第3608章沉疴新刃除旧律(2/3)
及统治阶级省一些事情,毕竟主要的矛盾被转移到了民众之中,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人死死盯着上层了。
毕竟即便是坐在酒肉臭的朱门内的老爷,依旧是见不得穷人没饭吃的…
让穷鬼之间相互争抢起来,总是好过于穷鬼的目光盯上老爷们。
后世米帝也就因此拆分出了97种性别,比州都多,当97种性别相互指责,谩骂,斗殴的时候,老爷们可开心了。
朝阳升腾而起。
讲武堂校场之中,兵卒陈列,集结成阵。
斐潜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台下的兵卒阵列,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心里面在微微下沉。
贾诩果然不是无的放矢,当斐潜看到台下的部队的时候,便是意识到,其实当下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了。
因为台下的队列,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已经隐隐约约有些泾渭分明起来…
虽然说穿着一样的盔甲,拿着一样的皮盾,但是羌人和汉人之间,似乎已经分开列队了。
羌人跟着羌人,汉人跟着汉人,就像是中间插了一张钢化膜。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人这种生物体,既有个人属性,也有国家属性。人类作为社会性存在,其身份属性呈现双重性的辩证统一。在日常生活里面,是通过其个体的行为,团队的协作,来共同实现集体的利益,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进。
这种原本对立统一的关系,其自身就是矛盾共同体。
国家对于其中某个,或是某些个体的行为,同样也会作用于其他的个体之上。
毕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生存本能需求,而社会属性则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国家认同。
不管是古代的封建王朝,还是后世的资本国家,都是每一个构建社会和国家的个体,通过让渡部分自然权利换取公共安全保障,形成霍布斯所说的利维坦契约。
这种交换关系,既约束个体又保障个体…
可是如果说,在这个过程当中,忽然有人想要既表示同意,又同时反对呢?
想要一种可以同时存在于同意和反对当中的状态,或者说即便是事前同意,也可以事中反悔,甚至可以事后否认的特权…
那么即便是签订再多的契约,又有个屁用?
若是社会当中,国家之内,连最为基础的契约,都不能有效用,那么被摧毁的会是什么?
在契约之塔崩塌之时,又有谁会从中渔利?
所以鼓吹,煽动,以及删除,屏蔽的这些魑魅魍魉到底是要做什么,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当然,这个问题也并非是无解的。
除了斐潜可以站在高处,进行从上往下的处理之外,若是身处其中的底层菜鸡百姓,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演变成为阿克塞尔罗德的重复囚徒困境模式来最终摆脱困境。
这个实验证明,在长期重复囚徒互动之中,囚徒们的最终行动导向,最佳策略就是以牙还牙。
而当以牙还牙这个策略,被广泛使用之后,最后反而是促进了囚徒之间的相互合作。
就像是历史永远都是螺旋式上升,看着像是简单的重复,但是实际上每一次的偏差,都标注了价格…
或许是斐潜站在台上的时间太长,或许是斐潜目光审视的意味被其他人发现,在校场之中,开始有些些许细微的嘈嘈切切。
击鼓。
斐潜突然开口。
准备演武。
轰鸣的战鼓之声,顿时掩盖了这一块区域的所有细碎杂音。
想要给所有的杂音解释,还不如做出榜样来,以雷霆之声荡平一切。
当然,是真实的雷霆,而不是虚假的承诺。
就像是重复囚徒困境的实验,以牙还牙是囚徒本能的,也是最为简单的对应法则。
斐潜示意许褚上前,然后在鼓声当中,嘱咐了许褚一些什么…
许褚拱手领命,便是开始组织兵卒演练。
汜水关攻防。
由斐潜带来的直属护卫充当曹军,而在讲武堂之内的兵卒充当骠骑军。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什么拳头大的,就一定有道理,但是拳头大了,在某些时候,可以砸烂所有想要发出声音的嘴,然后当所有人的嘴都无法发出声音的时候,即便是拳头大的声音再小,其他人也只有乖乖听着…
尤其是在战争期间。
所以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这些处理汉人羌人之间问题的官吏,究竟是故意的,还是有心的?
斐潜不清楚,但是他明白,如果处理不好汉人和羌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其他的关系就更处理不了了!
先秦之中,可是有一大部分是羌人。
或者说是古羌人。
先秦时期,青海周边一带是古羌人的聚居地,被称之为西戎、或是叫做戎狄等等,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羌人曾建义渠国,与秦国进行了170多年的战争。直至秦始皇时期,这些以古羌人为主的诸戎逐渐为秦国所融合,在秦始皇的麾下作战。
汉朝也在河西走廊设有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四郡,设护羌校尉官职以管理羌人事务。
所以汉人和羌人之间的关系,是最早的,最紧密,也是最为基础的异族关系,如果连这样的问题都处理不好,那么谈何去处理其他更复杂,更遥远的异族关系?
还谈什么进军山东,掌控中原?
连自己境内的汉人羌人的
毕竟即便是坐在酒肉臭的朱门内的老爷,依旧是见不得穷人没饭吃的…
让穷鬼之间相互争抢起来,总是好过于穷鬼的目光盯上老爷们。
后世米帝也就因此拆分出了97种性别,比州都多,当97种性别相互指责,谩骂,斗殴的时候,老爷们可开心了。
朝阳升腾而起。
讲武堂校场之中,兵卒陈列,集结成阵。
斐潜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台下的兵卒阵列,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心里面在微微下沉。
贾诩果然不是无的放矢,当斐潜看到台下的部队的时候,便是意识到,其实当下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了。
因为台下的队列,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是已经隐隐约约有些泾渭分明起来…
虽然说穿着一样的盔甲,拿着一样的皮盾,但是羌人和汉人之间,似乎已经分开列队了。
羌人跟着羌人,汉人跟着汉人,就像是中间插了一张钢化膜。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人这种生物体,既有个人属性,也有国家属性。人类作为社会性存在,其身份属性呈现双重性的辩证统一。在日常生活里面,是通过其个体的行为,团队的协作,来共同实现集体的利益,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进。
这种原本对立统一的关系,其自身就是矛盾共同体。
国家对于其中某个,或是某些个体的行为,同样也会作用于其他的个体之上。
毕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生存本能需求,而社会属性则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国家认同。
不管是古代的封建王朝,还是后世的资本国家,都是每一个构建社会和国家的个体,通过让渡部分自然权利换取公共安全保障,形成霍布斯所说的利维坦契约。
这种交换关系,既约束个体又保障个体…
可是如果说,在这个过程当中,忽然有人想要既表示同意,又同时反对呢?
想要一种可以同时存在于同意和反对当中的状态,或者说即便是事前同意,也可以事中反悔,甚至可以事后否认的特权…
那么即便是签订再多的契约,又有个屁用?
若是社会当中,国家之内,连最为基础的契约,都不能有效用,那么被摧毁的会是什么?
在契约之塔崩塌之时,又有谁会从中渔利?
所以鼓吹,煽动,以及删除,屏蔽的这些魑魅魍魉到底是要做什么,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当然,这个问题也并非是无解的。
除了斐潜可以站在高处,进行从上往下的处理之外,若是身处其中的底层菜鸡百姓,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演变成为阿克塞尔罗德的重复囚徒困境模式来最终摆脱困境。
这个实验证明,在长期重复囚徒互动之中,囚徒们的最终行动导向,最佳策略就是以牙还牙。
而当以牙还牙这个策略,被广泛使用之后,最后反而是促进了囚徒之间的相互合作。
就像是历史永远都是螺旋式上升,看着像是简单的重复,但是实际上每一次的偏差,都标注了价格…
或许是斐潜站在台上的时间太长,或许是斐潜目光审视的意味被其他人发现,在校场之中,开始有些些许细微的嘈嘈切切。
击鼓。
斐潜突然开口。
准备演武。
轰鸣的战鼓之声,顿时掩盖了这一块区域的所有细碎杂音。
想要给所有的杂音解释,还不如做出榜样来,以雷霆之声荡平一切。
当然,是真实的雷霆,而不是虚假的承诺。
就像是重复囚徒困境的实验,以牙还牙是囚徒本能的,也是最为简单的对应法则。
斐潜示意许褚上前,然后在鼓声当中,嘱咐了许褚一些什么…
许褚拱手领命,便是开始组织兵卒演练。
汜水关攻防。
由斐潜带来的直属护卫充当曹军,而在讲武堂之内的兵卒充当骠骑军。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什么拳头大的,就一定有道理,但是拳头大了,在某些时候,可以砸烂所有想要发出声音的嘴,然后当所有人的嘴都无法发出声音的时候,即便是拳头大的声音再小,其他人也只有乖乖听着…
尤其是在战争期间。
所以在这个关键节点上,这些处理汉人羌人之间问题的官吏,究竟是故意的,还是有心的?
斐潜不清楚,但是他明白,如果处理不好汉人和羌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其他的关系就更处理不了了!
先秦之中,可是有一大部分是羌人。
或者说是古羌人。
先秦时期,青海周边一带是古羌人的聚居地,被称之为西戎、或是叫做戎狄等等,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羌人曾建义渠国,与秦国进行了170多年的战争。直至秦始皇时期,这些以古羌人为主的诸戎逐渐为秦国所融合,在秦始皇的麾下作战。
汉朝也在河西走廊设有敦煌、酒泉、张掖和武威四郡,设护羌校尉官职以管理羌人事务。
所以汉人和羌人之间的关系,是最早的,最紧密,也是最为基础的异族关系,如果连这样的问题都处理不好,那么谈何去处理其他更复杂,更遥远的异族关系?
还谈什么进军山东,掌控中原?
连自己境内的汉人羌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