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虎穴得虎子 此为离间计(2/3)
尽附,周安施政,又此等残虐,如我预料的不错,蜀中迟早会生变乱!我军如果能占下汉中,则当蜀地内乱之际,过剑阁、葭萌,可直取成都!…,方平,此理由之五也。”
“和只看到了眼前,令公却是看到了以后。令公的雄才大略,和不及之一二。”
“我哪里有什么雄才大略?大王才是雄杰也!我无非殚精竭虑,以尽辞效愚罢了。”
季和问道:“那令公是同意和的建议了?”
“却有一个麻烦。”
“敢问令公,什么麻烦?”
帐幕於这时打开,季和、孟朗齐齐瞧去,见是向赤斧捧着新做的饭回来了。黑色的漆盘上,一盘烤肉,一碗胡羹,一碟素菜,一碗米,两个胡饼,俱热气腾腾。
孟朗说道:“你先在帐外等候。”
向赤斧应道:“是。”端着食盘转身出去了。
孟朗乃接着说道:“麻烦就是,我关中与汉中道路不通,只有子午道、褒斜道可行,这两条路都非常得难走,人、马尚不易行,辎重更不好运输,…方平,你可有化解此困的办法?”
“和无化解此困的办法,但有攻取汉中的办法。”
“你此话何意?”
“可用声东击西之计。”
“哦?”
“表面上,我军仍作势反攻南安等郡,待汉中派出了援助南安等郡的兵马后,我军择精兵,秘密地沿子午道南下,趁其空虚,汉中虽然天险,克之何难哉!”
孟朗想了一想,笑道:“方平,你此策甚佳,…这叫计中计。”
“计中计?”
“佯攻南阳,实攻南安,此一计也;佯攻南安,实攻汉中,此二计也!两计连环相套,且还都是声东击西之计,莘幼著纵然知兵,唐千里纵然聪智,也必将落我毂中矣!”
季和笑了起来,说道:“令公说的计中计,原来是这个意思。”
“…即便汉中空虚,毕竟天牢之地,奇袭汉中的此任非常艰巨,方平,你有何人举荐,以为堪当此任?”
“和数随广武征战,广武沉勇有智谋,能得将士效死,其人可也!”
孟朗摇扇笑道:“我就知道,你会推荐吕明!”
“令公意下如何?”
“就用他了!汉中若果能为我袭占,此奇功一桩也,只是如进战不利,则后退无路,处境也会极其的危险,一着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局面,…方平,我这次唤你回营,本是想让你继续给吕明参谋军事的,但既然计划有变,此战你就不要参加了。明天,你便回广平郡去罢。”
“令公对和的一片爱护之心,和感激涕零。然此谋既是和所献上,和岂敢置身事外?此战,和敢请令公应允,许和从广武袭取汉中!”
孟朗沉吟说道:“可是此战的风险不小啊。”
“和闻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看着季和俊爽的风姿,孟朗打心底里喜欢,尽管不舍季和犯此危险,但转念一想,丈夫立身,欲成大事,又哪里是和风细雨就能得来的呢?便改了主意,说道:“卿有此壮志,我自当从卿之美!好,袭取汉中,就由你佐助吕明!”
“多谢令公允可!”
“方平,你下午与我一起进见大王,把你改攻汉中的此略,你细细地奏与大王!”
“诺。”
君前奏对不是谁都有机会的,季和虽得孟朗喜爱,但能於非朝廷大会的场合下,私下见到蒲茂的机会也不多,他知道这是孟朗在给他“简在帝心”的机会。
至於已经定下的“攻复南安等郡”的这个方略,临时更改,蒲茂会否同意?孟朗、季和对此都不担心,也许对别的朝臣,蒲茂不见得会言听计从,甚至对孟朗“有违仁义之道”的建议,蒲茂亦往往会遵从己意,不予采纳,但在别的方面,尤其军国要政上边,他对孟朗却向来是“从善如流”,想来必是不会反对变更已定的方略,改以接受季和的此个攻汉中之策的。
果如他两人所料,下午,季和跟着孟朗晋见蒲茂,把自己改攻汉中的主张说完以后,蒲茂仅是作了些许的思忖,就接受了季和的意见。
蒲茂笑对孟朗说道:“无怪孟师素来赏识季卿,季卿此换南安、改攻汉中之策,确然妙也。”
季和谦虚地说道:“微臣性愚钝,管窥之见,不足以当大王谬赞,若论国之干城,我大秦虽人才济济,还是得当数孟公,微臣只是愚者一得。”
孟朗察觉到蒲茂好像有心事的样子,问道:“大王,臣敢问之,为何似心情不佳?是觉得季和此策还有可磋商的余地么?”
“季卿此策甚好,孤兄、吕明两人还没有到,孤尚未下令其二人与姚桃率部潜还关中,攻复南安之旨,正好可以改变方略,也不算是孤‘朝令夕改’矣!”蒲茂小小地开了个玩笑,随后起身,到帐中踱步,说道,“不过孟师真是知孤,孤确然心情欠佳。”
“敢问大王,这是为何?莫不成,是谁惹大王不快了?”
“还能是谁!便是贺浑邪!”
孟朗问道:“贺浑邪怎么了?”
“孟师不是奏请孤,给贺浑邪下旨,令他把张实给孤送来么?”
“是。大王,贺浑邪狡残之属,譬如豺狼,虽然凶悍,其帐下高力诚然能战,然其贪利短视,强则凌弱,败则不以降附为耻,实无远略,且其羯胡,相貌与我中土唐、氐、鲜卑诸种有别,异种是也,他之所以能够立足於徐,靠
“和只看到了眼前,令公却是看到了以后。令公的雄才大略,和不及之一二。”
“我哪里有什么雄才大略?大王才是雄杰也!我无非殚精竭虑,以尽辞效愚罢了。”
季和问道:“那令公是同意和的建议了?”
“却有一个麻烦。”
“敢问令公,什么麻烦?”
帐幕於这时打开,季和、孟朗齐齐瞧去,见是向赤斧捧着新做的饭回来了。黑色的漆盘上,一盘烤肉,一碗胡羹,一碟素菜,一碗米,两个胡饼,俱热气腾腾。
孟朗说道:“你先在帐外等候。”
向赤斧应道:“是。”端着食盘转身出去了。
孟朗乃接着说道:“麻烦就是,我关中与汉中道路不通,只有子午道、褒斜道可行,这两条路都非常得难走,人、马尚不易行,辎重更不好运输,…方平,你可有化解此困的办法?”
“和无化解此困的办法,但有攻取汉中的办法。”
“你此话何意?”
“可用声东击西之计。”
“哦?”
“表面上,我军仍作势反攻南安等郡,待汉中派出了援助南安等郡的兵马后,我军择精兵,秘密地沿子午道南下,趁其空虚,汉中虽然天险,克之何难哉!”
孟朗想了一想,笑道:“方平,你此策甚佳,…这叫计中计。”
“计中计?”
“佯攻南阳,实攻南安,此一计也;佯攻南安,实攻汉中,此二计也!两计连环相套,且还都是声东击西之计,莘幼著纵然知兵,唐千里纵然聪智,也必将落我毂中矣!”
季和笑了起来,说道:“令公说的计中计,原来是这个意思。”
“…即便汉中空虚,毕竟天牢之地,奇袭汉中的此任非常艰巨,方平,你有何人举荐,以为堪当此任?”
“和数随广武征战,广武沉勇有智谋,能得将士效死,其人可也!”
孟朗摇扇笑道:“我就知道,你会推荐吕明!”
“令公意下如何?”
“就用他了!汉中若果能为我袭占,此奇功一桩也,只是如进战不利,则后退无路,处境也会极其的危险,一着不慎,就是全军覆没的局面,…方平,我这次唤你回营,本是想让你继续给吕明参谋军事的,但既然计划有变,此战你就不要参加了。明天,你便回广平郡去罢。”
“令公对和的一片爱护之心,和感激涕零。然此谋既是和所献上,和岂敢置身事外?此战,和敢请令公应允,许和从广武袭取汉中!”
孟朗沉吟说道:“可是此战的风险不小啊。”
“和闻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看着季和俊爽的风姿,孟朗打心底里喜欢,尽管不舍季和犯此危险,但转念一想,丈夫立身,欲成大事,又哪里是和风细雨就能得来的呢?便改了主意,说道:“卿有此壮志,我自当从卿之美!好,袭取汉中,就由你佐助吕明!”
“多谢令公允可!”
“方平,你下午与我一起进见大王,把你改攻汉中的此略,你细细地奏与大王!”
“诺。”
君前奏对不是谁都有机会的,季和虽得孟朗喜爱,但能於非朝廷大会的场合下,私下见到蒲茂的机会也不多,他知道这是孟朗在给他“简在帝心”的机会。
至於已经定下的“攻复南安等郡”的这个方略,临时更改,蒲茂会否同意?孟朗、季和对此都不担心,也许对别的朝臣,蒲茂不见得会言听计从,甚至对孟朗“有违仁义之道”的建议,蒲茂亦往往会遵从己意,不予采纳,但在别的方面,尤其军国要政上边,他对孟朗却向来是“从善如流”,想来必是不会反对变更已定的方略,改以接受季和的此个攻汉中之策的。
果如他两人所料,下午,季和跟着孟朗晋见蒲茂,把自己改攻汉中的主张说完以后,蒲茂仅是作了些许的思忖,就接受了季和的意见。
蒲茂笑对孟朗说道:“无怪孟师素来赏识季卿,季卿此换南安、改攻汉中之策,确然妙也。”
季和谦虚地说道:“微臣性愚钝,管窥之见,不足以当大王谬赞,若论国之干城,我大秦虽人才济济,还是得当数孟公,微臣只是愚者一得。”
孟朗察觉到蒲茂好像有心事的样子,问道:“大王,臣敢问之,为何似心情不佳?是觉得季和此策还有可磋商的余地么?”
“季卿此策甚好,孤兄、吕明两人还没有到,孤尚未下令其二人与姚桃率部潜还关中,攻复南安之旨,正好可以改变方略,也不算是孤‘朝令夕改’矣!”蒲茂小小地开了个玩笑,随后起身,到帐中踱步,说道,“不过孟师真是知孤,孤确然心情欠佳。”
“敢问大王,这是为何?莫不成,是谁惹大王不快了?”
“还能是谁!便是贺浑邪!”
孟朗问道:“贺浑邪怎么了?”
“孟师不是奏请孤,给贺浑邪下旨,令他把张实给孤送来么?”
“是。大王,贺浑邪狡残之属,譬如豺狼,虽然凶悍,其帐下高力诚然能战,然其贪利短视,强则凌弱,败则不以降附为耻,实无远略,且其羯胡,相貌与我中土唐、氐、鲜卑诸种有别,异种是也,他之所以能够立足於徐,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