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借机抬陇名 拜见唐建威(2/3)
论”的过程,知道了桓蒙同意联手进兵这个结果,就足够了,他大喜,问道:“出兵的时间,桓公可有异议?”
“桓公无有异议,就按明公信中所提议之,八月底、九月初,一起出兵!”
“好啊,好啊!”莘迩展开桓蒙的回信,细细观看,回信不长,主要就是习山图说的那些,看罢,莘迩抬头问习山图,说道,“此信何人所书?”
“桓公口述,参军郗迈手书。”
与通常信件的楷、行诸体不同,桓蒙的这封回信,用的是草书,观之如龙飞凤舞,而不失紧凑秀美,着实可称上品。莘迩赞道:“久闻高平郗氏善书,与王、谢、庾诸书家名族齐肩,并著称江左,果不其然!郗参军的这一手草体,几可与王江州匹敌矣!”
“明公尚未知么?王江州,今已迁右军将军。”
“哦,是么?傅公,去年我在你家,有幸见着了王右军的一道草书,你还记得么?我当时喟叹良久,自惭不能比之一二。”
外使面前,莘迩改了“老傅”的惯用称呼,换了“傅公”尊称傅乔。
傅乔应道:“下官记得。”
莘迩说道:“习君,我劳烦你件事,我闻王右军与桓荆州为友,交往密切,你回去荆州以后,帮我向桓荆州讨些王右军的笔迹手书,可好?”
习山图答道:“右军书迹,於江左亦千金难求,桓荆州珍之,轻易不示人,在下尽力而为。”
莘迩把郗迈手书的此信叠好,当着习山图的面,令从吏拿给傅乔,笑道:“老傅,你喜好书画,郗参军的手迹,在咱们定西这还是头次见到,你且拿去,做个拓印,收藏家中罢!拓印完后,再把此信原件还我。”
傅乔看了下信上的字体,也是赞不绝口,恭声应诺。
莘迩瞥了习山图眼,见他虽无骄傲之态,亦颇有以之为荣的模样,心道:“前於成都见桓蒙,桓蒙帐下诸吏,言辞间,不乏有轻视我定西文教,以为我陇偏僻之壤,粗野不文,把老子看作乡巴佬的!
“今趁习山图来我定西的机会,我却须得叫他开开眼界,先让他见识见识我定西泮宫的三千门生和阴师的博闻多学,江左信佛者众,名僧遨游士林,影响不小,再叫他见见鸠摩罗什,通过其口,把鸠摩罗什的名字打响江左!道智制订的佛家戒律,虽还没完工,但大致已成,我也可示与他观之。”
用兵南安的军事固然重要,抬高定西在江左士人、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件大事。
想定,莘迩就与傅乔说道:“傅公,习君远道而来,路上辛苦了,你给他安排好起居,请他休息两天,然后晋见太后、大王。习君才过高人,等晋见过太后、大王,若无别事,你可请习君去泮宫,叫泮宫那些孤陋寡闻的学生,也知道知道什么叫江左名士的风采!鸠摩罗什於十天后有一场讲经,习君如有兴致,你也可带他前去,请他给鸠摩罗什指点一二。”
傅乔老实归老实,人是聪明的,马上领会到了莘迩的用意,心领神会,应道:“诺。”
作为礼部尚书,接待外使,是傅乔的本职,把习山图交给他之后,除掉两天后习山图晋见左氏、令狐乐的活动之外,莘迩就没有再见过习山图,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备战南安的军务中。
——却需插得一句,习山图此来定西,事实上,本身是还有另一个任务的,便是桓蒙交代他的“近年莘幼著屡出新政,你至定西,可观其诸政,察其效果,还荆报我”,是以,习山图亦是很乐意接受莘迩指示与傅乔给他的种种日程安排,在谷阴多待些时日的。
这些且都不必多说。
高延曹、赵兴、曹惠、兰宝掌等将校,於八月中旬,从朔方郡回到了谷阴。
麴爽接受了莘迩用“把陇西太守任给麴家之人”为条件的交换,答允了给唐艾三千兵马,差不多高延曹等回来的同时,东南八郡也把这三千兵马调集完毕。
秦州、汉中等地的调兵,亦於此先后完成,以北宫越为主将,严袭、王舒望等为裨将,先是悄悄地集合於陇西郡,继而潜行西北上,与东南八郡的那三千兵马,会於到了与南安郡接壤的武始郡。
至此,用以攻打南安郡的万人步骑,已悉数齐备。
民夫、粮秣等,也相继都已备好。
八月底,一场秋雨过后,被定西朝廷临时授以“假节、建威将军”之号的唐艾,率领高延曹等在谷阴的诸营步骑,由莘迩、麴爽等一干朝中重臣亲自送行,出了谷阴向东南而去。
天高气爽,夏粮方收,草长马肥,此正用兵征战的最好季节。
出谷阴县界,过仓松县,行二百里,绕过洪池岭,再过广武郡,复行二百里,渡过湟水,进入到了陇州东南八郡的腹地。到东南八郡之前,沿途所见的百姓中,胡人以北山鲜卑诸部居多,到了东南八郡,羌人明显增多。於湟水南岸的金城郡休整了一天,继续朝东南行,仍是二百来里,九月初三这天,到了行军的终点,洮水东岸的武始郡境内。
北宫越、严袭、王舒望和武始郡的太守、郡中的军政官大吏等已经在郡界相迎。
遥见碧空之下,唐艾所率的步骑精卒迤逦到至。
因高延曹、赵兴两部或甲骑、或轻骑,俱为骑兵,故是唐艾带的这支部队,骑多步少。最前头的是步卒,后头的尽是骑兵。军行到处,黄尘蔽日,三千余骑着战马的唐、胡骑士纵马奔腾
“桓公无有异议,就按明公信中所提议之,八月底、九月初,一起出兵!”
“好啊,好啊!”莘迩展开桓蒙的回信,细细观看,回信不长,主要就是习山图说的那些,看罢,莘迩抬头问习山图,说道,“此信何人所书?”
“桓公口述,参军郗迈手书。”
与通常信件的楷、行诸体不同,桓蒙的这封回信,用的是草书,观之如龙飞凤舞,而不失紧凑秀美,着实可称上品。莘迩赞道:“久闻高平郗氏善书,与王、谢、庾诸书家名族齐肩,并著称江左,果不其然!郗参军的这一手草体,几可与王江州匹敌矣!”
“明公尚未知么?王江州,今已迁右军将军。”
“哦,是么?傅公,去年我在你家,有幸见着了王右军的一道草书,你还记得么?我当时喟叹良久,自惭不能比之一二。”
外使面前,莘迩改了“老傅”的惯用称呼,换了“傅公”尊称傅乔。
傅乔应道:“下官记得。”
莘迩说道:“习君,我劳烦你件事,我闻王右军与桓荆州为友,交往密切,你回去荆州以后,帮我向桓荆州讨些王右军的笔迹手书,可好?”
习山图答道:“右军书迹,於江左亦千金难求,桓荆州珍之,轻易不示人,在下尽力而为。”
莘迩把郗迈手书的此信叠好,当着习山图的面,令从吏拿给傅乔,笑道:“老傅,你喜好书画,郗参军的手迹,在咱们定西这还是头次见到,你且拿去,做个拓印,收藏家中罢!拓印完后,再把此信原件还我。”
傅乔看了下信上的字体,也是赞不绝口,恭声应诺。
莘迩瞥了习山图眼,见他虽无骄傲之态,亦颇有以之为荣的模样,心道:“前於成都见桓蒙,桓蒙帐下诸吏,言辞间,不乏有轻视我定西文教,以为我陇偏僻之壤,粗野不文,把老子看作乡巴佬的!
“今趁习山图来我定西的机会,我却须得叫他开开眼界,先让他见识见识我定西泮宫的三千门生和阴师的博闻多学,江左信佛者众,名僧遨游士林,影响不小,再叫他见见鸠摩罗什,通过其口,把鸠摩罗什的名字打响江左!道智制订的佛家戒律,虽还没完工,但大致已成,我也可示与他观之。”
用兵南安的军事固然重要,抬高定西在江左士人、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件大事。
想定,莘迩就与傅乔说道:“傅公,习君远道而来,路上辛苦了,你给他安排好起居,请他休息两天,然后晋见太后、大王。习君才过高人,等晋见过太后、大王,若无别事,你可请习君去泮宫,叫泮宫那些孤陋寡闻的学生,也知道知道什么叫江左名士的风采!鸠摩罗什於十天后有一场讲经,习君如有兴致,你也可带他前去,请他给鸠摩罗什指点一二。”
傅乔老实归老实,人是聪明的,马上领会到了莘迩的用意,心领神会,应道:“诺。”
作为礼部尚书,接待外使,是傅乔的本职,把习山图交给他之后,除掉两天后习山图晋见左氏、令狐乐的活动之外,莘迩就没有再见过习山图,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备战南安的军务中。
——却需插得一句,习山图此来定西,事实上,本身是还有另一个任务的,便是桓蒙交代他的“近年莘幼著屡出新政,你至定西,可观其诸政,察其效果,还荆报我”,是以,习山图亦是很乐意接受莘迩指示与傅乔给他的种种日程安排,在谷阴多待些时日的。
这些且都不必多说。
高延曹、赵兴、曹惠、兰宝掌等将校,於八月中旬,从朔方郡回到了谷阴。
麴爽接受了莘迩用“把陇西太守任给麴家之人”为条件的交换,答允了给唐艾三千兵马,差不多高延曹等回来的同时,东南八郡也把这三千兵马调集完毕。
秦州、汉中等地的调兵,亦於此先后完成,以北宫越为主将,严袭、王舒望等为裨将,先是悄悄地集合於陇西郡,继而潜行西北上,与东南八郡的那三千兵马,会於到了与南安郡接壤的武始郡。
至此,用以攻打南安郡的万人步骑,已悉数齐备。
民夫、粮秣等,也相继都已备好。
八月底,一场秋雨过后,被定西朝廷临时授以“假节、建威将军”之号的唐艾,率领高延曹等在谷阴的诸营步骑,由莘迩、麴爽等一干朝中重臣亲自送行,出了谷阴向东南而去。
天高气爽,夏粮方收,草长马肥,此正用兵征战的最好季节。
出谷阴县界,过仓松县,行二百里,绕过洪池岭,再过广武郡,复行二百里,渡过湟水,进入到了陇州东南八郡的腹地。到东南八郡之前,沿途所见的百姓中,胡人以北山鲜卑诸部居多,到了东南八郡,羌人明显增多。於湟水南岸的金城郡休整了一天,继续朝东南行,仍是二百来里,九月初三这天,到了行军的终点,洮水东岸的武始郡境内。
北宫越、严袭、王舒望和武始郡的太守、郡中的军政官大吏等已经在郡界相迎。
遥见碧空之下,唐艾所率的步骑精卒迤逦到至。
因高延曹、赵兴两部或甲骑、或轻骑,俱为骑兵,故是唐艾带的这支部队,骑多步少。最前头的是步卒,后头的尽是骑兵。军行到处,黄尘蔽日,三千余骑着战马的唐、胡骑士纵马奔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