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事由(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言语间沈如月双眼圆睁,惊愕无比。  

此时的她万万不敢相信。  

当初力排众议让自己加入峨嵋的清心大师。  

居然是东瀛人!?  

一时间。  

沈如月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不错…”  

听到了沈如月的言语,闲云上人点了点头。  

言语间满是肯定之意。  

“不可能!”  

见此一幕,沈如月开口道:“我不相信!”  

“清心大师多年以来参禅礼佛,从不沾染江湖恩怨…”  

“峨嵋在她手下也从未出过什么差池…”  

“她怎么可能是东瀛人,还与大道宗有染!?”  

“一定是你为了脱罪,胡乱撕咬!”  

“我杀了你!”  

话到此处,沈如月手臂一动。  

却见其手中长剑寒芒一闪。  

化作一道流光直冲闲云上人当胸刺去。  

见此一幕,白明玉双目一眯。  

却见他出手如电,双指一夹。  

只听一声脆响。  

这长剑被白明玉夹在指尖,任凭沈如月如何用力也无法抽出分毫。  

“姓白的,你让开!”  

看着白明玉拦下了自己,沈如月开口说道:“别忘了你此番可是来帮我杀她的!”  

“你冷静点…”  

看着沈如月的反应,白明玉开口道:“不要意气用事…”  

“先搞清楚状况再说!”  

说着他目光一转,落在了一旁的闲云上人身上。  

认真道:“师太…”  

“此事涉及关乎峨嵋百年清誉…”  

“你这番言语可有什么证据?”  

峨嵋掌门是东瀛人。  

还与大道宗有染。  

这种事情就仿佛一颗撼天雷。  

若是暴露出去。  

那峨嵋百年声誉将毁于一旦!  

“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没有证据…”  

闲云上人摇了摇头:“我若有证据…”  

“也不用落得如此下场了!”  

此言一出,众人不由的点了点头。  

若是闲云上人能够证明清心大师是东瀛人。  

只消通知峨嵋山中几大长老处理此事即可。  

根本不用落得如此被人追杀的下场!  

此时一旁的王野也忍不住了。  

他看着闲云上人,开口道:“那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话到此处,众人心头一动。  

将目光落在了闲云上人身上。  

是啊…  

假设清心大师是东瀛人。  

还是大道宗宗主柳生道真的亲妹妹。  

此事应该是极度隐秘的存在。  

闲云上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听到了王野的询问,闲云上人目光一转。  

她看着眼前的沈如月,开口道:“如月…”  

“你可还记的此前藏经阁武学被盗之事?”  

此言一出,沈如月心头一动。  

当初就是因为藏经阁中九阳功与金顶绵掌被盗。  

她得知消息之后。  

立刻就带着弟子一路追杀贼人来到金陵。  

意外发现了王野未死。  

在诛杀贼人之后,她便派遣弟子回了峨嵋。  

自己则在静安师太处参禅至今。  

至于中间发生了什么。  

她是一概不知的。  

“记得又如何?”  

回想起这些,沈如月开口说道。  

“你难道不好奇…”  

听到沈如月开口,闲云上人开口说道:“藏经阁戒备森严…”  

“那贼人为什么能绕过看守弟子,进入藏经阁?”  

此言一出,沈如月心头一怔。  

峨嵋派藏经阁守备严格。  

由多个弟子轮番看守。  

且看守位置相互不知。  

而贼人能够避过所有守卫,进入藏经阁。  

这就说明对方清楚每个守卫弟子的位置!  

如若不然。  

根本不能悄无声息的进入其中。  

“说下去…”  

想到这里,沈如月开口说道。  

此时她已经隐隐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  

闻言,闲云上人点了点头:“能够绕过看守弟子…”  

“说明贼人知道每个弟子的位置…”  

“所以,当日我就确定…”  

“峨眉之中有内鬼!”  

“偷盗典籍并不是第一次!”  

“于是我连夜进入藏经阁搜寻线索,结果在三阳劲的书页之中,发现了一点新留下的墨痕!”  

话到此处,沈如月不由的一惊。  

三阳劲秘籍乃是峨眉绝顶的内功之一,上面自己乃是前人所书。  

十分的工整干净。  

书页上出现新留下的墨痕。  

这就说明有人曾在藏经阁抄录过如此秘籍!  

看来真如闲云上人所言那般,偷盗典籍并不是第一次!  

“你知道,我素来喜欢丹青…”  

就在沈如月思索之际,闲云上人的言语继续传来:“对水墨接触颇多…”  

“见到墨迹之后,我细细观察了一下…”  

“发现那墨迹色泽黑润如漆,香味浓郁,肌理也是异常清晰…”  

“徽墨!”  

就在此时,一旁的李青莲开口说道。  

他也是读书人出身。  

一下就认出了这是徽墨的特征。  

“不错!”  

听到了李青莲的言语,闲云上人点了点头:“徽墨一点留香,万载存真…”  

“此墨极为金贵,素来都是文人雅客来用…”  

“可我峨眉上下用的都是能治病的绛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