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六章 守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京城。  

正是傍晚时分。  

暮色渐渐笼罩四野。  

残血一般的夕阳即将坠落在天际尽头。  

落日的余晖将原本青褐色的城墙染成一片赤红。  

抬眼看去。  

怆然之中带着一丝杀意。  

城墙之上。  

高天赐负手而立,看着逐渐西沉的斜阳。  

脸上满是低沉之意。  

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自从得到太子传信之后,说赵王勾结异族谋反之后。  

他便乘坐御风木隼快速回到了京城。  

如今。  

正是他统筹应对之际。  

“父皇…”  

就在此时,太子在金绍武的陪同下走了过来:“您叫我?”  

“嗯!”  

高天赐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我在外面这段时间,你做的很不错…”  

“不论是罗云清还是此番银钱的去向都查的非常清楚…”  

“用人的手段也非常稳妥…”  

“再有你昔年成立的天策卫,此番在金陵可是帮不少忙啊!”  

此言一出,太子连忙躬身。  

同时开口说道:“儿臣只是尽自己的本分而已…”  

“你倒是谦虚…”  

此时高天赐转过头来,悠悠说道。  

因为夕阳的缘故,他面容隐没在阴影之中。  

让人看不清容貌。  

但是那一双眼却如刀锋般,显得异常明亮。  

他深深的看了太子一眼。  

继而开口道:“此番赵王勾连两部发兵六十万直逼燕京…”  

“城中共有多少兵马?”  

“你打算如何应对?”  

此时的高天赐出言发问,隐隐有考校之意。  

“回父王…”  

闻言,太子恭敬道:“儿臣将城中及周遭官兵聚集起来…”  

“也不过堪堪十万人马…”  

“再加之此事突然,各个地方的驻军已然开拔上京,但还需相当的时间…”  

“最近的也要七日之后才能赶到…”  

“十万人马…”  

闻言,高天赐笑着摇了摇头:“对方兵力六倍于我们…”  

“还有火器相伴…”  

“你可知他们距离京城有多远?”  

“你打算如何撑到援军前来?”  

“我可是听说,朝中那些个文成已经有人主张南迁,暂避锋芒了!”  

高天赐的问题越发尖锐。  

同时眼中的锋芒也越发的凌厉。  

太子的文治他不担心。  

如今他担忧的。  

是行军部署以及战略这方面。  

“回父皇…”  

此时太子开口说道:“如今六十万大军距离京城不足三百里…”  

“两日之后便可以兵临城下!”  

“以儿臣之见,应该到坚守城门不出,以火器攻之!”  

“王恭厂得江南霹雳堂图谱支持,火器弹药充足…”  

“完全可以坐守城池!”  

“再有金绍武金将军与江万里愿奇袭军绕后焚烧敌军粮草…”  

“足可以拖到援军前来!”  

此时太子低头说道。  

言语之间满是恭敬之意!  

“嗯!”  

闻言,高天赐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方法倒是不错!”  

“可朝堂当中那些主张南迁的声音…”  

“你的意思如何?”  

“大战当前士气为先…”  

此时太子开口说道:“不战而惧,乱军心者,杀!”  

“好!”  

闻言,高天赐一拍大腿:“不愧是我的儿子!”  

“就按照你的方法去做!”  

“坚守不出等待援军,以火器击之!”  

“杀了那些个嚼舌根的震慑朝堂,免得出现暗通曲款者!”  

言语间高天赐的脸上露出一丝凛然。  

“是!”  

听到了高天赐言语,太子应了一声。  

继而快速退了下去。  

见到太子退下,高天赐目光朝着远处眺望。  

同时,开口说道:“怎么样?”  

“阿弥陀佛!”  

此言一出,道衍从一旁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太子殿下聪慧无比,深得陛下真传…”  

“他的方法固然不错…”  

“但阿鲁台和瓦剌部族也有高手无数,如此火器守城之法果然可靠…”  

“但若是对方高手偷城踹营,那也会颇为麻烦!”  

“你说的有道理…”  

高天赐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但眼下也没有办法了…”  

“如今城中守军加起来也不过堪堪十万…”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眼下,只能期盼天佑王朝了!”  

说着高天赐脸上露出一抹深沉。  

闻言,道衍点了点头。  

是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兵,再有计策也是白搭。  

眼下坚守不出等待援军,才是最好的打算!  

与此同时,京城二百余里开外。  

大量的漠北蛮夷正快速的朝着京城进发!  

其数量之巨。  

抬眼竟看不到边际。  

赵王骑高头大马,身着赤色铠甲。  

与漠北阿鲁台与瓦剌脱欢并立一旁的土丘之上,脸上满是笑容。  

哈哈哈!  

此时阿鲁台连声大笑:“多少年了,我漠北儿郎还有重回此地的一天!”  

“赵王殿下真是好样的啊!”  

“只是以殿下之见,高天赐此番该如何应对,胜算几何?”  

“太师这是要考校我啊!”  

闻言,赵王咧嘴一笑:“不过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