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宋大人真的以为事情就这样了吗(2/3)
分的优待,包含在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相当优厚的政策。
只不过,这会才是大明的第一次科举,许多的事情,还没来得及提上议事日程。
“好,既然仁远伯说了,那我就看看。”
这位考生点点头,似乎是得到了鼓舞。
其他落榜的考生亦是情绪平复了不少,或者应该说激昂了起来。
对于许多的考生来说,这一次的落榜打击真的太大了。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苏璟的鼓舞,一方面是精神上鼓动他们,另一方面则是告诉他们,皇帝没有忘记他们,物质上的弥补也不会差。
当然了,还未发生的事情,苏璟也不会明着说出来的。
假传圣旨,这是大罪。
考生们情绪恢复,缓缓的从至公堂内离开,但人实在是太多了,足足接近一个时辰,这才算是全部安全的离开。
若是搞的不好,很容易就形成踩踏事故了。
等到考生散尽,宋濂一脸忧愁的看向苏璟道:“仁远伯,此事你不该如此草率啊!陛下从未提及过对于这些落榜考生的处理,你怎么能公然之下和他们说这些话呢?”
苏璟看向宋濂,略有些失望。
没想到自己刚才那般慷慨激昂的话语,竟然也对宋濂这么个老学究起作用了。
“宋大人,刚才我说的话,可是为了大人你啊!”
苏璟感叹道。
宋濂神色一怔,有些不理解的问道:“仁远伯,你此言是何意啊?还请解惑。”
苏璟无奈解释道:“宋大人,这一次的主考官是你对吧。”
“嗯,陛下钦定的老夫,承蒙陛下信任。”
宋濂点头,颇有些自豪。
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这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那就是一个莫大的殊荣。
能当大明开国之后第一次科举的主考官,宋濂很是骄傲。
苏璟淡淡道:“陛下是信任你不错,这些上榜的名单,自然也是宋大人连同翰林院众多翰林学士一起拟定的吧。”
“是,仁远伯说的不错,一共三千二百四十二份考卷,老夫与翰林院众多同僚,日夜奋战了整整十日,这才算是拟出了这个名单,绝对是公平公正,也无惧任何的检查。”
宋濂相当自信的说道。
这些考卷,全都是他亲力亲为去审批的,他自问自己做的已经十分公正了。
科举考试,最重要的公平公正。
毕竟这事关天下读书人的命运,若是科举都失去了公信力,那大明也绝对会遭受巨大的影响。
苏璟听着宋濂这番话,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到了洪武末年会出现什么南北榜案。
虽然那时候已经不是宋濂当主考官了,但这风气已经传下去了。
“宋大人,我方才对那些考生说的话,你应该听的很清楚吧,其中的南北士子录取数量,你可有意识到其中问题?”
苏璟淡淡反问道。
宋濂闻言立刻又看了一眼金榜,过了一遍之后点头道:“南方士子的确居多,但老夫问心无愧,哪怕是要同陛下拿出所有卷子一张张的核对亦是无惧!”
宋濂自问自己足够公平,丝毫不担心。
苏璟摇了摇头,这老头真是只把自己当考官了。
“宋大人,你可曾想过,若今后每年之科举考试,都是南方士子居多,那么北方士子会有何想法?”
苏璟淡淡道:“若是北方士子群起攻讦你宋大人则主考官不公正,你觉得陛下是相信你,还是相信那些北方士子。”
“又或者宋大人以为,北方士子读书不行,就不应该入朝为官,登科进榜?”
苏璟的三连问,直接将宋濂给问懵逼了。
虽然宋濂是个老学究,朝堂上的事情,是稍稍迟钝了一些。
但苏璟到底是说的这么清楚了,宋濂就算是脑子再蠢,也该明白了。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这么取士子的方式,是有问题的。
大明并非只有南方,还有北方。
考卷上是需要公平公正,但那也需要对北方士子公平公正,毕竟北方条件恶劣,学风不盛,本就不是南方可比的。
这要是真的激起了北方士子的围攻,怕是谁都保不住自己。
还好!
还好!
这一次只是大明的初次科举,这些问题,现在还不算很大。
“多谢仁远伯提醒,老夫真是太蠢了,竟然没有领会到仁远伯这般深意!”
宋濂当即朝着苏璟躬身行礼,那是相当的心有余悸。
苏璟刚才那一番话,直接将南北士子录取的情况点明了,这是切切实实的在帮自己解释,现在这样的情况,只是因为大明初创,北方略有不足,给了北方士子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
“行了,宋大人,我能做的已经做了,今日之事,我想很快也会传到陛下的耳朵里,你自己想想怎么和陛下好好解释吧。”
苏璟说完,直接转身离开了。
这般放榜大事,老朱肯定不可能不派人盯着的。
紫禁城,奉先殿内。
“苏璟真的说了这些?”
朱元璋蹙着眉头朝着面前跪着的亲军都尉问道。
“回禀陛下,此这些话乃是仁远伯朗声对着所有考生所说的,在场所有人都听到了。”
亲军都尉恭敬回答道。
朱元璋又问道:“那之后苏璟和宋濂都说了些什么,你可有听到?”
亲军都尉摇头道:“
只不过,这会才是大明的第一次科举,许多的事情,还没来得及提上议事日程。
“好,既然仁远伯说了,那我就看看。”
这位考生点点头,似乎是得到了鼓舞。
其他落榜的考生亦是情绪平复了不少,或者应该说激昂了起来。
对于许多的考生来说,这一次的落榜打击真的太大了。
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苏璟的鼓舞,一方面是精神上鼓动他们,另一方面则是告诉他们,皇帝没有忘记他们,物质上的弥补也不会差。
当然了,还未发生的事情,苏璟也不会明着说出来的。
假传圣旨,这是大罪。
考生们情绪恢复,缓缓的从至公堂内离开,但人实在是太多了,足足接近一个时辰,这才算是全部安全的离开。
若是搞的不好,很容易就形成踩踏事故了。
等到考生散尽,宋濂一脸忧愁的看向苏璟道:“仁远伯,此事你不该如此草率啊!陛下从未提及过对于这些落榜考生的处理,你怎么能公然之下和他们说这些话呢?”
苏璟看向宋濂,略有些失望。
没想到自己刚才那般慷慨激昂的话语,竟然也对宋濂这么个老学究起作用了。
“宋大人,刚才我说的话,可是为了大人你啊!”
苏璟感叹道。
宋濂神色一怔,有些不理解的问道:“仁远伯,你此言是何意啊?还请解惑。”
苏璟无奈解释道:“宋大人,这一次的主考官是你对吧。”
“嗯,陛下钦定的老夫,承蒙陛下信任。”
宋濂点头,颇有些自豪。
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这对于天下读书人来说,那就是一个莫大的殊荣。
能当大明开国之后第一次科举的主考官,宋濂很是骄傲。
苏璟淡淡道:“陛下是信任你不错,这些上榜的名单,自然也是宋大人连同翰林院众多翰林学士一起拟定的吧。”
“是,仁远伯说的不错,一共三千二百四十二份考卷,老夫与翰林院众多同僚,日夜奋战了整整十日,这才算是拟出了这个名单,绝对是公平公正,也无惧任何的检查。”
宋濂相当自信的说道。
这些考卷,全都是他亲力亲为去审批的,他自问自己做的已经十分公正了。
科举考试,最重要的公平公正。
毕竟这事关天下读书人的命运,若是科举都失去了公信力,那大明也绝对会遭受巨大的影响。
苏璟听着宋濂这番话,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到了洪武末年会出现什么南北榜案。
虽然那时候已经不是宋濂当主考官了,但这风气已经传下去了。
“宋大人,我方才对那些考生说的话,你应该听的很清楚吧,其中的南北士子录取数量,你可有意识到其中问题?”
苏璟淡淡反问道。
宋濂闻言立刻又看了一眼金榜,过了一遍之后点头道:“南方士子的确居多,但老夫问心无愧,哪怕是要同陛下拿出所有卷子一张张的核对亦是无惧!”
宋濂自问自己足够公平,丝毫不担心。
苏璟摇了摇头,这老头真是只把自己当考官了。
“宋大人,你可曾想过,若今后每年之科举考试,都是南方士子居多,那么北方士子会有何想法?”
苏璟淡淡道:“若是北方士子群起攻讦你宋大人则主考官不公正,你觉得陛下是相信你,还是相信那些北方士子。”
“又或者宋大人以为,北方士子读书不行,就不应该入朝为官,登科进榜?”
苏璟的三连问,直接将宋濂给问懵逼了。
虽然宋濂是个老学究,朝堂上的事情,是稍稍迟钝了一些。
但苏璟到底是说的这么清楚了,宋濂就算是脑子再蠢,也该明白了。
他立刻意识到,自己这么取士子的方式,是有问题的。
大明并非只有南方,还有北方。
考卷上是需要公平公正,但那也需要对北方士子公平公正,毕竟北方条件恶劣,学风不盛,本就不是南方可比的。
这要是真的激起了北方士子的围攻,怕是谁都保不住自己。
还好!
还好!
这一次只是大明的初次科举,这些问题,现在还不算很大。
“多谢仁远伯提醒,老夫真是太蠢了,竟然没有领会到仁远伯这般深意!”
宋濂当即朝着苏璟躬身行礼,那是相当的心有余悸。
苏璟刚才那一番话,直接将南北士子录取的情况点明了,这是切切实实的在帮自己解释,现在这样的情况,只是因为大明初创,北方略有不足,给了北方士子一个可以接受的理由。
“行了,宋大人,我能做的已经做了,今日之事,我想很快也会传到陛下的耳朵里,你自己想想怎么和陛下好好解释吧。”
苏璟说完,直接转身离开了。
这般放榜大事,老朱肯定不可能不派人盯着的。
紫禁城,奉先殿内。
“苏璟真的说了这些?”
朱元璋蹙着眉头朝着面前跪着的亲军都尉问道。
“回禀陛下,此这些话乃是仁远伯朗声对着所有考生所说的,在场所有人都听到了。”
亲军都尉恭敬回答道。
朱元璋又问道:“那之后苏璟和宋濂都说了些什么,你可有听到?”
亲军都尉摇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