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收服北方的一点可能性(2/3)
老朱根本听不进去。
没办法,老朱是天子,这样的情况是必然会出现的。
“苏璟,按你的说法,那咱岂不是要在北方设立州府,还要驻扎军队,派遣官员去治理?”
老朱开口,直接点明了苏璟刚才话中的意思。
苏璟点头道:“不错,打败北方的鞑子很容易,但打服他们不可能,想要北方之患彻底消散,那就得将其收入大明,有且仅有其一个办法。”
朱元璋再度沉默。
将北方收入麾下,乍一听是版图的扩大,是件好事。
但老朱已经身为大明天子管理了大明两年多了,一个国家,疆域越大,管理起来难度也是越大的。
尤其是北方苦寒之地!
“苏璟,现在大明还没有将北方收入版图的条件。”
朱元璋郑重道:“北方乃是苦寒之地,那些个元人都是游牧民族,没有良田,粮食产量低,人口很稀疏,管理起来有难度,又不能给大明上缴太多的税收,甚至遇到天灾还得从国库里支出钱粮。”
“大明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撑北方的纳入。”
老朱颇为无奈,听着苏璟讲述着彻底平北虏之患的办法,但偏偏就是无法实现。
这不是苏璟的办法不行,而是大明不具备这个实力。
苏璟给老朱倒了杯茶道:“陛下,喝茶。”
老朱下意识的接过茶杯,但回过神来立刻道:“苏璟,你这小子,故意的吧,就是给咱一点希望,又把这个希望给破灭。”
苏璟当即道:“陛下,您这话可就是冤枉我了,我本来都不想说,是您硬要问我的。”
“就好像之前那个兵部陈侍郎,好说歹说非要找我来治病,我哪会什么医术啊!堂堂的兵部侍郎,差点没折在我府上,吓死我了。”
苏璟相信,陈侍郎的那杠子事情,肯定是传遍京城了。
老朱虽然公务繁忙,但大概率也是听过的。
“你还好意思说!你知道陈侍郎第二天直接告病了!”
朱元璋瞪了一眼苏璟道。
一个兵部侍郎,就因为到了苏璟那里一趟,直接告病了。
老朱才提拔他没几天,就这么快。
苏璟马上不服气道:“陛下,这事您怪我就过分了,那陈侍郎本身的腰伤,又不是我搞的,是他自己不注意。而且连太医都治不了的伤,找我又有什么用呢?”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谁叫你神医之名,遍传京城啊。”
“冤枉啊!”
苏璟立刻道:“别人不知道也就算了,陛下你应该是清楚的,我是真不懂什么医术,鄂国公的病那完全就是他自己身体好,与我关系不大。魏国公那边…”
“行了行了,你也别解释了,咱也就随便说说,这事咱不会怪罪你。”
苏璟还想解释,老朱直接摆了摆手,打断了他。
也不知道是不想听解释呢,还是知道有些事情,苏璟并不好解释。
“是,陛下。”
苏璟闭嘴,十分的识趣。
朱元璋继续道:“你刚才不是说北虏比起南倭还是有一点可能的吗?听到现在,咱可没有听到那一点可能。”
北方的问题,一直都是老朱的心头之患,比起南方的倭寇更甚。
毕竟倭寇的问题虽然麻烦,大海对于大明来说是阻隔,对于东瀛来说也是。
这种地理条件下,注定了倭寇只能形成小规模的骚扰。
但北方就不一样了,一旦鞑子过来,那就是广阔的平原,游牧民族的马上战力,老朱很是清楚。
“既然陛下问,那我就继续说。”
苏璟喝了口茶,继续道:“先前我与陛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想要把北虏的问题解决,那就是吸纳那些北方游牧民族。”
“陛下也很清楚,以大明现在的情况,国力不允许。所以呢,想要这件事完成,肯定不能是一朝之功,得靠着陛下的子孙后辈,不断地累积实力。”
“理论上来说,有朝一日这件事总归是能解决的,毕竟大明的国力,肯定会不断地变强。这便是我说的那一点可能性了。”
苏璟这话说的,颇为理想。
只是听这么说,好像还真挺像那么回事的。
“苏璟,你就别卖关子了,这事为什么做不成,你得给咱说清楚了!”
老朱可没有兴奋,他已经明白了苏璟的套路。
既然说有一点可能,那肯定就是没可能。
所以,苏璟这话,肯定没说完。
“嘿嘿。”
苏璟嘿嘿一笑道:“陛下,还是瞒不过您。这事吧,不能只往好的地方想,还得想想不好的。”
“大明的国力肯定是会增强的,但国力的增强,却不意味着就可以执行收服北方的方针。”
“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来看,等到大明的国力积攒到可以收服北方的时候,或许难以将这个方针贯彻下去了。”
“至于为什么,我想陛下心里应该也是清楚的。”
苏璟没有将话点透,虽然这里没有其他第三个人,但有些话也没必要说的那么明白。
朱元璋默然不语,苏璟这话的意思,他乍一听还没怎么反应过来。
不过到底是开国之君,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苏璟,你是说,大明的后世之君,不能掌控大明吗?”
苏璟没说,老朱却是彻底的将这话给说出来了。
还真没错。
纵观大明的整个王朝兴衰,一开始
没办法,老朱是天子,这样的情况是必然会出现的。
“苏璟,按你的说法,那咱岂不是要在北方设立州府,还要驻扎军队,派遣官员去治理?”
老朱开口,直接点明了苏璟刚才话中的意思。
苏璟点头道:“不错,打败北方的鞑子很容易,但打服他们不可能,想要北方之患彻底消散,那就得将其收入大明,有且仅有其一个办法。”
朱元璋再度沉默。
将北方收入麾下,乍一听是版图的扩大,是件好事。
但老朱已经身为大明天子管理了大明两年多了,一个国家,疆域越大,管理起来难度也是越大的。
尤其是北方苦寒之地!
“苏璟,现在大明还没有将北方收入版图的条件。”
朱元璋郑重道:“北方乃是苦寒之地,那些个元人都是游牧民族,没有良田,粮食产量低,人口很稀疏,管理起来有难度,又不能给大明上缴太多的税收,甚至遇到天灾还得从国库里支出钱粮。”
“大明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撑北方的纳入。”
老朱颇为无奈,听着苏璟讲述着彻底平北虏之患的办法,但偏偏就是无法实现。
这不是苏璟的办法不行,而是大明不具备这个实力。
苏璟给老朱倒了杯茶道:“陛下,喝茶。”
老朱下意识的接过茶杯,但回过神来立刻道:“苏璟,你这小子,故意的吧,就是给咱一点希望,又把这个希望给破灭。”
苏璟当即道:“陛下,您这话可就是冤枉我了,我本来都不想说,是您硬要问我的。”
“就好像之前那个兵部陈侍郎,好说歹说非要找我来治病,我哪会什么医术啊!堂堂的兵部侍郎,差点没折在我府上,吓死我了。”
苏璟相信,陈侍郎的那杠子事情,肯定是传遍京城了。
老朱虽然公务繁忙,但大概率也是听过的。
“你还好意思说!你知道陈侍郎第二天直接告病了!”
朱元璋瞪了一眼苏璟道。
一个兵部侍郎,就因为到了苏璟那里一趟,直接告病了。
老朱才提拔他没几天,就这么快。
苏璟马上不服气道:“陛下,这事您怪我就过分了,那陈侍郎本身的腰伤,又不是我搞的,是他自己不注意。而且连太医都治不了的伤,找我又有什么用呢?”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谁叫你神医之名,遍传京城啊。”
“冤枉啊!”
苏璟立刻道:“别人不知道也就算了,陛下你应该是清楚的,我是真不懂什么医术,鄂国公的病那完全就是他自己身体好,与我关系不大。魏国公那边…”
“行了行了,你也别解释了,咱也就随便说说,这事咱不会怪罪你。”
苏璟还想解释,老朱直接摆了摆手,打断了他。
也不知道是不想听解释呢,还是知道有些事情,苏璟并不好解释。
“是,陛下。”
苏璟闭嘴,十分的识趣。
朱元璋继续道:“你刚才不是说北虏比起南倭还是有一点可能的吗?听到现在,咱可没有听到那一点可能。”
北方的问题,一直都是老朱的心头之患,比起南方的倭寇更甚。
毕竟倭寇的问题虽然麻烦,大海对于大明来说是阻隔,对于东瀛来说也是。
这种地理条件下,注定了倭寇只能形成小规模的骚扰。
但北方就不一样了,一旦鞑子过来,那就是广阔的平原,游牧民族的马上战力,老朱很是清楚。
“既然陛下问,那我就继续说。”
苏璟喝了口茶,继续道:“先前我与陛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想要把北虏的问题解决,那就是吸纳那些北方游牧民族。”
“陛下也很清楚,以大明现在的情况,国力不允许。所以呢,想要这件事完成,肯定不能是一朝之功,得靠着陛下的子孙后辈,不断地累积实力。”
“理论上来说,有朝一日这件事总归是能解决的,毕竟大明的国力,肯定会不断地变强。这便是我说的那一点可能性了。”
苏璟这话说的,颇为理想。
只是听这么说,好像还真挺像那么回事的。
“苏璟,你就别卖关子了,这事为什么做不成,你得给咱说清楚了!”
老朱可没有兴奋,他已经明白了苏璟的套路。
既然说有一点可能,那肯定就是没可能。
所以,苏璟这话,肯定没说完。
“嘿嘿。”
苏璟嘿嘿一笑道:“陛下,还是瞒不过您。这事吧,不能只往好的地方想,还得想想不好的。”
“大明的国力肯定是会增强的,但国力的增强,却不意味着就可以执行收服北方的方针。”
“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来看,等到大明的国力积攒到可以收服北方的时候,或许难以将这个方针贯彻下去了。”
“至于为什么,我想陛下心里应该也是清楚的。”
苏璟没有将话点透,虽然这里没有其他第三个人,但有些话也没必要说的那么明白。
朱元璋默然不语,苏璟这话的意思,他乍一听还没怎么反应过来。
不过到底是开国之君,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苏璟,你是说,大明的后世之君,不能掌控大明吗?”
苏璟没说,老朱却是彻底的将这话给说出来了。
还真没错。
纵观大明的整个王朝兴衰,一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