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论战争中的粮草保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行了。  

“学生不知道了。”  

朱棣抬头看向苏璟,直接了当的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苏璟淡淡道:“燕王伱说的基本没错,但有一点,这些卫所制度下的屯田,只会慢慢的被朝中的大官或者是军中的将领侵占,普通士兵种田的报酬也会越来越低,直到他们自己都接受不了跑了,真到了要打仗的时候,可能连士兵的数量都凑不齐,只能去招募新兵。”  

苏璟现在说的,正是一百多年以后真实发生在明朝大地上的事情。  

当时的大明打仗,士兵不足,甚至要去辽东和陕西招募佣兵。  

没办法,卫所制度下的这些豁免了租税劳役的田地,那是最优质的的土地资源。  

同时卫所制度下,军队都是就地开垦良田,大部分的战事区域距离京城遥远,所谓天高皇帝远,被发现的概率也很低。  

土地兼并本身就是明朝最大的一个祸患,在军队里,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了,对于现在的朱棣来说,这些只是苏璟的分析见解。  

但朱棣知道,苏璟说的话,肯定不会有假。  

“真的吗?这卫所制度竟然有如此之大的危害?这岂不是我大明之祸患?”  

朱棣一脸惊讶的朝着苏璟说道。  

苏璟摇头笑道:“燕王,你理解错了,这不是卫所制度的危害,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弊端,难道没有卫所制度,这些良田就不会有人想着去侵占了吗?”  

“看事情要看本质,卫所制度在目前大明的情况来说,还是很好用的,至少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不是吗?”  

“只不过,你的父皇有一个特点,你知道吗?燕王。”  

朱元璋的特点!  

朱棣听着苏璟的话,那是心惊肉跳。  

苏璟竟然敢如此随意的品评自己的父皇,那可是大明的皇帝啊!  

妄议皇帝,死罪一条。  

但朱棣也知道,这一点在苏璟身上肯定是不适用的。  

所以这时候的朱棣,只是低着头,啥也没说。  

苏璟继续道:“你父皇他啊,太自信了,自信的以为自己设立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就不需要任何的变化了,只要你们这些子孙能按照他设定的方针不改变,就能子子孙孙无穷尽,大明王朝万世长存。”  

“当然了,现在他稍微好点了,知道自己求变了,也不枉我一番敦促吧。”  

老朱对于稳定不变的追求,那真是刻在骨子里的。  

只不过,朱棣对此的感受不深,因为他还小,许多事情还没经历过,大明也没稳定下来。  

“苏先生,父皇乃是一代圣君,难道这样不好吗?”  

朱棣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的话,他倒也没有完全的认同。  

苏璟说道:“明君你父皇肯定是,但这圣君么,就得看标准了。”  

朱棣脸皮跳动,内心已经开始纠结自己回去之后该如何向自己的父皇汇报了。  

“苏先生,那若是要改呢?日后大明该如何改这卫所制度?”  

朱棣只得将话题重新给引导了回去。  

苏璟也没多在意,看向朱棣道:“这个不是今日讲解的重点,也不在粮草保障的内容之中,暂且不提。”  

“说回粮草保障,卫所制度是一方面,但仅仅只是这个肯定是不够的。”  

“既然可以在当地屯田解决运输路径过长的问题,那么还有一个便是建立粮道,方便运输。”  

“交通,是战争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除了前方进攻需要开辟的进攻路线交通,还有后方运输补给的辎重路线交通。”  

“我问你,燕王,这战争中,运粮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什么?”  

朱棣立刻回答道:“人力和牲畜,一些水战可以用船只。”  

苏璟点头道:“不错,现在的战争,基本上就这三种选择,其中最为广泛的还是牲畜,运输的数量比人力多,可以适应的环境比水力多。”  

“这交通方式就这么多,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运输的效率呢?”  

朱棣不假思索道:“路!路越好,运输的速度就能大大的提升。”  

“很好!路就是战争中粮草安全保障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苏璟说道:“而且路好不仅有利于运粮,还有利于运兵,还记得去年中秋节的时候,我讲的秦统一六国的课吗?车同轨,看起来是规定的马车的规格,其实目的是为了让路统一起来,提高行车的效率。”  

“同时将全国各地的行道打通,建立起一个四通八法的交通网络,嬴政对于路重要性的认真,那是相当到位的。”  

苏璟的话瞬间将朱棣的思绪拉回了去年的中秋节。  

当时的苏璟的的确确讲述了秦朝大一统的诸多内容,其中就有关于路的一些描述。  

“原来如此,学生受教。”  

朱棣认真行礼道。  

两人边走边说,已经回到了小院。  

苏璟打开屋门,朝着朱棣道:“燕王,泡脚吗?”  

朱棣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苏璟这思维跳跃的程度,着实有些太快了。  

不等朱棣回答,苏璟直接道:“你骑马来的,肯定要泡,咱们去厨房烧水。”  

“是,苏先生。”  

朱棣立马跟着苏璟到了厨房里。  

不多时,一锅热水便烧好了,苏璟又找来两个脚盆,一人一个,直接在厨房里开始泡热水脚了。  

要说为什么不去大厅里屋泡,那自然是在锅边加热水方便。  

苏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