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三大产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老朱被马皇后一句话透了底子,顿时脸上就挂不住了。  

但这是自己的糟糠之妻,那可是骂不得的。  

“妹子,你刚才也看了,这些个望远镜虽然能用,但稍微看会眼睛就疲累不已。”  

朱元璋叹了口气道:“我也是心疼前线的将士,既然有望远镜这等神器了,那就要用好的,你说是不是?”  

对于自己手下的士兵,朱元璋还是爱护的。  

马皇后点点头道:“重八你说的不错,不过总不能让苏先生去工部教导吧。”  

一时间朱元璋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马皇后却是突然道:“若是让标儿学呢?待标儿学会,再来教导工部。”  

此话一出,朱元璋立刻摇头道:“妹子,标儿可是太子,怎么能做这种事?不妥。”  

朱元璋还是爱自己的儿子的,他甚至规定朱家皇室子弟不能从事任何职业。  

既然是皇家子弟了,那只要接受供养就行了。  

不然他这大明的天下打下来又有什么意思呢?  

马皇后当即道:“重八,标儿都跟着苏先生那么久了,什么没干过,学个手工又如何?”  

“等到标儿学成,将他做的望远镜发放给前线将士,你觉得将士们对标儿会怎么想?”  

马皇后这一番话,立马就让朱元璋的眼神亮了起来。  

把朱标亲手做的望远镜发放给前线的将士,这简直太好了!  

“好!妹子,你说可太好了!”  

朱元璋兴奋的说道:“我马上传书,让标儿立刻学习,尽快做出来!”  

一想到可以借此让朱标在前线诸多将士心中的地位拔高许多,朱元璋就兴奋不已。  

联姻常遇春之女,那是给朱标找了个好丈人。  

但对于那些寻常的普通士兵,显然还是这望远镜的威力更大些。  

到时候军队之中,无论是常遇春这样的将军,还是普通的士兵,全都归心朱标。  

有了军队,政权的过渡还能不稳健吗?  

马皇后点点头,她也是知道朱元璋的想法,才会如此提议的。  

溧水县内。  

一觉睡到天黑的朱标,总算是醒了过来。  

他起床想要找杯水喝,却发现桌上已经倒好了一杯水,水杯下还有一封书信。  

一口喝完,朱标打开了书信。  

这正是朱元璋传给朱标的信件,内容不少,先是简单的讲了一下光禄寺一案的处理情况,然后又告诉朱标,他上次提的反腐政令已经在被推行了。  

最后,就是让朱标多学习一下那个望远镜的制作工艺,工部做出来的太差了。  

朱标简单的扫完,又将信件放回了信封之中。  

刚出房门,就看见了苏璟。  

“休息好了?”  

苏璟问道。  

朱标点点头道:“嗯,多谢苏师关心,学生已经好了。”  

苏璟又问道:“家里来信看了吧,没啥事吧。”  

朱标回答道:“没什么事,只是嘱咐我和苏师好好学习。”  

对于信件被偷看的事,朱标并没有担心过。  

在苏璟身边学习也有些日子,他知道苏璟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  

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那就行,走吧,带你去好好吃顿饭,睡了一天了,也该吃点东西了。”  

苏璟点点头,起身就带着朱标出发了。  

夜色下。  

金陵饭店包厢内,苏璟和朱标相对而坐。  

明亮的月光从窗口洒入,皎洁无比。  

抬头看去,能看到一轮硕大的明月高悬,十分的美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啊!”  

苏璟看着了一眼月亮,略有些感慨道。  

听到苏璟的感慨,朱标当即放下了筷子,朝着苏璟问道:  

“苏师这是想念故乡了吗?不知道苏师的故乡在哪里,如今大明也算安定,或许可以回去看看。”  

苏璟回头看向朱标道:“我的故乡就是这。”  

没错,苏璟前世今生的故乡,都是这里。  

朱标有些不理解了,刚才苏璟念的,那不是《静夜思》么,一首借月思乡的名诗。  

但苏璟明明就在家乡,这还有什么好思念的?  

“好了,为师只是看到月亮随便念了句有关月亮的诗,没那么多想法。”  

苏璟随口糊弄了一下朱标,继续吃饭。  

总不能告诉朱标,自己的故乡在七百年后吧。  

自己也只是稍微小感慨一下而已。  

朱标睡得太久,也真的很饿,吃饭的样子都放开了不少。  

没多久,他就把面前的餐食全部消灭。  

“苏师,学生吃饱了。”  

朱标说道。  

苏璟点点头道:“吃饱了就好,带你出去走走,顺便消消食。”  

两人很快来到了溧水县的街道之上,如今天气刚刚入秋,夜晚已经有了一丝凉意。  

但溧水县的夜晚依旧十分的热闹。  

还是百姓手里有钱!  

“苏师,每次看到这溧水县内百姓安居乐业之景象,学生就无比的敬重老师啊!”  

朱标朝着苏璟认真的说道。  

他不是没去过其他的地方,但晚上还能这么热闹的,真不多。  

尤其是溧水县还不算是什么特大的都城,竟然还能有这般繁华的景象。  

“只是一点很浅显的道理,有钱才能有闲。”  

苏璟淡淡道:“如果百姓整日都只是为了糊口,那注定只有第一产业发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