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百姓多愚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开海!  

这句话刚刚从苏璟的口中说出,朱标的脸血色便失去了。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父亲朱元璋亲自制定了海禁的政策是为了什么。  

这是一个禁忌的话题。  

“苏师,这恐怕是不可能的。”  

朱标朝着苏璟摇头道。  

苏璟笑了笑,继续道:“我知道你的意思,如今虽然大明建立,但张士诚、方国珍等余孽流窜在近海海岛之上,不肯投降。”  

“不仅如此,他们还与倭寇勾结,屡屡侵犯我大明沿海区域,不少百姓因此饱受困扰。”  

“所以当今天子才实行的海禁政策,为的就是巩固我大明的国防,保卫沿海百姓的安全对吧。”  

身为一个现代人,苏璟当然知道现在的大明海禁的情况。  

“正如苏师所说,开海一事,是万万不可能的。”  

朱标脸色好了许多。  

“这还差不多,我的政策又怎么可能错。”  

朱元璋小声低估了一句,继续靠在墙上听着。  

“牛懿,你去过沿海吗?”  

苏璟没有继续说开海的事情,反倒是问起了朱标有没有去过沿海。  

朱标回答道:“年幼时曾去过,但记忆已经模糊。”  

苏璟又问道:“那如今我大明的海禁政策具体为何,你知道吗?”  

朱标点头道:“当然知道,现在我大明沿海地区,严格奉行的是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政策。”  

“好!”  

苏璟继续道:“那你可知,沿海百姓,多以何为生计?”  

朱标愣了一下,沉默片刻回答道:“应该是打渔为生的多。”  

此时的他,已经意识到问题了。  

说是为了保护沿海居民的安全,其实海禁政策是剥夺了他们的生计。  

“看来你也想到了。”  

苏璟淡淡道:“所谓的海禁,说到底只是天子为了巩固自身统治的手段,沿海百姓的生计安危并不是主要考量的因素。”  

朱标低头,而另一边的朱元璋,脸色一震。  

自己的目的,竟然被苏璟看的如此的清楚。  

这........  

苏璟继续道:“牛懿,你再想想,若是海民无以为生,他们又会去做什么呢?”  

“沿海流寇肆虐,天子不想着去剿灭,而是将沿海的百姓圈禁住,这样的海禁,意义是什么?”  

生存,终究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等朱标说话,苏璟便断言道:“禁之使不得通,安能免其不为寇哉!不出十数年,海上流寇只会越发的猖獗!”  

一言出,朱标震惊!  

朱元璋也面露震撼之色。  

苏璟所说,并不难想。  

百姓无生计,那就落草为寇呗。  

这种事,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多了去了,甚至老朱自己,当年不也是从百姓到“流寇”么。  

朱元璋开始犹豫了,因为他原本已经打算将大明沿海周边仅剩下的几个船舶司全部关了。  

“苏师,但若是海禁一开,那.......”  

朱标欲言又止,此时的他还没有表露自己的身份,有些话,不应该是他该说的。  

“海禁一开,张士诚等人的余党便有了活动的空间,大明的江山刚刚打下,怕是会生出变数对吧。”  

苏璟直接将朱标所想说了出来。  

朱元璋也默然听着,想知道苏璟到底有什么看法。  

“苏师,学生愚钝,看不清其中的利害关系。”  

朱标朝着苏璟拱手道。  

苏璟淡淡道:“有什么看不清的,无非是看伱的屁股坐在哪里了。”  

屁股?  

朱标一愣,显然没反应过来。  

苏璟反问道:“你若是海民,你觉得你会支持海禁吗?”  

一句话,直接将朱标问住了。  

上位者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决策,当然以自身为中心考量。  

但对于旁人,却不是如此了。  

朱标顿了一下,说道:“百姓多愚昧。”  

这是他的老师教导他的,也是他的父亲教导他的。  

“标儿,说的好!”  

要不是不想被发现,朱元璋都忍不住要击节赞叹了。  

“百姓多愚昧?”  

苏璟眼睛一睁,瞪着看向了朱标,那是相当的陌生。  

和自己相处一個多月的少年,此刻竟然如此的陌生。  

“牛懿,你再说一遍?”  

苏璟双目有些狰狞道:“你说百姓多愚昧,所以这就是放弃他们的理由吗?”  

身为一个现代人,苏璟终究还是有着自己的一点良知。  

他知道自己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至少身边人,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下。  

这也是他明明可以靠着自己的商业头脑赚更多的钱,但却并没有这样做的原因。  

现在,和自己有着师徒之实的弟子,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苏璟有些愤怒。  

“苏师,我......”  

朱标欲言又止,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从小他便是被当成老朱的未来继承人培养的,御人之术,驭民之术,他学过很多。  

“罢了罢了。”  

苏璟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会身处的是明朝,并不是现代社会。  

封建社会下的思想,形成这样的观念,并不是什么错误。  

甚至即便是自己身处的那个时代,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只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  

“今天就到这里吧,我有些累了,你自己回去休息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