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无耻无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朝臣们都看向吕大防,不少人神情紧张。  

尽管知道荒谬,一些人还是忍不住的在心底浮起一个念头:吕相公要是反对,官家会不会杖毙了他?  

吕大防看着赵煦的目光,感受着四周的注目礼,默默一阵,抬起手,道:“人臣之礼不可废,人子孝道不容失。此事,当有太皇太后定,而非朝臣,方为正理。”  

殿中举着板笏,躬着身的朝臣听着顿时一怔,宰辅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不由得悄悄对视。  

有些人还在纠缠于这些礼法,但更多人则心神警惕。  

这明摆着是权力争夺,是官家与太皇太后,是官家与宰辅!  

所谓的礼法孝道争论,不过是由头!  

吕大防这样说,明摆着是不肯轻易让步了!  

赵煦听着,面露冷意,这吕大防,当真是不识好歹!  

苏颂轻轻抬头看向吕大防,心里暗自摇头。  

到了这种时候,吕大防这么做,也只是螳臂当车罢了。  

就在苏颂暗自摇头的时候,果然,又有人抬头。  

正奉大夫沈琦,目光微微闪烁,突然举起板笏,朗声道:“下官不同意宰辅的说法。太皇太后最是仁慈,对陛下百般疼爱,也是最恪守礼法,不容丝毫偏差!难不成,知晓朝臣与官家侧对有违礼法,还不加以改正?难不成还会因此责怪官家不孝?简直是荒谬!”  

沈琦的话,铿如铁锵,有礼有据。  

梁焘等人一听,连忙再次抬手,大声道:“臣请陛下正对朝臣!”  

四五个人抬手,其他人相互看着,慢慢的只能跟着,毕竟前面已经‘请’了,这会儿退缩不得。  

于是,又有十几个人接二连三的出列,道:“臣请陛下正对朝臣!”  

眼见大势所趋,朝臣们纷纷跟进,包括苏颂,范百禄等三省的相公们!  

赵煦余光看着这个沈琦,暗自点头:不错!  

赵煦估摸着差不多,径直站起来,缓缓转过身,看着近在咫尺的魏墙林,居高临下的微笑着道:“魏卿家,你怎么说?”  

魏墙林紧张的差点跪下,连忙躬身道:“臣请官家正身!”  

赵煦眯了眯眼,越过他,看向一动不动的吕大防,道:“吕卿家?”  

满朝文武,也就吕大防与十个人左右,还在僵硬的站着。  

吕大防身后的人低着头,惊慌失措,内心恐惧无比,都在等着吕大防说话。  

吕大防苍老的脸上没有表情,肚子可见的鼓起来又消下去,慢慢抬起手,沙哑着声音道:“臣请官家正身。”  

吕大防身后的人听着,紧急的跟着道:“臣等请官家正身。”  

人不多,声音不大,却有种山呼海啸的感觉。  

赵煦眼见群臣慑服,心里登时无比舒坦,更有一抹豪情汹涌澎湃,似要冲顶而出!  

变天了!  

满殿的朝臣,不知道多少人在心里划过这句话。  

似乎为了配合他们心底的想法,宫外的万里晴空,忽然响起一道惊雷,闪亮紫宸殿。  

朝臣们心神又是一惊,连忙收敛心思,不少人表情晦涩难明。  

赵煦目光所及,皆是臣子,大手一摆,朗声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  

朝臣们不管什么心思,只能抬手谢恩,而后回去站好。  

陈皮已经命人调动椅子,使得椅子正对朝臣。  

赵煦俯看着群臣,从容,微笑,缓缓落座。  

梁焘,曹政,沈琦等人大喜过望,举着板笏,心里激动不已。  

官家,即将亲政!他们等同拥有从龙之功,飞天腾达指日可待!  

赵煦坐定,更觉得舒服了,扫过前面的几位相公,微笑着道:“刚才说到哪了?”  

魏墙林这会儿已经退回去了,可哪敢再出来,抱着板笏,低着头,仿佛忘记了刚才的事。  

大殿里安静了一阵,终于有人硬着头皮出列,道:“启禀陛下,是关于三司衙门一案。”  

赵煦的目光,直接看向沈琦,道:“沈卿家,你怎么看?”  

沈琦内心激动,极力保持脸上的平静,出列朗声道:“启奏陛下,三司衙门一案,令朝野震惊。陛下着令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并无不妥,待他们审理清楚,奏报陛下圣裁即可。”  

赵煦赞许的笑着道:“沈卿家说的有理,现在案情不清。刑部,御史台,大理寺。”  

黄鄯,马严,钱升三人出列,抬着手道:“臣等遵旨!”  

苏颂,范百禄等人没有说话,本身来说也没什么不对。急切的想要给苏辙定罪,落案,才是奇怪。  

赵煦不给吕大防纠缠的机会,道:“下面说说六礼使的事。一个发策使,一个告期使,众位卿家说说看,都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原本韩忠彦是发策使,被赵煦赶走了。苏辙是告期使,这会儿在大狱里。  

三相去其二,也将六礼使空出了两个位置。  

众人恍惚间,这才想起来这件事,神情各异。  

三位相公,这才短短时间,就去了两位!  

很多人神情不安,内心惶恐,或者已经有了某种预感:所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就要来了!  

能够充当‘六礼使’,无不是朝廷相公或者潜在相公,并不是简单的一个临时差事。  

满殿朝臣们有不少知道赵煦点过蔡京的名,但是另一个呢?  

一群人悄悄打量着赵煦,推断着他心里可能的人选。  

梁焘等人齐齐对视,眼神交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