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愧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性子本来就风流,可偏偏遇到了齐国公的女儿,将他看得死死的,一言不合就拿鞭子抽。  

抽得宋引一介弱书生,看到妻子就腿肚子打转。  

后来发奋中了进士后,本来想外放的,寻摸着这妻子肯定不乐意跟着出京城,这样他就解放了。  

事实果然如此,齐国公的小闺女自认为除了京城,外面都是乡下,那里愿意陪着宋引去穷乡僻壤?  

宋引终于逃出了魔爪,外放到了外面。  

等他述职回京城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出门在外一年多,自家妻子不仅将他留在府里的几个通房丫头都打发了,连自己带回来的小妾,也被当场发卖了。  

宋引倒是想休妻,可架不住齐国公势力大,只得老老实实捏着鼻子认了,回头述职完,就回了任职之处。  

从那以后,宋引处处躲避,为了避免麻烦,在外头也就收用些当地的女子,回京城是绝对不带回去的。  

宋春花也是被下属送给他的,因为老实柔顺,带着几分乡下姑娘的傻,倒是让宋引喜欢了几分,还允许她怀上了孩子。  

宋引从跟齐国公女儿成亲后,他不想碰妻子王氏,王氏也容不得他碰别的女人,都快而立之年了,膝下犹虚。  

得知宋春花有孕后,宋引是真想留下这个孩子,不过怕王氏对宋春花动手,才送回乡下。  

本打算等生下孩子,再带回去,好歹也算有个自己的血脉!不然王氏这个恶毒的女人自己不能生,也不让别人生,岂不是要绝他的后?  

哪曾想,宋引办砸了一件事,要被上峰追究,一个不好就要丢了乌纱帽。  

只得捏着鼻子,厚颜去求王氏,为了哄王氏开心,天天歇在王氏的房里,小半个月后,王氏才去求了齐国公。  

最后虽然差事没丢,可到底出过纰漏,被齐国公安排着留在了京城,天天陪着王氏。  

哪里还记得宋春花这样一个农家女子?再加上那当初送宋春花给宋引的那个下属,后来出了事,死在了牢里,宋引自然就更不知道宋春花的情况了。  

查清楚了宋春花的底细,想着宋春花好歹和宋家还有几分渊源,将儿子留下给她抚养,也比别人更好些。  

宋弘下定了决心,留下一名心腹,暗中看顾着宋春花,他带着其他人风尘仆仆的赶回了京城。  

京城里,气氛十分紧张,人人自危。  

卫国公被先帝在朝堂上呵斥了好几次,告病躺在家里,国公府关门闭户,谨小慎微,生怕哪一点做得不好,就被抄家灭族了。  

等到宋弘回来,卫国公府才有了主心骨。  

宋弘天天发愁卫国公如何才能扭转如今的岌岌可危的形式,哪里顾得上儿子?  

也算宋家运气好,宋弘回来了,妻子高氏也怀了身孕,回去求了荣宜县君,勉强算是维持住了。  

后来,先帝驾崩,当今上位,也颇有些波折。  

宋弘抓住了这个机会,一力支持当今,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今登基后,大肆封赏,卫国公府也在名单之列,宋家终于翻身了。  

可高氏却在那场波折中,流掉了一个成型的男胎,身子也受了损伤。即使宋家如鲜花着锦,人人喜气洋洋,高氏的院子里却死气沉沉。  

宋弘也不是那没良心的男人,他知道宋家能有今天,高氏娘家功不可没。如果没有荣宜县君在先帝最后的时候,在中间转寰,只怕宋家也难逃一劫,那里还有如今的风光?  

见高氏不高兴,正好边疆那边因为新帝登记,蠢蠢欲动,他干脆就主动请命,去镇守边疆,也带高氏出去散散心,别留在京城,勾起伤心事。  

当今自然龙颜大悦,宋弘这是位好爱卿啊,时刻记得替朕分忧!  

当即就应允了。  

宋弘也就带着高氏一起去了边疆,边疆虽然大动作没有,可小动乱就没停过。  

更别提初来乍到,要站稳脚跟,是如何的不容易。  

宋弘也就将宋重锦忘在脑后了,偶尔想起,也想着有心腹看顾着,出不了什么问题。  

这在边疆一呆就是七八年,等到边疆河海清宴,一片太平了,他才回到阔别多年的京城,主动将兵权给交了出去。  

当今最喜欢这样识趣又能干的小弟,当即就让他负责京城的安全,这个位置,非心腹不能坐。  

当下谁人不知这卫国公是当今最信任的臣子之一?  

这七八年里,高氏曾经又怀过一个孩子,可惜生下来就断了气,还彻底坏了身子。  

宋弘在边疆那么多年,简直就是土霸王,自然有无数的美女送上。  

他当初有迫于形势,为了尽快融入边疆纳进府的,也有照顾死去的兄弟的女眷,接进门的,还有别人送的。  

如今后院也有五个姨娘,生了七八个子女。  

不过他对高氏倒是一直都很敬重,也不允许有人违逆高氏的意思,后宅也还算平静。  

等到回到京城,偶尔听高氏感叹,说要是第一个孩子能活着,该如何如何的时候,才想起来,在荆县,还有一个自己的骨肉,那才是真正的自己的孩子。  

想起这个儿子,再联络自己的心腹,发现联络不上了。  

一路追查下去,才发现,那心腹在留下来看顾宋重锦两年后,得了病暴毙了。  

再去打听宋重锦的情况,才发现,这些年来,他过得那般凄惨。  

想起自己府中的那些庶子庶女,出生起就在锦绣堆里长大,那里吃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