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惨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位大英帝星原本在中国球迷心中的形象还是可以的。  

毕竟之前无冤无仇嘛。  

就因为他之前的那句「算账」,成了中国球迷的「公敌」。  

狂就算了,如果他在这场比赛中有进球,那其实还能堵住不少人的嘴。  

偏偏他一个球都没进…  

这样的表现配上他赛前的狂言,简直要多讽刺有多讽刺。  

对于落水狗,现在不打更待何时?  

贺峰作为央视解说员,是有一些很严格规定的,就算他现在心里爽得很,也不能表露出来。  

不过作为一个高水平解说员,他也是懂什么叫做「阴阳怪气」的:  

「达伦·亨特被换下场了!今天这场比赛他的表现确实谈不上好…上场比赛完成帽子戏法,而今天他则完全被王光伟限制死了,连像样的射门机会都没获得几次…在英国媒体的评价体系中,达伦·亨特是一个六边形的全面中锋。只看今天这场比赛的话,他确实全面,不过是全面平庸!」  

听见贺峰说达伦·亨特「全面平庸」,李青青微微一笑,然后接话道:「其实从自身素质来看,亨特确实具备全能前锋的潜力,不过现在他还太稚嫩了。他还需要成长。」  

贺峰秒懂李青青的意思,立刻点头表示赞同:「希望今天这场比赛能够让他成长!」  

两位央视解说员还得拐弯抹角,而网络直播的解说员沈浪可就没那么多顾忌和讲究了,他在直播间兴奋地高呼:  

「达伦·亨特赛前不是说他要和中国队算账吗?呵呵,不懂数学还要装会计,现在看是谁清谁的账!」  

换下达伦·亨特的英格兰表现其实反而更好了。  

因为少了一个拖后腿的。  

替补出场的杰伊·亚当斯是一名中场。  

他上场之后和吉米·斯托克斯组成双后腰,把皮特·威廉姆斯顶上去,更靠近球门。  

同时原来的两个边前卫变成边锋。  

英格兰改打433,进攻更猛烈。  

已经晋级无望的英格兰发挥反而比之前好得多,他们抛下了身上的包袱。  

反正输五个球是输,输六个球也是输。  

那为什么还要在意丢球呢?  

全力进攻,争取进球!  

才是英格兰现在应该做的。  

威廉·萨顿在中国队禁区里起脚射门,足球被门将林致远阻挡了一下,但没有完全飞出底线。  

门前一阵混乱!  

混乱中秦七把足球解围了出去。  

看台上的谢兰这才长出了口气。  

看见她这么紧张的样子,胡立新半开玩笑地调侃她:「你放心,就算英格兰进个球,最后去半决赛的也还是中国队。」  

结果谢兰白了丈夫一眼:「谁说这个了?我还能不知道胜局已定?」  

「那你紧张什么?」  

「赢球归赢球,还要看赢得怎么样。如果让英格兰进了球,那这场比赛就不算是赢得漂亮!」  

「嗐,就算他们进一个,不一样是大胜…」  

「那不一样。很明显现在英格兰就是想进球,那就不能让他们如愿以偿!一个球都不能让他们进!要不然他们就蹬鼻子上脸了!」  

李自强在旁边说:「谢姐说得对。如果是普通的比赛,就算中国队5:1、5:2,甚至是5:3赢下比赛,都算是一个好结果。不过对手是英格兰,如果让他们进了球,肯定会有很多球迷不满意的。」  

听到老李这么说,胡立新若有所思。  

得到支持的谢兰则露出得意的表情。  

英格兰的攻势起来了,看台上的英格兰球迷们也复活了。  

他们不断用歌声来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希望他们能取得进球。  

面对英格兰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队开始陆续换人。  

首先用薛明对位换下了罗凯。  

接着用石万青换下了夏小宇。  

石万青是效力于法甲球队阿尔摩里克的后腰,擅长防守。  

用他换下夏小宇这个中场组织者,说明秦林认为5:0的比分已经足够了,接下来球队的主要任务是防守,保住这五个球的领先优势。  

就像李自强分析的那样,秦林也认为如果让英格兰在比赛中进了球,那这场胜利就不完美了。  

5:0和6:1他选哪个?  

显然是选前者。  

进多少个球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让英格兰进球。  

因为「剃光头」才是真的爽。  

所以他接下来的调整基本上都和防守有关。  

周子经也被中后卫蔡树义换下。  

中国队的阵型变成了541。  

胡莱还是顶在最前面。  

之所以没换下胡莱,当然是因为一方面胡莱体能没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是出于加强防守的考虑——胡莱留在球场上,是对英格兰的巨大威胁,能够牵制一部分英格兰的兵力。  

不过英格兰已经不太在意还会不会继续丢球这件事情了。  

他们只想要进球。  

就算丢球也无所谓。  

这段时间中国队的防守压力非常大。  

明明领先五个球,却让不少中国球迷看出了可能会被英格兰绝杀的感觉…  

英格兰边路起球,威廉·萨顿在门前争顶。  

足球被秦七顶出去。  

但禁区外的落点却被英格兰控制住。  

吉米·斯托克斯把足球横向传出去。  

刚刚上场没多久的杰伊·亚当斯后插上,不停球,直接抡脚射门!  

「英格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