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太平长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玉手轻挑银弦,一声妙音在整个空间荡开,指尖在古琴上拨动,声音宛然动听。  

再观其样子,浅笑中透着平静,两眼秋水缠绵,如花解语,似玉生香。  

垂于胸前的红色流苏,尾端点缀的两片花朵璎珞,随着琴弦的律动交叠碰撞,清脆悦耳。  

宁三听着唯美的琴音,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偶然听得洛嫣姑娘琴音的夜半小院,感叹着洛嫣真是为乐而生......  

当‘宿敌’的悦耳歌词由唐洛嫣嗓间吟出,似梦似幻,瞬间让琼楼里每一副耳朵的主人似懵似欢。  

他们从没有听过如此奇怪的词牌平仄韵脚,也没有感受过如此直白却又令人遐想的歌词意境。  

灵柩长埋山谷底....  

没有永远的秘密....  

染指官塘结悲局....  

无人逃得过宿命....  

宁三静静聆听的同时,蓦的惊觉,洛嫣她把歌词改动过了。  

曾经的染指江湖此时唱出来的却是官塘,这是在隐喻自己的前半生了,那个弱小无依的女孩,当正直的父亲灵柩长埋于地下,她在这世间艰难地存活着。  

心被深深的触动了,此刻,在场的所有人里,宁三恐怕是最为深刻的,内心中涌出一股悲伤,不仅仅是替台上抚琴轻唱、楚楚若仙的唐洛嫣,更是为了生于此时代,长于此时代的人们。  

他们所有的幸运与不幸都是源于当权者的一念,再想想自己来前的世界,虽也有不幸,但至少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控自己的命运。  

难道,自己降临于此,莫非是有什么意义或是责任吗?  

宁三右手不禁滑向别于腰间里侧的那枚青鸾玉佩,而玉佩也散发着一股温热的能量来回应着它此时的主人。  

一霎那的失神,洛嫣的柔美嗓音再次回到耳间....  

当恩怨各一半,我怎么圈揽....  

看灯笼血红染,寻仇已太晚....  

月下门童喟叹,昨夜太平长安....  

......  

你借我的依恋,今生恐怕难还......  

当最后一句歌词唱出,琴声也由一截音断止。  

唐洛嫣迷蒙的眼神,越过琼楼红灯的红晕,在半空中与宁三看来的眼神相遇。  

两人就这样看着彼此,时间仿佛已经在此时凝结。  

唐洛嫣感觉到正看着自己的宁三嘴唇微动,像是在对自己说着什么。  

宁三再次重复、重复...  

唐洛嫣终于从他的口型中看清他在说什么,眼泪瞬间滚落而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伴着宁三那坚毅的眼神,那句话是...  

‘我会给你一个,太平长安......’  

回到群芳院的包厢中,楼下舞台旁传来了唱令官的尖锐喊声:“甲上、甲上、甲下、乙上......”  

此时,竞演的成绩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两人在比邻栏杆的茶几旁坐下。  

唐洛嫣的手始终被宁三攥在自己的大手中,虽然她满脸的泪痕犹未干,但此时的表情却是充满了幸福和甜美。  

轻轻倚靠在宁三的肩膀上,这是她十几年来从未感受过的满足和安全。就仿佛那颗飘零无依的心,终于有了栖息的枝头,有了避寒的港湾。  

梨儿看着彼此倚靠着的一对璧人,也微笑的心下祈祷:期望着洛嫣姐姐能够像自己一样幸福,也期望着相公能够永远平安。  

楼下的竞演还在继续,掌声和尖叫声此起彼伏,但人们的心里似乎已经被刚刚的一首‘掩香颜·宿敌’在心底里烙下了一抹决绝的印记,似坚韧,又似宽容,似感动,又似爱恋。  

总之,当夕阳渐落,新月升空,婧瑶诗会的第二日,琼楼,都将是个不眠之夜......  

群芳院众人在包厢中用罢下午茶点,等待着晚宴的来临。  

第二日竞演的结果也已经由琼楼的婢女前来通报。  

头甲得主没有任何意外的落在了雨阁雅苑的花芷旋头上,二甲是萧楼的柳倾倾摘得,而唐洛嫣的新奇词牌曲目,虽然惊艳了在场众人,但还是没有获得各别循规蹈矩的鉴赏官的青睐,得了三甲的名头。  

此时此刻,因柳倾倾诗会头两日连中两次二甲,排名第一位,唐洛嫣一日头甲,二日三甲与柳倾倾并列。  

那头一日大放异彩的韩小笑,第二日只得了六名的排序,而第二日的头甲花芷旋,因不善舞,头一日仅在十名开外。  

所以现在,竞争最烈的还属萧楼的柳倾倾和群芳院的唐洛嫣。  

婧瑶诗会的第三日,也是最后一日,由中午开始,夜半结束。  

届时,连武朝皇帝武穆帝也会携着一众嫔妃皇子莅临琼楼,与百姓共宴。  

但第三日的竞演,其关键又在这第二日晚宴中。此时至少宁三是可以想通其中关键。  

一会儿的晚宴中,会有宫中各位娘娘前来观赏舞乐三甲的表演。她们前来观赏,就一定会有讨论,有讨论就一定会有喜好倾向。再等着晚间往皇帝身边一躺,枕边风一吹...那么第二日武穆帝也一定会带着些许有别常规的眼光去欣赏。  

最后一日的三甲,是由鉴赏官及在场观客共同评选。每位到场的文人墨客、商贾贵胄,凡是在琼楼有临场资格的人,手里都有着琼楼分发一朵牡丹花。  

在竞演结束后,可择一参赛姑娘所在处的红箱投入,得花最多的三名,就是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