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章 变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发展,秘术扩散的趋势几乎不可逆转,不推陈出新,故步自封,迟早要被时代淘汰。  

“希望你不是为了赚钱而不顾将来…”  

沙夜大小姐面冷心热,善意地提醒着。  

两人有一段时间,没什么有效交流了,上一次面对面的深谈,大丸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  

自从在去年的联合中忍考试中折戟,还是败给最不想输的鞍马八云,似乎刺激到了她敏感的神经,为了变得更强,并找机会向鞍马八云找回场子,最近沙夜大小姐也是下了一番苦功。  

心意大丸领了,但决定的事情,是不会变得。  

“未来太远,眼前更加重要,而且我又不是完全放开,只是为传承垄断的趁趁壁垒间打开了一道口子,影响力还不至于扩散得太快…”  

忍术修行,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拿着忍术卷轴无从下手的外行多了,况且大丸本人设置的门槛也比较高,一般人想要着手做点什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仙人模式修行法,哪怕大丸悉心给出全套攻略,忍界也没几个人能学会。  

距离日向宁次和槿见面后一个星期,大体上还算平安无事。  

日向雏田的联姻风波虽然还没完全平息,但也不是木叶村民关心的重点了。  

如今最受期待的,是年后五影大会将要再次召开,发起人水影五代目照美冥,希望能组建联军攻陷雨之国,直捣黄龙,覆灭“晓”组织的巢穴。  

说实话,在和木叶村大致议定战后的实力范围划分之前,大丸并不觉得忍界联军有必要组建。  

人心不齐是一方面,打输了自然各奔东西,自求多福,打赢了该如何捞好处也很重要。  

因为“分账不均”而大打出手的例子多了。  

至于雾隐村到底是如何打算,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建议,谁也说不准。  

五大忍村主动挑起第四次忍界大战的可能性并不高,但也无法完全确认。  

雨之国本身实力并不值得五大忍村大动干戈,让人忌惮的是拥有轮回眼的首领和一众S级叛忍。  

整个忍界,叛忍最多的就是雾隐村,其规模甚至超过了木叶村,也就在S级叛忍的数量上落后很多。  

可抡起破坏力,雾隐村叛忍当真是首屈一指。  

从血雾里走出来的刽子手们,在屠戮弱者的能耐上,当真无人能敌。  

就算是臭名昭著的大蛇丸,也不会如桃地再不斩、黑锄雷牙和干柿鬼鲛那样造成太多不必要的杀戮。  

自从针对“叛忍”的“狙击队”组建,绞杀的叛忍中,雾忍都快超过忍界其他忍村总和了。  

也不知道是雾隐村叛忍实力不济,一抓一个准,还是民愤太大,总是他们先出头干坏事闹出太大的动静。  

五影大会的召开频率并不高,一般没什么事,谁会去铁之国那种冰天雪地开“茶话会”?  

这一次估计是砂隐村被“晓”组织袭击的事情发生后,让综合实力较差的雾隐村感受到了危急感。  

虽然现在三尾矶怃和六尾人柱力羽高都在木叶村接受“快援队”保护,可要是自己没本事,以后想要将两只尾兽赎回,可就不是那么轻松了。  

丢失一尾守鹤的砂忍已经置身事外,可拥有两只尾兽,综合实力几乎五大忍村最末的雾忍,有些着急也是可以理解的。  

五影大会具体的时间,暂定二月中旬,火之国已经春意盎然,铁之国冰雪初融的时候。  

“木叶村是什么想法?”  

我爱罗靠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托住下巴,对大丸问道。  

大丸想了想之后答道:  

“目前看来,纲手是个致力于外交消弭争端,感染力比火影三代目猿飞日斩还要优秀的领袖,不过…”  

这是好机会,也会有些麻烦。  

如果条件合适,猿飞日斩会将川之国卖掉,而纲手不会。  

到底哪种策略更优秀,要看具体情况,至少现在,哪怕是最桀骜不驯的雷影,也愿意倾听火影五代目的意见。  

“木叶村应该也知道,如果不许诺一些实质性的好处,比如川之国,是得不到我们鼎力支持的…”  

站端一起,怕的不是敌人不好对付,而是猪队友拖后腿。  

实力不弱的砂忍要是不尽心尽力,身为盟友的木叶村,面子上也挂不住。  

我爱罗叹了一口气:  

“覆灭川之国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以重定国界的名义分割势力范围也不好说服他们。鸣门村那边发展越好,木叶忍者就越发觉得自己做了亏本生意,我们砂忍占了大便宜…”  

前车之鉴,再和砂忍合作,肯定会多几个心眼,行事作风也会谨慎许多。  

“以战区保护国的名义行事吧…”  

让一个国家从忍界消失,在战国时代不是问题,可现在,格局固化了这么多年,很难让这么大体量的国家消失。  

如果可以,大丸甚至想要将火之国南海岸那片无人问津的沿海热带丛林给要过来,彻底堵死木叶忍者将势力范围伸到大湾区的触手。  

可想要做到这一点,恐怕比打进木叶村也轻松不了太多。  

“上号的地方早就被别人抢走了,我们砂忍只能在别人不要的边边角角淘点金,能够将鸣门村弄到手,已经相当幸运了,川之国…”  

当了这么久的风影,我爱罗也不是只知道当个橡皮图章和吉祥物却没有实权的村长了。  

砂忍这么多年的战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