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再见梦都(2/3)
钱人家的公子,瞧上了裁缝铺里的俏闺女。
屡遭拒绝,反倒激起了好胜心。
隔三岔五来买衣,大笔花销,始终未能一亲芳泽。却赶在今天,碰上了前来下定的穷书生。
顿觉自己的银两,都用来供了书生读书。
大怒之下,叫人砸了店铺,把一大家子都打了。尤其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穷书生,被打成了重伤。若非姜安安出手及时,现在已经没有气在。
保护妻女的老裁缝,也昏迷不醒。隔壁帮忙的邻居,被打破了脑袋。
这位周公子还拖着裁缝家的闺女往自家走,说早先花的钱,就是他下的聘!
王婶儿只知道在那里哭骂,翻来覆去地问候祖先。
倒是那闺女还有几分条理:“你非要买衣,说自己也是客人,我家不敢拒绝。但银两都给你存着,随时可以带着完好的衣裳来换走。为何自说自话,自以为是,还要打人?我不曾应允过你什么!”
银两算什么?周公子恨的是面子丢了!
面对行侠仗义的过江龙,周公子倒是没有急着搬背景。修行者高来高去,保不齐背后就牵着谁。
他只是一时怒火灼心,才会把事情办得这样糙,甚至于亲施拳脚,示人把柄。对付这家子破裁缝、穷书生,多的是斯文的法子。
现在他只想弄清这个叶小云的背景,看看师出何门,能不能对付。或是等此人走了,再来一洗心头之恨。
姜安安并不说什么狠话,走南闯北这么久,周公子坏得不新鲜。她只将那漂亮闺女拦在身后,自往门外看。门外是熙熙攘攘又畏畏缩缩的人群,堵成一道墙,围住了半条街。
她抬声问道:“方才请各位街坊帮忙报官,可有信了?”
这里不是荒郊野岭,无序之地。
面对类似的恶事,行侠仗义者,应该怎么做?
姜安安的回答是——
制止侵害,保留证据,等待法律。
没有人教她这个问题。亲哥说,侠的答案,要自己去思考。胜哥说,尽管去做,咱家有人。五哥说,只要你开心,就都是对的。
故而这是一路走来,她自己总结的答案。
因为她姜安安可以高来高去,眼前的人却要留在这里过一生。倘若秩序能够保护努力生活的老百姓,她就应该遵从乃至维护这秩序。
叶小云仗剑而来,只是人生的惊鸿踏雪。雍国的法治和公道,才是裁缝铺的黑夜与白天。
当然“侠”的意义独立存在,并不屈服于陈规。
她要做的事情还有一件——
在法律已经失去公正,并不能保护良善的时候…出手修正错误!
如顾师义所表达的那样,侠是一种不死的意志,来自于人心对不公的呐喊,是对现行秩序的监督和补充。
侠是独立于法律之外,情愿自己永不出鞘的剑。
裁缝铺外,是难堪的沉默。
没有人去报官。
因为敢站出来的邻居,已经被打趴了。而周公子的父亲,正是此行应告的“官”——梦都东市治安总长。受辖于京都治巡府,是从三品的大官。普通老百姓能看到的“天”。
被踩在地上的周公子,正咧开嘴笑。
姜安安不想笑,但也咧了嘴。
看来生活的改变只改变生活。
人性所产生的问题,还是会一再重演。
无人报官意味着这件事情暂时不会被官府注视,那么带着这位周公子出城其实不算太难。难的是如何一路离雍…
闹上金銮殿,那是姜安安可以考虑的事情。但她现在是叶小云。
希望叶小云可以好好地处理这件事,可以用叶小云的方式,维护叶小云的正确。兄长说,这意味着真正的强大。
而这位周公子,还并不知道,什么才是他的好消息。
“我已报官了!”这时街上有个声音说。
人群让开一条路来。
在纷纷的议论里,姜安安听到了“封医师!”的敬声。
封鸣大步走过来:“事情一闹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等外人,难以辨别。此中是非,便请官府论断吧!”
前街的王婶一家都是本分人,被打成这样,出面求医的却是个陌生人。
封鸣这些年风风雨雨,稍一计较,便能猜个七七八八。
叶大侠银票来了人不来,显然是事情还未处理完。说什么“万事他负责”,明显是惹到了大人物,怕医馆不敢治。
开医馆就是为了治人,病人是没有身份的,哪有敢与不敢?
他不敢冲上去面对人魔,还不敢在有人面对人魔时,站出来救一救那些还在喘气的人吗?
“封医师!”周公子扭过头来,呲牙带血地笑问:“多谢你伸张正义,面对罪恶,敢于发声!多问一句,您去哪个衙门报的官?”
“朝廷前日宣知,新设鸣雀台。百姓有意上达、有冤待陈,皆可通过鸣雀传递。可能很多街坊还不知道——”
封鸣左右看了一圈,才看回周公子:“考虑到这件案子涉及到你,令尊应避嫌疑,我是告于鸣雀。”
“好!”周公子的声音在齿缝里:“合该如此!”
他已然面对了这结果,明白案子转到了鸣雀台,自己要想脱身,或许要多出百倍于先前的血本,更会迎来那些损友的嘲笑,一时心头更恨。
“叶大侠!”他看着姜安安,反倒是笑着说话:“到了见官的时候了。官字两张口,叩门
屡遭拒绝,反倒激起了好胜心。
隔三岔五来买衣,大笔花销,始终未能一亲芳泽。却赶在今天,碰上了前来下定的穷书生。
顿觉自己的银两,都用来供了书生读书。
大怒之下,叫人砸了店铺,把一大家子都打了。尤其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穷书生,被打成了重伤。若非姜安安出手及时,现在已经没有气在。
保护妻女的老裁缝,也昏迷不醒。隔壁帮忙的邻居,被打破了脑袋。
这位周公子还拖着裁缝家的闺女往自家走,说早先花的钱,就是他下的聘!
王婶儿只知道在那里哭骂,翻来覆去地问候祖先。
倒是那闺女还有几分条理:“你非要买衣,说自己也是客人,我家不敢拒绝。但银两都给你存着,随时可以带着完好的衣裳来换走。为何自说自话,自以为是,还要打人?我不曾应允过你什么!”
银两算什么?周公子恨的是面子丢了!
面对行侠仗义的过江龙,周公子倒是没有急着搬背景。修行者高来高去,保不齐背后就牵着谁。
他只是一时怒火灼心,才会把事情办得这样糙,甚至于亲施拳脚,示人把柄。对付这家子破裁缝、穷书生,多的是斯文的法子。
现在他只想弄清这个叶小云的背景,看看师出何门,能不能对付。或是等此人走了,再来一洗心头之恨。
姜安安并不说什么狠话,走南闯北这么久,周公子坏得不新鲜。她只将那漂亮闺女拦在身后,自往门外看。门外是熙熙攘攘又畏畏缩缩的人群,堵成一道墙,围住了半条街。
她抬声问道:“方才请各位街坊帮忙报官,可有信了?”
这里不是荒郊野岭,无序之地。
面对类似的恶事,行侠仗义者,应该怎么做?
姜安安的回答是——
制止侵害,保留证据,等待法律。
没有人教她这个问题。亲哥说,侠的答案,要自己去思考。胜哥说,尽管去做,咱家有人。五哥说,只要你开心,就都是对的。
故而这是一路走来,她自己总结的答案。
因为她姜安安可以高来高去,眼前的人却要留在这里过一生。倘若秩序能够保护努力生活的老百姓,她就应该遵从乃至维护这秩序。
叶小云仗剑而来,只是人生的惊鸿踏雪。雍国的法治和公道,才是裁缝铺的黑夜与白天。
当然“侠”的意义独立存在,并不屈服于陈规。
她要做的事情还有一件——
在法律已经失去公正,并不能保护良善的时候…出手修正错误!
如顾师义所表达的那样,侠是一种不死的意志,来自于人心对不公的呐喊,是对现行秩序的监督和补充。
侠是独立于法律之外,情愿自己永不出鞘的剑。
裁缝铺外,是难堪的沉默。
没有人去报官。
因为敢站出来的邻居,已经被打趴了。而周公子的父亲,正是此行应告的“官”——梦都东市治安总长。受辖于京都治巡府,是从三品的大官。普通老百姓能看到的“天”。
被踩在地上的周公子,正咧开嘴笑。
姜安安不想笑,但也咧了嘴。
看来生活的改变只改变生活。
人性所产生的问题,还是会一再重演。
无人报官意味着这件事情暂时不会被官府注视,那么带着这位周公子出城其实不算太难。难的是如何一路离雍…
闹上金銮殿,那是姜安安可以考虑的事情。但她现在是叶小云。
希望叶小云可以好好地处理这件事,可以用叶小云的方式,维护叶小云的正确。兄长说,这意味着真正的强大。
而这位周公子,还并不知道,什么才是他的好消息。
“我已报官了!”这时街上有个声音说。
人群让开一条路来。
在纷纷的议论里,姜安安听到了“封医师!”的敬声。
封鸣大步走过来:“事情一闹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等外人,难以辨别。此中是非,便请官府论断吧!”
前街的王婶一家都是本分人,被打成这样,出面求医的却是个陌生人。
封鸣这些年风风雨雨,稍一计较,便能猜个七七八八。
叶大侠银票来了人不来,显然是事情还未处理完。说什么“万事他负责”,明显是惹到了大人物,怕医馆不敢治。
开医馆就是为了治人,病人是没有身份的,哪有敢与不敢?
他不敢冲上去面对人魔,还不敢在有人面对人魔时,站出来救一救那些还在喘气的人吗?
“封医师!”周公子扭过头来,呲牙带血地笑问:“多谢你伸张正义,面对罪恶,敢于发声!多问一句,您去哪个衙门报的官?”
“朝廷前日宣知,新设鸣雀台。百姓有意上达、有冤待陈,皆可通过鸣雀传递。可能很多街坊还不知道——”
封鸣左右看了一圈,才看回周公子:“考虑到这件案子涉及到你,令尊应避嫌疑,我是告于鸣雀。”
“好!”周公子的声音在齿缝里:“合该如此!”
他已然面对了这结果,明白案子转到了鸣雀台,自己要想脱身,或许要多出百倍于先前的血本,更会迎来那些损友的嘲笑,一时心头更恨。
“叶大侠!”他看着姜安安,反倒是笑着说话:“到了见官的时候了。官字两张口,叩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