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神迷五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自己的成功固然值得欢喜,对手的失败才更叫人快乐!  

相比较秦国在阎罗宝殿上咬下一大口,诸方分食的场面。秦国还是宁可自己只咬一小口…前提是其它霸国什么都咬不到。  

至于魏国这个蒸蒸日上的大国…吃点也就吃点。  

欲求霸名,它还差了许多。  

魏国一旦崛起,首先需要头疼的,是与之隔长河对望的景国,其次是与之同在南域的楚国。  

要想轮到秦国烦恼,它得先将楚国掀翻。  

“菩萨此愿,秦某自当鼎力助成!”秦至臻立身挂刀,从未想过自己会看和尚这么顺眼。  

若不是生性稳重,他都要大喊“大秦愿为菩萨而战!”  

他亦何尝不知,地藏王菩萨许利于他,正是看重秦国的支持。  

但这位菩萨如此体贴人心,博爱世人,秦国支持一下又怎么了?!  

地藏王菩萨的愿景,是冥世长宁,众生无厄,而不是与诸方为敌,唯我独尊。可一旦放任群狼撕咬,坐看诸强入局,冥界最后会变成什么样,难以料想。冥界鬼神的权益,更是无法保障。  

若是阎罗宝殿都被拆解瓜分了,何以解厄众生?  

所以祂立规矩,阻止一些人吃肉,但也不能让所有人都不吃肉——拦着人吃肉,是要挨刀子的。  

拉一派,打一派,再警告喝止一派,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秦国很愿意成为被拉拢的那一派。  

毕竟相较于景、齐两国,他们布局冥世已经晚了。  

毕竟相较于李一、斗昭和重玄遵,他秦至臻的绝巅也已经迟来。  

冥世大有可为,此后他就是阴阳两界同时走路,还怕慢人一步吗?  

相较于骨头都轻了几两、以至于显得不再那么稳重的太虚阁员秦至臻,吴询倒是依然平静,他看着地藏王菩萨道:“此后龟虽寿镇普明宫,为阎罗宝殿而战。如非必要之时,吴某绝不轻动。便如先言,魏人之心,愿请尊知——菩萨之救苦宏愿,魏人愿附骥尾!”  

龟虽寿放在普明宫,比他随身携带都要安全。  

毕竟阎罗宝殿是真有一尊超脱者庇护,且今日也真正展现了祂庇护此处的意愿和能力。  

青铜长戈显以灵身,当然是不会诞生智识的,他不会允许,地藏王菩萨也不会这么做。  

这尊灵身为阎罗大君,一方面可以为他吴询积累修行资粮,一方面也可以影响冥世格局,为魏国接下来的开拓提供种种便利。  

当然要依照规矩行事,要以维护阎罗宝殿、救厄冥世众生为主,可规则之内,能做的事情也太多!  

他们这些个国家体制里厮杀出来的人,最懂得这些。今投重注于此。  

自此以后,在阎罗宝殿的框架之内,魏国同秦国或许有竞争,但在整个冥世范围内,两国又有共同的利益。当前首要目标,是维护阎罗宝殿的权威,也要叫阎罗宝殿真正成为冥世核心——  

不是说执地藏当初已经定下这件事情,它就一定能够实现的。  

实现的时间,实现的方式,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尤其是在阎罗宝殿不再对其它势力放开的情况下。  

斗争不可避免。  

当然真地藏的庇护和支持,已经是最大的优势。  

只是…  

吴询扭头旁望,远眺一片光明中的辉煌剪影。  

这玄冥宫和明辰宫…竟是谁人入主,怎么地藏王菩萨也不说个明白?  

明辰宫中,幽而复明。  

黑衣赤足的僧人已经离去,百纳僧衣和黑色长袍并列一排,两人几乎同时往那阎罗大座上看去。  

新任明辰宫神主燕枭大人,往后能以“卞城王”为号的存在,不由得打了个激灵。  

它连滚带爬地从宝座上移身,匍匐在众生僧人的脚下:“尊上!燕某之心,可鉴日月。这劳什子神职,我是半点儿也不稀罕。冥府阎罗,岂如尊上一爪牙!”  

它吐字如连珠,说个没完:“从今往后,但有所获,必先奉于白骨神宫。若有其责,燕某自受之。便是这所谓神职,您何时要,我何时奉上,您何时让我丢弃,我定一口唾沫,吐在那光头——”  

“瞎说什么!”众生僧人有些好笑地将它拎起。  

凶恶霸气的魁汉,霎时化归一只可爱的无尾燕,在僧人的掌心服帖。  

今天各种变故来得太快,乱七八糟的信息太多,它脑子昏昏的不是很明白,但还是抓到了核心——它现在仍然是被判给了它的原主。  

那就没什么好说,表忠心仍是唯一的选择。  

殿中空间忽然撕开,一双毛绒绒的大手往此间探,魔猿的脑门也要往殿里挤,呲着牙道:“这小鸟儿,恁的聒噪——叫俺嚼吃了它!”  

众生僧人一掌将魔猿推回:“修你的功去,这里我处理!”  

魔猿这段时间一直在兀魇都山脉修炼,将来若要跟七恨对上,于魔道的了解是必不可少。但那里除了一座地底魔窟,什么也没有,魔猿修炼之余,闲得发慌,非要来冥世逗趣一番。  

众生僧人低下头来,可怜的无尾燕,缩得像鹌鹑。  

明明这冥府神职一敕,它已得真神之尊。以其生于极恶的资质,真正消化这份真神资粮,恐怕也不需要太久。  

但在魔猿面前,它确实也不太够塞牙缝…  

众生僧人淡声道:“既受此职,便承此责。好好做你的事罢。你生来以行恶为乐,如今多受苦就对了。凡事以地藏王菩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