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三途桥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识海,而不为其所知。  

他在自己的潜意识海里,毫无疑问是最强的自己。  

能够抵达想象的极限,诸相皆我,我即是天。  

可也根本扛不住这轻轻的一按。诸般道法无穷剑术,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此身便随着整座潜意识海一起下沉!  

好在三途桥提前断了…他心里正这么想。  

却见得天穹旭光耀,海上波涛起。  

天海间飞舞的无数石桥碎片,忽然间就聚拢在一处。  

那已经崩溃的黑白之桥,飞速地开始聚合。  

从中间断开的三途桥,本已分裂在两界的两端,但这一刻又向彼此靠拢。阴阳两极的力量,如此不顾一切地呼应。  

白日梦真!  

这失传数万年的阴阳家传承,无名者竟然也掌握!  

正因为有这样的手段,再加上冠绝现世的知见,祂才能成功复刻诸葛义先,轻易摆出确名局,又匿为天道顽石,敢于在地藏身周瞒天过海。  

祂究竟是谁?  

那位传道于斗昭的阴阳小圣郑韶?  

如此似乎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斗昭会成为祂计划的其中一步。以无名者的层次,若在那时候留了手段,斗昭基本不可能察觉,更别说抵抗。  

难道在祸水中的那一次,无名者就已经谋划了今日之局?  

但祸水那里,既有孽海三凶,又有红尘之门,无名者隐匿的功夫再强,又如何能瞒过那么多位超脱者的注视,完成布局还继续隐名呢?  

姜望心中铺开许多种可能,他亦在不断地观想,要如何应对这一幕,如何将消息传递出去——  

好在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战斗。  

三途桥聚拢的同时,忽然便有一尊金身佛陀,缘因而来,临于海上,使得佛光遍照。  

又有一张山海画卷,托举着衣袂飘飘的凰唯真,令得海浪翻卷,各成异兽,生机盎然。  

佛说因缘果报,有时不得不信。往常都是姜望随意进出旁人的潜意识海,今日他自己的潜意识海,却也似本不设防,任人来去。  

三尊超脱者往来如入无人之境,也没谁跟他打个商量。  

当然,地藏和凰唯真的到来,正是他所期许。  

他着实是没有同无名者对抗的手段,空有长剑之利,斗战之勇,却是碰不着对手的衣角。  

此刻两尊同来,他虽一个照面就被压下了,也即刻鼓剑而起。并以声闻示警,涤荡天海:“祂想通过三途桥离开!”  

佛陀金身一手指天,口颂洪钟,只道:“阴阳两隔,人鬼殊途!”  

那已经靠近正要相连的两截断桥,倏而一错,就此各道而驰!明明彼此吸引,不断加速,可距离却越来越远。像两条永远不能相交的线,在无垠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里都错过。  

此中因果不能及,世事蹉跎宁忘我。  

因缘不系,永世离分!  

凰唯真则是往前一探掌,轻如摘花,柔似拂发。祂站在漂浮的山海画卷之上,并没有其它的动作,可只是一探掌,便揪住了祸斗石兽的脖颈。  

凡是猫狗之属,一旦被揪住脖颈,提溜起来,便不得动弹,只能任人施为。  

凰唯真探手擒拿,着实有几分羞辱意味,却也实实在在地催动了伟力,要改变无名者的存在,将祂真正变成一只山海异兽,一头似犬的祸斗!  

以此剥夺祂的超脱力量,予祂以永世的限制。  

“白日梦真终为梦,幻想成真方是真!”  

但就在这只手捏住祸斗脖颈的瞬间,那柔软的皮毛,忽而变回了石质。通体黝黑的石兽,一时灵性全无,生机尽灭。  

凰唯真掌中稍一用力,石兽变成了石粉。  

而在断桥的另一边,地藏亲手隔断的阴阳彼界,有一块白色的断桥碎块腾卷而起,重新化为尾有三叉的祸斗之形,只是通体为雪白。  

这一刻黑白颠倒,因果错位,阴阳易界!  

论及阴阳家的手段,无名者已经不止是熟稔,而是远胜姜望,碾压斗昭,可以说世无其匹。  

连地藏的因果殊途都跨越,凰唯真的拟兽定异都跳出。  

姜望和斗昭之间结成的三途桥,完全成为祂掌中的宝具,由祂任意拿捏。  

断桥未续,身已跨海。  

真是无上的手段!  

“再会…再会。”  

终于完成这场惊天动地、旷古绝今的逃脱,无名者只是如此说。  

没有愤怒,没有恨怨,也不见欢喜。  

祂体现出超越所有的平静,展现真正和地藏对话的层次。  

那雪白色的祸斗凌空一跃,已经扑至天穹骄阳之前。骄狂炙烈的斗昭,将将一刀斩出,就被祸斗一扑而落,连通那烈日一起,扑在爪下,一瞬已挪空。  

轰隆隆隆!  

三途桥在这个时候才完全地断裂。  

“且慢!”  

地藏在这个时候又动手:“缘分未远,不必辞行!”  

那具佛陀金身,平伸祂的手掌,就这样铺落下来,竟然强行横在两世之间,要把姜望的潜意识海,和斗昭的白日梦,再次重连。  

祂当然并没有阴阳家的手段,这是纯粹以佛门大神通跨越两界,以因果之线缝合阴阳,强行捏合已经断裂的那一切。  

“身为石桥心为筏,苦海无边禅是涯!”  

“施主!且回头!”  

眼看着地藏已经铺掌为桥。  

耳听得地藏的梵音,仿佛要再次更改结局。  

那梵音之中,忽有波涛汹涌哗哗的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