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封禅(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送她去中央天牢!”  

欧阳颉堂堂缉刑司大司首,身具绝巅修为,是在整个中央帝国范围内,执掌最高刑权的人。  

哪怕是神侠,也不可能在天京城毫无声息地将他杀死。  

想像控制黄守介一样控制他,也绝无可能。  

哪怕有同样的条件,同样的机会,欧阳颉和黄守介的份量完全不同,所受到的关注也压根不在一个层级。  

现在把他控制下来,锁在缉刑总长的座位上,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步。  

这可是中央帝国的核心区域,核心位置,核心人物!  

而黄守介要的,本来也不是欧阳颉的性命。他需要的缉刑铁鞭,已经握在手中。  

很快便有两名资深执司,用囚车装了楼江月,将她推至堂院中来。  

囚车外面还蒙了一层布,以蔽囚犯之貌,不使失颜。  

缉刑司当然不是对犯人这么友好的地方…但这毕竟是楼约的女儿,欧阳颉亲自去御史台接回来的囚犯,他们不用轿子抬着,已经是很守规矩了。  

黄守介淡淡地看了囚车一眼,很自然地道:“此为总长交代下来的公务,倒也不用特意叫人。就你们两个带路,咱们往中央天牢走一遭。”  

如此就避开了不熟悉自己亲信的问题,且真找熟悉黄守介的亲信随行,还容易暴露。  

这些个鹰衙猎犬,狗鼻子都灵得很。  

他又道:“衙中有什么紧要事情,先转与其他两位道台。事不能决,就等我回来处理。不要打扰总长。”  

属吏皆低头应声。  

两名执司很高兴地将囚车抬进缉刑司的官车中,驾着这辆马车往中央天牢去。  

“皇城三司”说起来像是一个体系,实则各自为政,完全不同。但这么多年来彼此合作,也算是知根知底。  

楼江月的身份和罪责,注定她要往中央天牢最底层走。  

缉刑司的马车停在中央天牢外,缉刑司的囚车停在中央天牢里的第一道门,缉刑司的两名执司停在第三道门。  

一行人一层层地被剥去。  

这最底一层,只有黄守介带着楼江月走。  

门口那锁在石盔里的守卫,只叫他们一直往前走,再没有别的指示。  

嗒!嗒!嗒!  

恒定的滴漏声,像是残酷的刀削。  

关押在这里的人,都在被时间凌迟。  

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走一条深幽不知尽头的路,唯有滴漏到永远,闷得人们想要捏碎自己的心脏。  

所幸楼江月是行尸走肉,黄守介更百无禁忌。  

他们慢慢地往前走,直至深沉黑暗中,走出极瘦的佝偻的桑仙寿。  

天子宽赦了楼江月的死罪,予之无限的刑期。  

这当然无法给出一个明文的命令。  

但执掌中央天牢的桑仙寿,自然是知晓这结果的,也愈发能够掂量楼约的份量。  

缉刑司毕竟不是专门关押囚犯的地方,把楼江月移到中央天牢里来,算是顺理成章。  

虽然桑仙寿事先并没有接到通知,但一名道台司首亲自领着犯人过来,在规矩上也并没有问题。  

“黄道台。”桑仙寿阴恻恻的声音响起:“真是稀客。”  

“希望下次不是我自己来。”黄守介看了看他:“案犯已经送到,请桑大人验明正身。”  

“没有问题。确实是…楼江月。”桑仙寿道。  

“那我就告辞了。”黄守介说着便转身。来得很干净,走得很干脆。  

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在中央天牢里久留,道台司首也不例外。  

楼江月始终低头垂发,不动也不言语,仿佛已经死去,但毕竟还活着。  

见惯了一心等死的人,桑仙寿倒也不会觉得稀奇。  

他只是站在黑暗中,静静地看着黄守介离去,直到确定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也便收起了一直系在指间的狱铃——当然不是针对黄守介,而是对于任何一个走到这里来的人,他都会保持足够的警惕。  

他所传输的神念,只要有片刻的中断,狱铃就会响起,整座中央天牢都将封闭。天牢落成以来的最高警戒,就会发生。  

无论何时,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这里都始终留存最充足的准备,以应对最莫测的危险。  

当然,这危险从未发生。  

他桑仙寿,也只是一个看门人。  

楼约的女儿送到这里来,实在是个麻烦。不仅不能折磨,稍微出点什么事情,还要担责。  

中央天牢岂是什么疗养地?  

实在难找到一个不那么痛苦的地方。  

桑仙寿“哎”了一声,扯过楼江月身上的锁链,就这样带着她,往黑暗里去。  

锁链声,哗啦啦。  

滴漏声,嗒,嗒,嗒。  

即便是在中央天牢的最深处,也不永远属于黑暗。  

在每天固定的时辰,启明星亮起的时候,光就会出现。  

好巧不巧,恰是此时。  

恰恰是桑仙寿扯着楼江月,走入黑暗的这一刻。天京城的夜晚,迎来了启明。  

中央天牢最深处的漆黑的穹顶上,有一缕唯一的光,就这样发生了。透过细窄的栅栏,投在地上,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井”字。  

它的漂亮并非因为字形结构,而是因为它在某种意义上,代表这个地方唯一的希望。  

人间事,天不知。  

井中月,知何年?  

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月流逝了。  

光阴逐梦!  

像从前的每一年,每一天。天光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