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立冠似碑(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几乎是淳于归才调整好站姿,他便大踏步走进殿中来。  

虎啸山河的长袍高高扬起,而又寂寞地垂落。  

“臣,叩见天子!”  

这魁伟的身躯直接拜倒,伏于地面。  

当世衍道,超凡绝巅,修士之君!这个境界的修行者,是可以见君不拜的,更不必行此大礼。  

这一拜所体现的决心,所代表的求恳,几乎不言自喻。  

但当今天子又是什么人呢?岂有一再的容忍?  

淳于归一时忐忑,不敢抬头看。  

天子依然在慢悠悠地翻书,好像丝毫未被影响,只道:“起身罢。”  

楼约伏地未起。  

“朕让你起身。”天子说。  

楼约反而贴地一叩,发出“嘭”的一声响。他的声音也几乎贴着地面:“臣会给陛下一个交代。”  

天子终于第一次停下看书,移过目光,看向楼约:“抬起头来。”  

楼约就这样伏在地上,仰头看天子。  

玄鹿殿里的景国皇帝,身上未着冕服,只是常衣,头上未戴平天之冠,只是一束玉环。失去旒珠的遮掩,视线少了几分莫测,却骤增几分赤裸的威严!  

景天子注视着他:“你说什么?”  

楼约伏地仰面,呈现出待宰的姿态:“臣深知自己有负皇恩,纵然粉身碎骨,也会给陛下一个交代!”  

景天子直接将手里的书卷砸了出去!  

就这样砸到了楼约的头上,砸垮了他的颅骨!  

堂堂中域第一真人所成就的衍道,有望登顶玉京山,成为玉京山大掌教的当世真君,竟然被一本书,砸塌了脑门!  

那卷《秦略》,就这样嵌进楼约的脑门里。  

听不进去,砸进去。  

淳于归几乎惊得当场跳出殿外!强行镇着蕴神殿,才压住惊悸的心神。  

那厚厚的一卷书,竖插在楼约的脑门,如同带血的冠。  

“你不需要给朕一个交代,因为朕对你有十足的信任。”景天子的声音,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怒:“但你需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因为你要坐上那样的位置!”  

楼约伏地如尸,立冠似碑,一任鲜血立即淌了满面,恳声道:“当年我与七恨同游,起先我不知他身份,与之倾心相交。后来我猜到他的身份,恨其所图,想要将计就计,诱杀魔君。可是从头到尾,我知他不知他,都在他的控制下。我的心思,如他掌中之纹。我的意志,是他靴下之草。在这场我和他之间的交锋里,我输得一败涂地,输掉了所有,险些堕沦魔界——”  

“今日之悲,皆肇始于我的无能。”  

“今日之恨,皆以楼约为其名。”  

“楼江月为元屠住命,非她所想,非她所愿,非她所因。她什么也没有做,只因为是楼约的女儿,就招致这样的命运——”  

“陛下,我杀掉她,就抹掉了我的错误吗?”  

楼约叩头在地上:“还是永远地…钉死了我的罪孽!”  

淳于归是第一次见得这样的楼约。  

这位中域第一的太元真人,参透《混洞太无元玉清章》的盖世人物,从来都是掌握宇宙,高岸威严。  

何曾有过这般伏地乞恕,泣血待宰的时刻?  

他亦是在今日,才知当年有这样一段往事。  

可以说,仅凭楼约曾与七恨魔君相交一事,杀他便有其因。天子还能容他,还能予他如此的信任,实在是莫大的胸怀。  

凭公心而言,在当今局势里,楼约亲手杀掉楼江月,是最好的选择。  

如天子所言——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楼约只有亲手杀掉楼江月,才能真正“斩旧孽”,完成从楼枢使到楼道君的彻底转变。他只有大义灭亲之后,才能走上那洁白无瑕的玉京山,高高在上地执掌道脉一教。  

只要楼江月还活着,这就是一个楼约永远不能回避、也永远无法遮挡的伤口。  

任何人都可以以此攻讦楼约,而楼约百口莫辩。  

事实上楼江月能够活到今日,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中央大景,一路走到如此高位,楼约这样的人物,竟然会留下自己致命的弱点。  

谁又能想到呢?  

坐在那里的天子没有说话。  

伏在地上的楼约,悲声如泣:“臣亦知只消一刀,从此天高海阔,道脉登顶,进能不负陛下厚爱,退能全我一生所求。但这一刀,当年没能斩在襁褓,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难斩落——”  

“臣犹豫徘徊的这些年,也是江月抗争元屠的这些年。臣眼睁睁看着她慢慢长大,看着她笑,看着她哭,看着她每日每日地活在痛苦之中,却又每日每日地挣扎前行。她多么不容易,才长到今天!  

“她虽一心求死,臣无能全其所愿。”  

“臣去缉刑司刑狱里,见了江月一面。”  

“她真的是个很好很好的孩子。”  

“她说了所有的理由,说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一点没有说——”  

“她只有犯下这样的罪行,我才救不了她,不必受良心的谴责。”  

楼约趴在地上,爬了两步,扬起血色模糊的脸:“她是爱我的。”  

一时分不清脸上的血或泪:“爱我这个不能保护他的父亲。爱我这个面目可憎、连累她有今日的血脉至亲!”  

淳于归耸然动容。  

世上所有的痛楚,抵不上为人父母的伤心。  

他感受到了楼约这些年的挣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