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是否有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着原野:“我想知道,道友是以何等身份,在问这个问题。”  

原野箍发的法环,有奇妙的纹理,梳理着他的长发,仿佛也一刻不停地梳理着道痕。  

“今日于朝闻道天宫求道者,有身份之别吗?”他站在那说道:“又或者说一一身份不同,在你这得到的答案也会改变?”  

“筛选是法家的事情,我只传道,不在乎你是谁。”  

天人法相淡漠道:“答案就在那我不会更改。但我需要知道你谁,才知道我要怎说,你才听得懂。”倘若传道者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朝闻道天宫就失去它创建的意义。  

这正是姜望以天人法相坐镇于此的原因。  

仙龙骄傲,魔猿暴戾,众生慈悲,真我纵意,唯有天人,高渺淡漠,最接近公平。  

“你看到我是谁,我就是谁。”原野道直身在彼,立于殿中,但不被这座论道殿所笼罩。握道在手,忽而如在天外:“你想给我什答案,我就收获什答案。”  

坐在最后排的孛儿只斤·伏颜赐,忽而抬起头来。那双灰色的眼睛,在一贯的死意和神意之外,有了惊讶的色彩。  

因为在这个时候他忽然意识到一一原野并非原野。  

而是那位现世神祇意志的载体。  

伏颜赐年纪虽小,却是联席长老团首席长老孛儿只斤·鄂克烈的曾孙。天生一对灰色的死亡之眸,不需要怎学习,就能够把握死亡的力量。  

孛儿只斤家族倾族培养,鄂克烈更是时常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他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修行路上的冲锋,只是吞丹开脉在游脉境徘徊,但懂得的事情已经很多。  

尤其懂得神祇。  

这个原野的身份,他此刻说话的姿态,以及原天神的相关信息,这些结合在一起,轻易指出提问者的真实身份。  

而原天神,也并未掩饰。  

联席长老团最早是分享君权的力量,与牧天子并立在神权之下。后来联席长老团先被压下,臣服于君权,再后来神权也被压下。  

大牧女帝赫连山海的意志高于所有。  

在这个过程中,李儿只斤家族对神的理解,十分深刻。  

伏颜赐太知道现世神祇的强大,他很清楚草原上正在发生什。  

此刻他的眼睛,也一再地告诉他,关于现世神祇的磅,那是渊深不测,根本不知尽处、无法勾勒的伟大力量。  

所以他也尤其地难掩惊意一—原天神为何来此?  

现世神祇,也需要向姜真君求道?  

或者说,作为现世唯二的现世神祇,原天神将有什动作?是否会影响草原?  

想到这些,伏颜赐默不作声地给那位躲在藏法阁的现世神使大人,写了封信。  

这复杂的事情,总不能让他这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负责吧?  

“我看着你,忽然在想一—”  

天人法相淡声道:“若是原野站在我面前,他求的是什道,他会问什问题。”  

对于姜望来说。  

名为原野的祭司走进朝闻道天宫,这本身就是一种昭明。  

原野没可能通过剧匮的九格考核。  

所以来的只能是原天神。  

作为所谓的“神命之子”,当他的身体被使用,他就已经死了!  

原野定了一会儿,忽问:“你跟他很熟?”  

天人法相道:“不算。”  

原野又问:“你很了解他?”  

天人法相道:“完全谈不上了解。”  

“那就收起你泛滥的同情心吧。”原野淡漠地道:“他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你也不知道他是怎样欢天喜地的迎接神命之尊,怎样快活地度过这些年。再给他一万次机会,他会做一万次这样的选择。”  

天人法相亦不太有表情:“纵然他会千次万次地这样选,纵然我并不了解他。但仅就'修养半生、神降而死'这件事,我会千次万次地同情他。  

他的故事,你知。他的岁月,我怜。无关于其它,仅是人心之恻隐。”  

他知道王长祥是怎死的,知道王氏如何族灭。他当然也清楚,王长吉为何那样疏离,始终无法对这个世界建立归属感。  

如果说和国的神命之子,是类似于白骨圣子的存在。  

那现世神祇原天神,和白骨尊神的区别又在哪呢?  

在于力量?  

在于位格?  

在于一个被敬重,享祀现世,一个被抗拒在幽冥,斥之为邪神?  

如果说他和原天神路不同,哪怕对面是等同超脱的现世神祇,他也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走到这一步的人,不会怀疑自己。  

原野很平静:“道不传,我当浮舟于海。君不言,我亦就此别过。”  

若非朝闻道天宫的建立,若非姜望一再地恪守其信、践行其道。  

若非姜望是当前这个时代最高扬的旗帜。  

祂大概永远不会来问姜望这个问题。  

又或者说,不会以这种方式来问。  

祂来朝闻道天宫问道,是给了姜望、给了这座天宫无上的尊荣。  

如果姜望竟妄想教训祂几句,那真是太过了。  

当然祂不会因此而生气,愤怒是无用的情绪。  

只是白来一趟,终究不很好看。  

祂虽然在天马原旁边沉默了很久,但也有非常赫的时期。  

祂辉煌的时候,世上还没有姜望,甚至没有国家。  

原天神一一如今沦落至此了吗?  

天人法相平静地道:“道友,关于你的问题,我曾在天人那得到过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