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人皮渡舟(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格外顽固的杂质。天道力量无法立即将其消磨,只能用漫长的时光冲刷。  

严格来说,姜望也是天海里的杂质,只是他这块石头,长得很像天道之鱼,又的确像鱼一样会游。  

很显然,猕知本在沉眠之前,特意为自己的天海渡舟做了隐蔽——  

彼时姜望正被斩寿又斩道,前路晦暗,大道难成。他绝不知晓姜望后来遨游天海、剑压诸天的威风姿态。  

但他还是在没有第二个天海潜游者出现的情况下,费了很大功夫,隐舟藏海,等待自己苏醒的那一天。  

这或许就是智者的谨慎。  

他藏得那么深,让姜望找了一个冬天都没找到。  

直至今日,直至此时。  

此刻波涛汹涌,狂潮不休,姜望也的确感受到了来自天道海洋的压力——除了肆意奔流、摧虐一切的天道力量,还有某种潜在深海,似乎正在靠近的危险。  

不重要了。  

时间足够。封印渡舟的礁石,正在眼前。  

这块巨大的礁石,表面布满了复杂的妖纹,令人见而目眩,思而神迷。  

其中隐隐有某种规律存在,只要将其破解,想必就能完整得宝——但要想破解这玩意儿,除非旁边站着重玄胖或者阮泅。  

姜望自己是做不到的,他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局限。  

所以在看到这块礁石的第一时间,他就已经出剑——  

他并不需要获得,只需要毁弃。  

剑尖斩在了那复杂的妖纹上,剑芒和妖光同时暴耀。  

绝巅的力量在海啸之中掀起另外一场海啸!  

猕知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醒来。  

他的苏醒并不是因为他沉眠已足,本源得到了弥补,而是因为他仗之潜游天道深海的“渡舟”,被外力触动,他不得不提前醒来!  

提前苏醒已是一种伤害。  

但眼前所见更是令他震动。  

上一刻还在困惑为何天海生波,下一刻就已经完全惊醒!  

姜望还活着?  

不仅活着,还活得很好!  

他真的一秋成道了,还在天道深海里踏浪行波,有天海东道主的风采。  

在自己沉睡的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难道一觉睡到了神霄终末,会不会战争都已经打完?  

这天崩海啸的,像是人族正大举入侵。  

猕知本来不及探问情报,已经纵身扑入天海——他要挽救他的渡舟。  

天海深处的那块礁石,妖纹齐齐断裂。  

姜望的剑实在锐利,猕知本所留的天星暗礁,像一口箱子被打开,显出其中飘摇的…  

一张人皮!?  

这是一张容颜静冷、五官端慈的皮子,眉心位置有一枚不断旋转的佛印。  

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令姜望心中惊跃出一个名字——须弥山明止!  

五百多年前布局妖界,但被猕知本破局,被活活打死的那尊大菩萨!  

他不曾亲眼见过其人,但在须弥山上看到过画像。  

不,不止是明止。  

姜望的眸光钉落,看到了更多的细节。  

这张皮子不止是剥了一个人,其上有太多微不可察的补丁,都是不同强者的人皮,只是以明止的菩萨皮为主体。  

这是一件人皮百衲衣!  

原来这就是猕知本的天海渡舟。  

这真是…  

姜望的目光,显做了剑光。心中的情绪,化成了怒火。  

但一只枯瘦的手掌,倏然横在身前。手掌微凹,如沟如壑,如一只倒扣的枯木之碗,盛起了怒火,舀尽了剑光!  

刺啦!  

茫茫空海一剑落。  

姜望纵剑而来,一剑斩断因果,今日缘空!  

面对刚刚苏醒、为了保护渡舟而不得不受剑的猕知本,姜望先扫空他最擅长拨动的因果,置他于无所依、无所凭借的境地,这当然是有绝灭之心。  

怒海无因果,孤舟无所系。姜望竖剑当面,此剑名我执。  

一剑缘空,一剑我执。  

缘空之后我执也!  

猕知本的手掌当场被斩开,猕知本的脖颈往后仰——  

横颈的一剑落空,转为竖劈,几乎要从咽喉至胸膛,将其竖劈两半。但隔着一条隐约的“隙”。  

瞧来是剑尖在猕知本的衣上走。  

剑气越过这一隙,杀进猕知本的体内。却似泥牛入海,一时没有回应。  

猕知本的脑袋,毕竟是仰开了。  

没有登上渡舟的猕知本,能够在天道海啸之中,与踏浪行波的姜望交战吗?  

这一幕已是答案。  

猕知本的道袍顷刻干瘪,如破布沉坠在海。  

那件人皮百衲衣,却瞬间鼓囊囊。  

空洞洞的眼窝之下,暴射出令人无法直视的灿芒。  

猕知本填身在其中!  

一瞬间显化其貌,而身上爬现拟如惊涛骇浪的妖纹。  

长期以来,他就是用这件人皮百衲衣为载具,伪成永沦天海者,潜游天道深海。  

明止大菩萨的人皮为什么可以作为渡舟主体?因为他是执掌《未来星宿劫经》的知天者。他的道身,本就是经历红尘的皮囊,横渡苦海的渡舟。因为猕知本在这张皮子上血描了天纹,以秘法叠加,一层层地鞣制。  

而后才是其他强者的人皮为补丁!  

这件人皮百衲衣上的每一块补皮,都刻画不同的天道规则。而每一点天道深海的涟漪,都要有程度不同的拟化应对。时时刻刻,千变万化,始终与天道归于一体——这体现的是恐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