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为我而鸣(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宇宙尽头,虚空的归处,姜望终于抵达。  

无数陨落的星辰,贯穿此方宇宙,铺就这条孤独的路。  

以洞真境而论,楼约已经足够强大。  

但对姜望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对手的孱弱,无法验证真正的自我。  

仅仅是这种程度的力量,怎能说已经走到尽头?  

“我是为了举世无敌的势,来到中域加冕。但到现在为止,你完全不能满足我的期待。”  

姜望身在掌中宇宙,眺看宇宙之外,从容极了,仿佛他才是那个掌握宇宙的人,而楼约在他掌中:“楼真人,听闻你在海上,有合无敌之势,踏足衍道的决心。天路都为你铺开,东海曾为你沸腾!那位强者,如今何在?!”  

这话听起来实在张扬。  

他静等在彼,要看楼约在东海没有拿出来的底牌。  

他当然期待这场战斗本身,但其中也有无法自抑的因李龙川之死而生出的怨念——  

若无这场突然发起的靖海计划,怎会有李龙川随行王坤于鬼面鱼海域?  

王坤已死,事情经过或许永远不为人知。  

带队出海的楼约,你吃个教训罢!  

整个宇宙都静默。  

而后楼约的声音响彻——“如你所愿!”  

宇宙的尽头是什么,或许是个宏大的命题。万古以来无数的强者都做探索,给予了不同但都玄秘的回答。  

这掌中宇宙的尽处,却在瞬间就掀开答案——  

一种磅礴的力量降临了!  

它带着一种碾压的姿态,整个宇宙仿佛下沉数分。  

那是一个黄蒙蒙的世界,天圆地方,万物生长。飞鸟翔集,走兽逃奔。有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这个世界是立体存在的,但却像一张纸,在这样的时刻,自发掀开一角,高高卷起来,化作一只山峦般的拳头。江河在拳面上流动,高山屹立为拳峰。  

“第一拳,太皇黄曾天!”  

道家有三十六重天的说法,撇开高渺不测、为道尊所炼的三清天,共计还有三十三重天,是“天”之所有。  

其中“欲界六天”,第一天即名“太皇黄曾”。  

楼约以世为拳!  

拳压一世,无可匹敌。  

而在此世掀开后,其后的另一个世界又显现出来。  

它虽也生机勃勃,实质性存在,但在整体的外观上看来,有一种“假性”,仿佛造物,而非天生。  

因为此世如玉琢,灿然有明光。一草一木,皆似名匠手笔,精雕而出,哪里能天地养成?  

俄而玉光四合,一世折叠,又成一拳。  

“第二拳,太明玉完天!”  

“第三拳,清明何重天!”  

“第四拳,玄胎平育天!”  

“第五拳…”  

“第三十三拳…大罗天!”  

楼约所独创之盖世拳典——《三十三天霸拳》!  

霸拳亦霸权也。  

是中央至高,寰宇无敌,不可违逆。  

彼时在东海,他就是预备以此拳术,强轰曹皆。借靖海之大计,席卷中央大势,成就有望超脱的衍道。  

当时这拳头没有轰出来,却于此刻,尽予姜望!  

可惜这一幕发生在掌中宇宙,不能被更多人看见。  

真是绝无仅有的奇观!  

一世掀开,还有一世,一拳落下,还有一拳。  

楼约直至此刻,才真正展现他屹立在洞真之巅的力量。  

他的每一拳,都炼入了一个真正的小世界!  

神临境时的灵域,极致升华之后,方能成就小世界。也有洞真修士,俘虏天外小世界以自用。在自洞真至衍道的那一步,元神出窍,炼合小世界为法身。  

一般的真人,都是一个小世界随身。  

姜望身怀三个小世界,已经十分罕见。真源火界、阎浮剑狱、见闻仙域,每一个小世界都演化极深,趋向完美。以此三域为法相三尊,一直以来都是他的强力手段。随便一尊法相放出去,都有洞真战力。  

楼约却有三十三天!  

他真正把掌中乾坤开发到史无其载的境界,不仅演化出掌中宇宙,还在这方宇宙里,填入了三十三个小世界。  

如此功参造化,炼成三十三天,拥有覆压一切的伟力。  

三十三拳齐出,是三十三个世界的坠落。  

姜望要看他楼约的底牌。  

牌出来,已压塌这赌桌。他也想知道,姜望如何来接?  

姜望大声喝彩!  

“好拳术!这才是我西来欲见!”  

他仰头高望,面迎三十三天,直面每一个世界的演化和生长:“不虚此行!”  

这一刻展霜披、亮真火,耳目皆坐仙…锵!  

铿然剑鸣,响彻宇宙。  

他至此才拔出剑来!  

神龙木制的剑鞘,好似藏着另一个世界。无穷无尽的璨光,便如猛兽逃笼,在剑鞘里被放出,一时撕咬宇宙。  

当他拔身而起的时候,已是万仙真态剑仙人!  

此刻的姜望,才真正发力。  

一刹那寰宇见仙虹。  

三十三只拳头,三十三重天,已经囊括一切,横压宇宙。  

可是仙虹贯穿了所有!  

这是混沌之中的第一缕仙光,超越物质而存在。  

它以耳目不能追及的速度,洞穿了一个又一个的小世界,先“太皇黄曾”、后“太明玉完”…  

当它刺破大罗天而存在,剑游赤眸的姜望,已看到虚空所映的楼约的脸。  

那张生得堂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