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天雷地鼓(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被打回去了,说明他已经战败。”理国的范无术在这个时候开口,语气里有些莫名的希冀:“太虞真人也不能来,是因为在与现世神使交手的过程中受伤了吗?”  

李一如果在与苍瞑的战斗中负伤,那他也不是那么的不可战胜。后来者多多少少看得到一点希望。  

福允钦摇了摇头,面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太虞真人同现世神使交手的过程我不清楚,所以也无法回答你他是否受伤。但太虞真人不参与龙宫宴,想来是无关于他的身体状况—龙宫收到了他的回信。”  

台下王夷吾坐姿如铁铸,须发眉眼都冷硬得一丝不苟,于此刻却开口问道:“信上怎么说?”  

他输掉了与姜望的决斗,所有名声尽成踏脚石。他受罚没能参与大师之礼,不曾参与黄河之会,未有闪耀在群星之中。  

但从来没有自甘堕落,从来没有认为自己不足够。他永远脚踏实地,矢意攀登。永远往前看,往高处看。昔日观河台上最璀璨的身影,也是他铁拳所向,苦意追逐的目标。  

他想知道,李一究竟走到了什么程度。  

福允钦淡声道:“太虞真人在信里说,放眼天下,所谓天骄,不过尔尔。黄河会后已四年,他空等四年!只有苍瞑配他出剑,所以他赐剑苍瞑即可,不必再来龙宫宴浪费时间。”  

哦。为了不浪费时间,所以横剑半路拦苍瞑。  

从奔赴龙宫的路线来看,景国人要拦牧国人,的确也不用走太远,在路边等着便是。  

这逻辑有那么点······令人难堪的合理。  

殿中一时沉默。  

必须客观地说,哪怕今日到场的,皆是人族之天骄。或大宗嫡传,或国家栋梁。但其中绝大部分人,这一辈子也只能眺望李一的背影,甚至背影都望不见。  

真正有可能在将来挑战李一的,也就那么几个。  

但无论是这几个里的哪一个,都没有兴趣在李一都未出场的情况下,对着一个名字放什么狠话。  

所以偌大龙宫,在这个时候是安静的。  

福允钦目光平淡地环视一周,不知何故,刻意点了姜望的名字:“剑仙人与太虞真人同为黄河魁首,听到这封信不知可有什么想说的?”  

姜望只笑了笑:“开宴吧。我腹中空空!  

虽非满腹经纶,也不曾放空言!什么豪言壮语都是无用。  

李一曾说想看他的剑,他会让李一看到的。但不是现在,也没有必要四处嚷嚷,大喊大叫。  

福允钦一摆手,立在殿中的那些龙宫侍者,便悄无声息地撤下瓜果糕点。另外一些姿容更甚的侍者,则是鱼贯而出,端上来各类珍馐美食。  

福允钦本人则往边上侧开一步,微微躬身。  

那张位于所有坐席之前的大椅上,点点金光缓缓凝聚。  

凝成一个面容无法被看真切,披着金色长袍的身影。  

仅仅只是一个虚影,仅仅只是坐在那里,就有一种天下皆然,六合宾服的气势。  

他自然只能是长河龙君敖舒意!在这个瞬间,在场天骄全都起身,无论份属哪国哪宗,全都低头行礼,礼曰:“拜见龙君!  

无论今时今日水族地位如何,龙宫影响力如何。  

古老的盟约仍在。  

昔年人皇烈山氏指长河为誓,人族水族世代亲邻。  

无论现在这些人族天骄相不相信。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族水族同根同源、亲密无间,都是主流的宣传。  

人皇在时,称敖舒意也是道友、先生,并非呼来喝去!  

长河龙君的虚影轻轻抬手:“免了,坐吧。”  

祂只说了四个字,而声如雷行雨震,似鼓八方之风。  

众人纷纷落座。  

祂又道:“开始吧。”  

福允钦往前一步,洪声开口:“诸位贤才今日云集龙宫,共赴华筵。是天下之宝会龙府,乃使长河为星河!吾黄河大总管福允钦,奉龙君之命,于道历三九二三年二月初二,向各位宣布——龙宫宴,正式开启!”  

整个长河,万里平波。  

今日若有渔夫涉水,当连涟漪也不见。  

但在长河之底,渊深难测之处···轰!轰!轰!  

如有神人擂大地为鼓,鼓声响时八方云动!  

轰!轰!轰!天鼓未歇。  

雷云垂压下来,像暗沉的山岭倒悬。  

在这不可知之地,昔年太虚祖师证就衍道的胜境。  

人们从未有如此逼仄、不安、仓惶的感受。  

高空倒悬的那些山峰,已经全部坠落了。曾经停驻山峰之上的“监察者”,现在全无声息。或者说,正是他们,举起了屠刀。  

往日遨游云间的白鹤,或那些争奇斗艳的仙禽,要么已经只剩碎羽,要么缩在羽翼之下,不敢动弹。  

往日超然世外的太虚派修士,个个脸色灰败,三三两两散落在断壁残垣间。  

人们抬不起头,甚至站不直身体。雷云压天低!  

天垂断人脊!  

而在那滚滚雷云之下,悬立着一个个强大到恐怖的身影。  

全都缄默着,也未曾有更多动作。但仅仅是四散而冲撞的气息,就仿佛要碾碎这处胜境!碾得琼云如残絮,天地无声息。  

若要昭明他们的身份,那是更为恐怖的事情。  

齐国镇国大元帅姜梦熊上的说,正是他景国南天师应江鸿!  

秦国许妄!  

些争奇楚国宋菩提!,要么荆国宫希晏!,个个牧国涂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