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楚人来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种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国家意志的要职,怎么想也不应该让一团乱麻的人执掌才足。”  

但宇文铎却不再说了。  

姜望是特意等到六月十五日的福地挑战结束后,才出发去的边荒。口福地挑战中轻取对手,自是无需格言。掉到排名第六十九的云山福地之后,  

距离第七十二名的东海山福地也已经很接之所以要从最后一座福地打起,最主要是为了真正留下独属于自己的挑战轨迹,其次是为了不错过任何一座福地的特殊产出。  

在此之外…  

他也在尝试构筑另一套战斗体系,计划以此战斗体系,在遮掩幻境身份的同时,冲击福地排名。现在还未能完善,不过打福地排名最低的这些神临修士,已经不成问题。  

于六月十六日出发,边荒之中战斗了五天,在六月二十二日回到至高王庭。此时距离神死大察司的继任仪式开始,还很有几天时间。  

而诸国使节,也陆续都已经抵达。  

威严广阔的敏合庙,在列国使节队伍都已经入驻之后,也变得喧哗起来。各国优秀的外交人才,在这样的舞台上辩跹自如。如姜望这般闭门修行,又独自跑去边荒厮杀的使节,实属异类。  

宇文铎一到王庭,就火急火燎地撒了,也不知是有什么要紧事。上姜望独自回到齐国使节所居的院落,  

此刻身上的伤势倒是都已经处理妥当,并无什么妨碍。  

乔林巴巴地迎上来,殷勤地牵马。他后来也知道自己那一日破坏了侯爷的自吹自撞,心里十分后悔。一门心思想要重建自己与侯爷间的信任,只可惜侯爷转头就去了草原,让他精心准备的马屁无处可拍十分失落。但“侯爷,您不在的这几天,好些人找您呢!”他语气神秘地道。  

“哦?”姜望了然地笑了笑:“其中想必有个楚国人。”  

事实上知道楚国此次来草原的使节是斗路之后,他使已经在期待这一次会面。  

当初离开楚都时,他与斗昭便有过神临之约。若是无这次草原之会,他自己也会抽个时间赴楚的。  

甚至于他这次独赴边荒猎度,也不无磨剑以待斗昭之意。  

面对斗昭这样的对手,谁敢掉以轻心而以斗昭之好战,急吼吼地先一步找上门来,也是再正常不过。  

“侯爷容智!”乔林竖起了大拇指,  

一脸的佩服:“侯爷真是料事如神啊,您怎么知道钟离炎会来找您?他真是三天两头就过来,问您在不在,回没回。”人钟离炎?  

这降找来干什么?  

跟他也不热啊。  

楚国的使节不是斗昭么?临时换人了?  

姜望愣了一下,但毕竟此时不方便表现惊讶,便只含糊地“嗯”了一声。但然后问道:“你说有很多人来找我,除楚人外,还有谁?”  

“制国人也来拜访您!”乔林大吹大特:“候书之威名,声扬天下,八荒慑服有机会的话,谁不想一见真容呢?我若不是齐人,不是有空在您麾下,这会肯定也想方设法来拜访您!”  

慕容龙且?但姜望自动忽略了乔林这没什么水平的吹棒,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与慕容龙且有什么交集,会让对方登门拜访。  

姜望自动忽略了乔林这没什么水平的吹捧,怎么也想不通自己与慕容龙且有什么交集,会让对方登门拜访。  

姑且将之理解为荆国的外交行为。  

临行前天子并未给予什么外交的条件啊?真要谈起合作、联盟什么的,自己这边一点上层的态度都没有,可怎么谈?  

得想个法子含糊过去才是…  

正琢磨着,院外忽地传来一声脆喊:  

“姜青羊!”  

却是个女声。  

“荆国人又来啦!”乔林小声提醒。  

姜望已经听出了来者是谁,回身一看,果见得一位古铜肤色的健美女子,大大方方地走来。  

她披甲带袍,走得极有气势,简直挟风带雷。  

但脸上都是笑意:“啊不对,应该叫姜武安了!”  

姜望亦笑:“青羊也好,武安也好,  

也都是我姜望。黄姑娘怎么叫都成。”  

黄舍利便笑:“好的,姜仙子!”  

“…呃。”姜望窒住。  

黄舍利笑得更灿烂了。她的五官深邃,有一种东域少见的美。她的笑容则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染力,会让人不自觉地跟着咧开嘴角,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  

像是阳光穿透层云,便这样走进院中,很是自然地握住了姜望的手:“许久未见!”但忆及黄河之会,确有恍如隔世之感,姜望不由得慨声道:“是啊,一晃也有两年了。”  

黄舍利自问是‘色而不淫,绝不油腻,君子之风’,因而只是握了一下便松开,笑道:“时光荏苒,而姜兄风姿更胜往日,我倒是想快些跳到十年二十年后,看看那时候的姜青羊,是什么模样!”  

姜望一边将她请进堂屋,一边陪着说话:“有朝一日黄姑娘若是能够拨动那么长的时间,还请手下留情。十年也好,十天也好,我都想要仔细经历,不愿略过。  

“有理有理。”黄舍利连连点头:  

咱们是要仔细经历才行。”  

姜望总感觉双方说的不是一回事。  

待得落了座,又问道:“我记得贵国这一次,好像是以慕容将军为使节?”  

“是啊,我跟着一起来了。”黄舍利瞧着他,笑眼盈盈:“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包赵美人在闭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