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厄耳德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乔林于是一抬手。  

两百锐士收刀归鞘声音竟归于一声,在锐利之外,更有一种雄壮感。  

这时候才有卫兵掀开居中那辆马车的车帘,大名鼎鼎的武安侯踏出车厢来。  

在场的苍图神骑只觉眼前一亮,在这苍蓝澄碧的广阔世界里,看到了一位如神的存在。其人青衫挂剑,直身似可撑天。眸光澄澈,又有不可测之威严。念及本国强者,只觉这份风姿,比谁都不逊色。  

姜望当然记得宇文铎。  

这便是当初在长河九桥上,跟他干瞪眼的那位,也是赵汝成在牧国的好友。  

“宇文将军!”姜望很是亲切地喊了一声,然后才道:“且让部下带路,将军不妨过来小叙!“  

今时今日之姜望,岂是当初去观河台之前可比?  

彼时的宇文铎,还与他横眉冷对,险些一言不合就拔刀互砍。今日却只觉得一一与有荣焉!  

这可是近百年来,天下列国以军功封侯者,最年轻的一位!  

这样的一位人物,却也记得他宇文铎!  

干脆地比了一个手势,他带来的骑兵便转头开路,宇文铎则独自走进齐国的车队里。  

为免坐骑神狼不懂事,惊扰了贵人,他甚至是步行过来。  

说是车队,坐车者唯有姜望一人。剩下的马车里,装载的都是一些两国往来的礼物。如鹿霜郡的酒,  

朱禾郡的药材…诸如此类。  

姜望拍了拍驾车的卫兵,示意他让个位置,随意地就在驾驶位上坐下了,还似模似样地拿住了缰绳,  

笑着拍了拍旁边的位置:“这边!”  

宇文铎本就是个豪迈的性子,见得大齐武安侯如此洒脱,心中舒坦。纵身跃坐上来,左右看了看,赞叹道:“齐国的马车真是精致!“  

姜望直接把缰绳递给他:“将军既然喜欢,这辆马车便送与你了!“  

宇文铎倒是不扭捏,接过缰绳道:“我与汝成电赅不分彼此,他视侯爷为兄长,我亦以兄视之。兄长赐,不敢赐。只是咱们得换个位置,容我为您驾车!”  

姜望哈哈一笑。汝成当初说这家伙又傻又愣,但是现在看来,倒是蛮机灵的。  

说话间,两人便左右交换个位置。  

宇文铎轻轻一抖缰绳,马车继续平稳向前。  

姜望半靠着车门,便这么闲意地坐着,眺望远方:“这一望无际的风光,真叫人心情开阔。在这草原上,只觉得躲在车厢里是一种罪过!”  

宇文铎道:“侯爷跟我想得不太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姜望随口问道。  

宇文铎笑道:“我以为侯爷如今位高权重,应该不是那么容易亲近的,没想到还是这么没有架子。“  

姜望笑了笑:“我倒也不是那么好亲近。只是汝成的朋友,怎么想都是值得亲近的。”  

宇文铎想了想,咧嘴道:“是这个理!”  

两个素不相熟的人,因为一个共同的朋友,立时便觉亲切起来。  

姜望语气随意地问道:“咱们现在是去哪里?”  

“我奉王命,引武安侯赴至高王庭!“  

宇文铎先是这么很正式地回了一句,然后才道:“诸国使节,尚未到齐呢。这一次负责大礼仪的,是云殿下。她听说齐国来的使节是您,便特意派我来迎,嘱托我一定要给您最大的尊重—一这不,我特意调了一队苍图神骑过来。别人可没这待遇!“  

想起那位拥有苍青之眸的牧国皇女,姜望很有些欣慰地点点头:“云殿下有心了。“  

宇文铎忽地又爽朗地一笑:“等到了王庭,小弟也另有安排!侯爷一定要好好见识咱们草原风光!”  

“再说,再说。”姜望打个哈哈,似是漫不经心地问道:“这次神冕布道大祭司的继任仪式,是在至高王庭举行?“  

“正是!”宇文铎道。  

“至高王庭还停在天之镜么?”姜望又问。  

宇文铎很专心地驾着车:“然也!“  

姜望的问题并不普通,宇文铎的回答更不寻常。  

“好读书”的姜侯爷,临出发前,把牧略六卷背了又背。对牧国的历史人文,已不再是两眼一抹黑。  

甚至于结合两次穿行草原的经历,对这个国家发生的一切,也有了些自己的看法和判断。  

一直以来,草原上有两个核心。一为穹庐山,乃是苍图神殿所在。一为至高王庭,乃是牧国皇帝的王帐停驻之处。  

至高王庭最初坐落在穹庐山下,后来又常年动迁,有了巡行四境传统。近些年来,则是停驻在天之镜旁,隐隐有东西两极之势。  

王权与神权的变化在历史中是怎样体现,这且不去细说。  

只以此行而论。神冕布道大祭司乃是代行神意之人,是苍图神殿的执掌者,在神权意义里,是地位仅在苍图神之下的存在。  

神冕布道大祭司的继任仪式,也理所当然地应该在穹庐山举行才是。  

这次怎么会在至高王庭?  

但宇文铎的意思是非常明確的,并没有半点迟疑模糊。  

很显然。在那些外人所不知的时刻里,有什么变化,已经在这片草原上发生了。  

姜望莫名想到了当初在草原上遇到的那个牧民少女…彼时那个少女,还与他“辩经”来着。当然大家半斤八两,都不是什么饱学之士。但牧国在这个时代的面貌,却是可见一二—草原上家家户户,  

都有书读。  

由此再想起临行前,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