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且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性更大一些。  

毕竟是“神而明之”的人物,意志坚定,很难被外物影响。  

而墨门在扶持雍国之前,是与三刑宫类似,走的“学我者不必归我”的路子,只求传扬道统,并不拘泥国别。  

在扶持雍国,被确立为雍国唯一正学之后,就有些类似于道门的路子了。  

墨惊羽作为墨家门徒,在墨家有需求时,放弃在其它国家的发展,建设属于墨门事业格局的国家,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没有什么好沟通的。”  

张巡站起身来,直接跃上高空,与墨惊羽遥遥相对。  

萧恕修炼了三十五天,他也静等了三十五天,炼了三十五天的心。多少暗嘲的声音,多少讥讽的眼神,他全部视如不见。  

但是今天,却是不能再坐下去了。  

“杀一个人也是杀,杀两个人也是杀。”他如是说道:“敢保萧恕,就是我张巡的敌人。”  

墨惊羽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地道:“我劝你最好不要如此。”  

他们在高空中彼此对望,谁也没有退缩的意思。  

气氛一时凝肃。  

两位神临强者的对峙,将这场风波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而这场风波的主角,萧恕却依然沉默。  

沉默中有不凡的变化在发生。  

他轻轻一吸,面部升腾的紫气,全都被吸入体内。  

天边四个星点交相辉映,剧烈地一闪,便消失了,连同那清晰的星路一起。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四大星穹圣楼,已然矗立!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睁开眼睛,轻声笑道:“我还在破关,你们在这里剑拔弩张,很让人分心啊。”  

墨惊羽看着他道:“吾皇挽救时危,蓬勃社稷,有万世雄图,诚待天下英杰!萧恕,你正是吾皇所需要的人才,你也需要雍国这样一个环节。我今日诚意来请你,请务必多加思量。”  

“我在丹国二十年,丹国不知我是人才。”萧恕叹道:“想不到才来不赎城三十天,连雍国人都知我是人才了!”  

“有才无德是为天下害!”立在空中的张巡冷脸怒斥:“去岁观河台你我同去,你的待遇未曾少我半分。丹国荣养你二十年,名爵许之,厚禄许之,名师授业,秘法真传…这一切的一切,却只换来你盗丹而走,使我国传承多年的元始丹会毁于一旦。却只换来你现在一句,丹国不知你是人才?!”  

他越说越激动,看起来几乎是要立即向这边扑来。  

但一种无形的威压笼罩着他,令他明白不赎城主的回答。  

终不能越城门一线。  

张巡在这里说萧恕如何有才无德,萧恕并不做一句争辩,墨惊羽也显得毫不在意。  

他只是又对萧恕道:“我雍国自新皇登基以来,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斩除旧弊,革新朝政,使大国新生,英灵得慰…今日之雍国,正适合你这样的有为青年大展拳脚!你现在跟我走,雍国保证你的安全,可以给你更多的时间、更充足的准备来冲击神临。当然,我说这些,也并不是要强迫你做选择。雍国的诚意已经在这里,你有足够的时间考虑。我现在先不打扰,你好好修炼。”  

雍国的确诚意十足。  

他们几乎是给了萧恕一条绝对安全的退路,萧恕现在完全可以退出这场冒险,加入雍国,去好好地巩固外楼修为,然后以更好的物质准备,来冲击“我如神临”的境界。  

他们愿意用神临境的价格,买萧恕外楼境的现在,只因期许他神临境的未来。  

韩煦的确是一位大方的君主!  

萧恕雕琢星路,完全立起四座圣楼的事情传开后,对他心动的势力定然不在少数。  

但唯有雍国,第一时间派出了墨惊羽这样的神临强者,亲身驾临不赎城。  

这份诚意无人能及。  

但萧恕,只是再一次地闭上了眼睛。  

丹国的批判,雍国的诚意,他全都不回应。  

此时天上地下再无什么异象发生,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开始准备最后的冲刺。  

虽然看不到他体内的情况,但他一定是在细致地梳理自身,以期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接下来的时间里,再没有人制造大的动静。  

萧恕冲击神临的时间,只剩下最后五天。  

所有人都在等待。  

“墨惊羽代表雍国来了,杜如晦会不会来?”囚楼之上,姜望问道。  

“不会。”祝唯我很笃定地道:“庄国离丹国太近了,压力太大,他们不会想要萧恕。既然萧恕对庄国无用,那他就算在这里闹出再大的动静,杜如晦也不会多看一眼。”  

姜望心知祝唯我一定是更了解杜如晦的,因而问道:“如果没有丹国的影响,如果萧恕对庄国有用,杜如晦又会怎样?”  

祝唯我道:“那他就算是爬,也会爬到萧恕面前来。诚恳地跟萧恕说——‘庄国的未来非你不可!’”  

姜望叹了一口气:“咱们现在坐在这里看戏,我总有一种在虎山边打盹的感觉。有些不安。”  

祝唯我不动声色地道:“虎确实是有。”  

姜望不去接这作死的话茬,毕竟他也不是神临的体格,不够抗揍,只道:“只剩最后几天了,便看萧恕如何选择吧。”  

其实对目前的萧恕来说,雍国的确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放眼整个西境,能够在丹国面前硬气的国家其实不多,如成、陌、洛、礁之类,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