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瞑乃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锐利无匹。  

山峰一般的厚重剑气,直接在半途裂开,一半撞向天空,一半撞下海面。  

钟离炎这位弃术修武、不断追逐斗昭的天骄,在姜望心里,亦是楚国这边最具威胁的几个人之一。  

能以斗昭为对手的人,必然是强者中的强者。  

所以他也并不保留,绝无轻忽。第一时间就已经点亮五府,展现了天府之身,长相思握在手中,青云一碎人已近。  

剑撞钟离炎!  

姜望的剑术天下闻名,在观河台时,就能与秦至臻的绝巅刀术正面交锋。  

面对这样的人,这样的剑。  

钟离炎却神态轻松。左足后撤半步,身形侧转,重剑剑身横面而收——  

明明是一个后撤收剑的姿态,剑尖却点上了长相思的剑尖!  

避开了长相思锋芒最盛的那一刹,精准地拦截在它建功之前。  

而后后撤的左足一步往前,双手握剑前推,直接将纵剑而来的姜望撞回!  

生生抵着悲壮惨烈的老将迟暮之剑,撞了回去!  

与此同时,那分明已经被姜望割开、本该消散的两半剑气,一半在天,一半坠海…却同时炸开!  

它们从未失控,只是稍作表演。  

那一半在空中的剑气,如电光横空,顷刻编织成一张剑气之网,覆盖姜望。  

那一半在海中的剑气,像一朵莲花绽开,自下而上,直欲“托举”姜望。  

天地两相合。  

而此时此刻,钟离炎还在以剑撞剑,逼得姜望不得不以力相抵,致其无法脱身。  

只两合,便陷姜望于绝境!  

在观河台的时候,姜望凭借与生俱来的剑道天赋,和一直以来的努力,能够以自己创造的剑术,与秦至臻的刀、项北的戟正面交锋。当时剑术未至内府境绝顶层次,但也已经距离极近。  

但是到了外楼境,如秦至臻、项北这种继承真正绝巅战技的,同样能够很快展现出外楼境绝顶的刀术戟术。  

姜望却只能靠自己继续精进补完。  

这也是他在内府境剑术明明后来已经臻于绝巅,却在外楼境中斗剑输给宁剑客的原因。  

他不是输给宁剑客,而是输给了一个剑道大宗的底蕴。  

那层出不穷的绝剑术,需要他用无数个不歇的日夜去弥补。  

此时的钟离炎亦是如此。  

论天赋,弃术修武,重来一次还能直追斗昭。  

论修为,钟离炎脊开二十重,差一步就神临。  

论出身,身为大楚钟离氏的嫡脉子弟,手握不知多少绝顶武技。  

是以如此游刃有余,甚至于一个照面,就要建立压倒性的优势!  

但剑术上的不足,姜望如何不知?  

他在太虚幻境里一次次压制力量认真地战斗,他只以剑技与宁剑客交锋,一次次复盘与自我审视,都是在锤炼自己的战斗技巧。  

在山海境里的交手,他当然不会托大到认为自己单以剑术就能击败钟离炎。  

对于自己的一点一滴打磨出来的实力,他何等清醒自知!  

正如他在见我楼所说,古今第一的内府境已是过去,外楼境乃是全新的征程。  

所以他剑撞钟离炎,撞来的也不仅仅是剑!  

在钟离炎那两分的剑气炸开,一结剑网、一结剑莲的同时,天地之间,有焰雀鸣,有焰花开,有焰流星划破长空!  

在山海的世界里,诞生了一个火的世界。  

此界有极,但未来无限。  

将剑网、剑莲乃至于姜望自己和钟离炎,甚至是默默控水的左光殊,和正踏冰而来的范无术,全都笼罩其间。  

而在这绚烂的火界之中,姜望长剑一抖,错开了重剑剑锋,左撇而右捺——  

火界之中,斩出人字剑!  

这是直接撑起此界的一剑,也是真正孕育生机的一剑。  

天地有人,是万物发生。  

在对决赵玄阳时悟出此番变化,而后逐渐圆满。  

人字顶天立地,火界因此更活泼、更稳固。  

以火界之力反哺此剑,故而这一剑更强、更绝、更饱满!  

非是外楼绝巅之剑术,而有外楼绝巅之威能。  

噼啪!  

那剑气之网直接开裂,剑气之莲片片凋残。  

唯独长相思还在前进。  

整个火界之中,所有的火之精灵都缄默了,仿佛只剩下这一剑。  

一界养一剑,此剑谁当之?  

范无术是来不及的。  

唯有钟离炎!  

钟离炎能当否?  

让几乎让人窒息的气氛里,隐隐发生震颤的空间,给出了答案。  

钟离炎只双手握着他的剑,冷冷注视着不断迫近的长相思。  

恐怖的力量就已经无法遮掩。  

空间都已经为他颤抖!  

接下来的这一剑,必然石破天惊!  

姜望回剑入鞘,随手一握,收起了绚烂的火界。  

天地骤归于宁静。  

一切戛然而止。  

“这山海境还什么宝贝都没有出现呢,我想我们现在没有分生死的必要。”他如此说道。  

钟离炎瞳孔微缩。  

姜望一剑撑起火界他不惊,但这一下在爆发前夕骤然收剑的行为,令他惊住了。  

这一剑的复杂程度他看得清楚,是剑术与道术以及神通的完美融贯。  

可如此复杂、如此恐怖的剑势,这个姜望都能收放自如。  

如此举重若轻!  

他的尽头在哪里?  

心中惊愕仍存,但身外剑势已消,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