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天暗天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认真真地战斗了五场,仔细复盘过后,姜望正要退出太虚幻境,忽见得水蓝色的纸鹤蹁跹而来。  

伸手接住,展开。  

是左光殊的信。  

这些天他也没少跟左光殊聊天,不过这孩子最近有些奇怪,总是东拉西扯的,一会聊这,一会聊那的,让人接得费劲。  

姜望自己倒是始终如一,不是问左光殊的修行,就是问焰花焚城的细节,问左光烈以前是如何表现此术…  

今天的这封信,仍然有些莫名其妙——  

“齐国的金羽凤仙花开了吗?”  

姜望回信道:“我只知道凤仙郡。”  

“听说很漂亮。”  

“是吗?我没见过。”  

过得一会,左光殊的信飞了过来,再次莫名其妙——  

“那个,独孤兄近日安否?”  

姜望回曰:“我好得很。”  

左光殊大约是确实没什么好扯的了,拧拧巴巴地又回信道:“景牧双方都大举增兵牧盛前线,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天下动荡之时,请独孤兄保重自己。我在楚国也很好,修行进步很快…对了,山海境你还来不来了?”  

姜望想了想,回信道:“人在齐国,诸事缠身。”  

很快纸鹤又回来——  

“无所谓,你爱来不来。”  

姜望再回信过去,已是石沉大海,久久不见回复。  

可能是修行去了吧,这孩子向来很努力。  

心性成熟如姜爵爷,当然不会跟小朋友计较,摇摇头便将这事抛在脑后,退出了太虚幻境。  

他眼下最关注的,还是冯顾一案。  

林有邪追索多年的真相,冯顾以死来展开的线索,不知多少人觊觎的北衙都尉一职,在停尸房里行踪鬼祟的人,直接派人警告自己的某位存在…  

太多太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已经让这起案子变得异常沉重。  

倒不止是复杂而已。  

它就像是一张已经铺开多年、入水极深且异常巨大的渔网,虽然大部分还隐在水底,但谁都知道,它缠住了太多东西、网住了太多东西。  

要想把它提起来,不是光有一膀子力气就可以。  

一个不小心,触及这张网的人,就会掉进水底。  

就像那个已经“查无此人”的车夫。  

说起来,他还特意用追思之术拟化了那名车夫的神魂信息,但感应已是消失了。  

或许是已经被杀死,或许是被强者抹去了追踪的可能…无论是哪一种,这样一颗在北衙多年,身家清白的棋子,特意丢出来只为敲打姜望一下,也足以验证那幕后之人的势力了。  

又或者,对方反过来只是想激怒自己?  

用这样一步棋,让自己反而不肯置之不理?  

千头万绪,无法一一厘清。  

姜望索性不去想,坚定按照自己的思路走。  

现在他以监督的职责参与这件案子里,另外两位经办案件的郑商鸣和林有邪,都需要他配合。他占据主动,没有必要跟暗中的人兜圈子。  

在房间里静坐了一阵,夜色已是极深。  

郑商鸣的人,正是趁着夜色来到了姜府,身上带了一封信,强调只有见到姜望,才肯交信。  

管家谢平亲自把人带到姜望院里来。  

这是一个长相普通的汉子,仔细瞧了姜望几眼,才将怀里的信奉上:“公子说这封信一定得爵爷亲启,不能过其他人的手。”  

“有劳。”姜望接过信来。  

这汉子只一礼,转身便走,毫不拖泥带水。  

谢平还想送送,但一个不留神,人已经不见了。  

郑世在北衙都尉的位置上经营多年,自不是等闲,手底下什么人才都有,这些亦是郑商鸣的资源。不比姜某人,连管家都是重玄胜帮忙雇的。  

要是自己去街上雇人,指不定家里都是些什么成色,全是别人的眼线也不是不可能。  

基本上府上能用家生子的,才能叫做世家豪门。几代为佣,清白可靠。  

像姜爵爷这样的,还处于暴发户阶段。  

姜望一边拆信一边道:“不早了,下去歇着吧…对了,入冬了,拨些银子,上上下下给大家置几件冬衣,要舍得花钱,买用料足的。”  

他原本也是难想得这么细,是独孤小的来信里,巨细无遗地汇报了她在青羊镇的工作,其中就有这么一项开支,因而顺手也叫谢平办了。  

“好嘞!”谢平干劲十足地下去了。  

自家老爷穷是穷了点,待人还是极好的!  

姜望展信看了看,有些惊讶地挑起眉来。  

郑商鸣在信中说了停尸房那名捕快的事情,只说是养心宫那边派来监察案件的人,此外冯顾的尸体并没有被做手脚,那人只是顺便检查了一遍而已…  

姜望倒是真没想到,这里还有姜无邪的事情。  

但是细细想来,整个齐国的上层纷争,不就是这么几拨人吗?  

涉及当年的雷贵妃遇刺案,养心宫怎么会不关注?  

姜无邪此人,给姜望的感觉一直是有些轻浮的,并不庄重。  

朝野间也有不少人抨击过,说他“奢靡无度”、“轻佻不可为君”。  

但姜望从来没有小看过他,而且在愈发了解姜无弃之后,愈发提高了对姜无邪的重视。  

道理很简单——  

姜无邪若是个平庸人物,凭什么与姜无弃相争?  

齐天子多的是儿女,不缺庸才!  

一座养心宫立在那里,姜无邪的分量就在那里。  

是与太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