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常怀怖惧(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些愧疚的。  

所以在这起案子里,给了他最大的自主权。  

当然,姜青羊口口声声与姜无弃惺惺相惜,如今姜无弃尸骨未寒,其人生前最信任的太监死于非命。姜望若是连监督案件进展都不愿,天子心里会不会有想法,也是难说的紧。  

郑商鸣特意提了一句天子,便是在提醒。  

姜望略想了想,便道:“此事我应了。什么时候出发?”  

“现在就去长生宫。”林有邪出声道。  

看来在具体的查案上,还是以林有邪为主…  

姜望虽然故意跟管家说,林有邪登门拜访需要通传、需要问清来意,以此划分清楚他和林有邪之间的距离,避免以后有可能产生的麻烦。  

但私心里对林有邪是很佩服的。  

无论是她的办案能力,还是她身为青牌的坚持和操守。  

当前这个查案的阵容,就很有些意思。  

一个是确有真材实料的名捕之后林有邪,一个是北衙都尉的公子,办案能力暂不知如何,家学渊源想必差不到哪里去,最重要是他的身份,决定他可以调动北衙绝大部分资源。  

再加上他一个三品大员姜青羊。  

不说是临淄无人不可查,办案的空间也是相当大的。  

三人简单说了几句,姜望也没什么可收拾的,腰悬长剑一柄,便跟着潇洒出门。  

专注于案件自是不同,北衙的马车就等在府外,接上三人便直赴长生宫。  

青牌悬车,畅通无阻。  

路上简单沟通了一下案情,便已到达宫门。  

自冯顾的尸体被发现后,整个长生宫就被封禁了起来。  

是以这里仍是丧礼期间的布置,与姜望当日来吊唁时所见的区别不大。  

当然,姜无弃的灵柩已经抬走下葬,如今正在皇陵中。  

此时的长生宫,宫内空无一人。只有一队青牌捕快守在宫门外,不许任何人进去破坏线索,只等负责案件的郑商鸣他们到来。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这起案件的保密层次很高,不然封锁宫门这种事情,应该是调宫城卫兵前来,而不是全部由北衙单独负责。  

“这座宫里的侍卫、太监、宫女,现在全部在北衙里关押着,分开盘问。”郑商鸣道:“我们也可以随时提审。”  

披白挂霜的宫殿凄冷非常,虽在白天,秋阳也不能叫人觉察暖意。  

尤其是空荡荡一个人影也无,叫人隐生不安。  

只有郑商鸣、姜望、林有邪三人走进了长生宫,那队守门的捕快依旧守着宫门。  

姜望静默体会着三个人不同的脚步声,试着判断另外两个人不同的心情——这当然是徒劳的,他们都不是会轻易外露情绪的人。  

昔日明朗堂皇的宫殿,如今只有一种森冷的感觉弥漫。  

几乎让姜望想起青石宫来。  

林有邪则道:“这座宫殿里的一切都没有动过,至少在我们封禁之后,再没有人进来。”  

姜望愈发意识到这件案子的重要程度了…  

北衙太重视了!  

甚至对青牌内部都没有那么信任,那一队捕快就守在门外,一个都不许进来。偌大宫殿,只他们三个来查线索,要查到何时?  

此时再审视这个查案队伍。  

郑世是天子的心腹,郑商鸣乃郑世之子,毫无疑问是天子可以信任的。  

林有邪乃四大青牌世家之后,身家清白,行事可靠。四大青牌世家虽然出了一个厉有疚,已受剐刑而死。但上次黄以行之案,也很清楚地说明了她和厉有疚的区别。  

姜望自己则更不用说,冯顾这样一个宫中老太监,无论牵扯到什么隐秘,也不会跟他这一个近几年才来齐国的天骄产生关系。  

从北衙展现出来的姿态来看。  

冯顾在遗书里说,“环顾身周,无人不疑。”  

或许并不是一句疑神疑鬼的话而已…  

是谁要杀他呢?是谁有这么大的能量?  

姜望心有惴惴。  

三个人先来到长生宫的正殿,也就是“灵堂”。  

除了灵柩已经抬走之外,供台、灵位、香炉、座椅…一切都和丧礼第一日相同。  

当日发生的一切还历历在目,如今再看,人去殿空。  

而在灵柩抬走的地方往上看,三尺白绫孤零零地吊在穹顶,像一片被定住的云翳。  

“冯顾的尸体现在也在北衙,你之后要去看一下吗?”林有邪出声问。  

“自然是要的。”姜望道。  

他并不是打算在冯顾的尸体上找什么信息。北衙里专业的捕头肯定已经查过不止一次,他们找不到的线索,姜望也不认为自己能够找到。  

但他既然同意监督此案,好让冯顾九泉之下无虑,当然也要监督尸体是否在查验的过程中被动了手脚。  

林有邪闻言点点头,也不多说什么,自顾自戴上一副白色的皮手套,便开始细致搜寻这座正殿里的线索。  

姜望下意识瞥了一眼…还好不是上次那双尸膜手套,当然现在也不是验尸。  

另一边郑商鸣也戴上了手套,正在小心地检查供桌。  

姜望的职责是监督,所以他时而看看郑商鸣,时而看看林有邪。  

郑商鸣的动作很细致,好像不会放过任何一寸地方。林有邪则是先扫视一圈,然后重点观察几个位置。  

姜望在心里默默给他们的搜查效率评分,在监督的同时,也会扫几眼四周环境。  

看起来很有些无所事事的感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