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何以恶报(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霜白色的披风,像一面旗帜,飘扬在空中。  

那般凌厉,那般招摇。  

用世间一切言语,都不足以形容此刻的灿烂。  

而姜望身绕流火,目光平静。  

现在还远未到放松的时刻。  

在生和死的边缘,他只是往回走了一步。  

此身仍在悬崖边!  

高达两丈余的极煞饿鬼身倒地那一刻,燕子、郑肥、李瘦,乃至于旁观此战的林羡。  

全都愣住了!  

虽然从一开始,姜望就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进攻欲望,从头到尾都在主动进攻,创造战机。  

但在桓涛真正倒下之前,没人觉得他可以做到!  

这是四位凶名远扬的人魔,是在无数厮杀中成长起来的极恶之人。做过最恶的事,杀过数不清的人,谁的双手,不是沾满血腥?  

谁不是被各方通缉,最终却安然无损,才得以成为人魔?  

这可不是熊问、方鹤翎那种,几乎只作为一个筛选的门槛、换了不知多少轮的人魔。  

万恶、削肉、揭面、砍头,都是为恶已久,凶名遍传各地的人中之魔。  

墨门的追杀,都没能清除桓涛,今日却在这断魂峡,死于姜望之手?  

然而那已经崩溃的极煞饿鬼身,和至死仍瞪大眼睛不敢相信的桓涛,却在描述着事实!  

他似乎仍有不甘,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可已经永远无法再开口。  

生死有时候只是一种结果,不具备任何意义!  

林羡在心中迅速复盘这一合,只觉姜望在战斗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无可挑剔。  

明明面对的每一个对手,都有与他搏杀生死的实力,他却忽左忽右,忽战忽避,指东打西,从头到尾都掌控着战斗的节奏。这些实力强大的人魔,在战斗中反而成了他的屏障,成为他欺骗对手的武器。  

若不是揭面人魔在侧,若不是郑肥李瘦都在场,桓涛怎么敢吞下火界,又怎么会被一剑杀死?  

而林羡代入四大人魔,又实在不觉得自己能做得更好。四大人魔并非是全无配合的,甚至可以说配合极为默契,但姜望真的很擅长在战斗中创造机会。一个转身,一个对撞,都能被利用到极致。  

观者除了叹服,只有叹服!  

唯独姜望本人是冷静的。  

在旁人看来几是奇迹的壮举,却是他坚决迈进的终局。  

走到这里并非运气,而是勇气、智慧和实力。  

从狭路相逢,骤然撞见四大人魔的那一刻,他就明白自己陷入了什么样的危局。并立即决定要挑战传说。  

此时还远未实现。  

在这四位人魔中,桓涛排名最低,实力也最弱。桓涛之死,只会迎来更疯狂的反扑。  

接下来的战局更险恶。  

尤其他还知道,郑肥和李瘦在青云亭煮杀封池两姓血脉,获得了平衡之血。两人现在的实力,只会比当时更强,更可怕。  

所以剑屠饿鬼的第一时间,他就已回剑转身。  

长剑轻鸣,渴饮人魔血!  

但率先爆发的,却并不是他更忌惮的郑肥或李瘦,而是揭面人魔燕子。  

目睹桓涛之死,铁壁后的燕子,先是一愣,继而惊怒。  

她意识到她的怯意被姜望所愚弄,姜望视她为弱者,用对她的穷追不舍来制造战机…可方才她若没有阻以铁壁,焉知姜望那藏在身后的一剑,不会真往她身上来?甚或是在火界之中,这一剑大概就是为她准备的。  

她为前者怒,为后者惊。  

是进亦难,退亦难,而桓涛终是死去了。  

这也让她意识到,面对姜望这等敢于挑战传说的绝世天骄,哪怕以外楼压内府,哪怕以四对一,她也没有保留实力的资格!  

于是面生变化。  

那张粗眉宽鼻的男人面容,如水纹散去,无声隐没,而鼻梁挑起,眉眼柔化,脸起腮红。  

五官流动,现出了一张女人的脸,娇颜俏面,如似二八风华。  

支撑着揭面人魔的核心神通,当然不会是铁壁,而是这张脸。  

更为准确的说,乃是神通“人面”!  

千人有千面,万人有万声。  

而她揭面人魔,却可戴以千面,次次不同。  

这些年来,燕子每杀一强者,必揭其面。而人面神通的效果,让她可以继那死去强者的神通为己用。  

这是“揭面”之名的由来。  

既是说她揭下面具便要杀人,也是说她真会揭下对手之人面!  

每一张人面,能用神通三次,三次之后就耗尽力量,  

铁壁这门神通防御惊人,但实在并不稀罕。是可以随意拣选、随意消耗的藏品之一。  

而此刻她所戴的这一“面”,才是她压箱底的珍藏。当年几费周折,才将其剥下,是此生最珍贵、最在意的藏品之一。只剩最后一次效果,已经很多年不舍得用。  

此面是娇颜俏面,此神通世所罕见。  

名为,绝弦。  

摔琴绝弦,叫世间再无此音!  

效果是…  

随机禁封对手某一个神通!  

燕子戴上这娇颜俏面,配合她那熟透了的婀娜身段,美艳得不可方物。只往姜望这边一瞧——  

叮咚!  

似弦音一响而止。  

姜望清晰地感觉到,似有一道阴翳笼上五府海。  

大约是犹疑了一阵。  

最后悄然落下,罩住了一颗黑白两色的神通种子。  

冥冥之中,好像某一根弦断开。  

歧途黯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