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得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转载请注明出处:  

眼见火海怒撞,焰浪互噬。  

所有火行之外的元力被驱逐一空。  

场边看台上的姜望,几乎按捺不住第一内府中的神通种子。  

同时得见两门强大的火属神通,他的三昧真火跃跃欲试!  

仅以神通开发的程度而言,他或者暂时不能参与其中。  

但凭借着万物生灭的火界,也未尝不能够与之较量。尤其这种唯火有生的环境,太适合火界的萌发。  

这就是列国天骄云集的场合,几乎时时刻刻都有人能挑起他的战心。  

太好了,这种感觉太好!  

淹没在火海中的两个人,在他的乾阳之瞳里一览无遗。  

便是没有修成乾阳之瞳,以他在火行上的造诣,也是不难做出洞察的。  

在他的视野中。那火红色的朱雀与赤红色的莲花正面对峙。  

两片火海彼此碰撞,难分高下。  

互相吞噬,也各自抵消。  

而在那遥远星穹,几乎同时亮起两个星点。  

交战中的两个人,一同亮起了屹立在南方朱雀星域的星光圣楼!  

星光倾落如瀑。  

中山渭孙身后的朱雀,身周燎起一圈金焰,愈发显得神异不凡。  

燕少飞身后的红莲,底座流转着两道细长银火,如龙似蛇。  

对撞中的两个人,再一次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以星穹圣楼之星光加持神通。  

姜望心中生起一种明悟,或许并不是他们默契十足,而是由于…这大概就是火属神通在外楼层次的正途。  

用相应的星光圣楼来辅助开发神通,生出神通灵相…  

如这朱雀,如这红莲。  

这两个人只是殊途同归。  

那么在自己晋升外楼之后,也就大概知道如何继续开发三昧真火了。引星楼,孕灵相,踏着这条路往前走便是。  

金焰朱雀绕场而飞,不断加强着火红色火海的威能。  

银火红莲也滴溜溜旋转起来,给予赤红色火海以支撑。  

交战双方神通的开发层次,都相差无几,对星光圣楼的理解和运用,也难见高低。  

这样发展下去,大概就只是最纯粹的修为碰撞了。  

在耗尽神通之力、焚尽烈焰之前,谁也不知道胜负。  

作为荆国天骄,中山渭孙当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他应该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得胜利,而不是依靠苦熬,比拼底蕴。  

对手不是六大强国的出身,只不过是魏国一游侠!  

他有更多的选择,怎么肯把胜负寄托在单纯这一门神通的碰撞上?  

强者不为也。  

中山渭孙的拳头往前一送,整个人抽身疾退。  

在疾退的同时,单拳一举!  

但见兵煞腾起如龙卷。  

而那只金焰朱雀,仰天一鸣,吞焰入腹,无尽火海尽归于其身。  

双翅一振,带着长长的焰尾,与兵煞龙卷纠缠在一起。  

黑红错杂,龙雀交缠。  

随着中山渭孙一拳前轰,啸鸣而起,直扑燕少飞而去。  

这是合神通、圣楼、兵道秘术于一炉的杀法,是他仗之争魁的底牌之一。  

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其名,龙雀兵杀!  

但就在这个时候,中山渭孙听到了剑鸣。  

那是一声极轻的鸣啸,但又极沉重,仿佛有着无数不堪回首的往事,落在这柄剑上。  

故园旧梦无处寻。  

赤红火海并没有趁机席卷,恰恰相反,几乎是在金焰朱雀收回火海的同一时间,属于燕少飞的红莲业火,也全部收归银火红莲。  

他有霸主国天骄的骄傲,燕少飞也有自己魏国豪侠的骄傲。  

他不愿意的事情,燕少飞也不愿!  

所以他们再一次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出拳,燕少飞拔剑。  

燕少飞全身上下,穿得普普通通,是那种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普通。  

唯独他的剑,仅看剑鞘,便是价值连城。  

勾玉线、洗银纹、错金鸾、镶宝石。  

宗师手笔,稀世之珍。  

当这柄剑出鞘,正是龙腾九天,凤鸣八荒,如旭日高悬,有绝世之姿。  

剑长三尺半,剑刃过流光。  

此剑无剑镡。  

剑柄之前即是剑刃。  

因为它的锋芒不可以被阻挡。  

这是一柄极其耀眼的剑,是一柄生来就要夺走所有光芒的剑。  

但它在燕少飞的手中,如此轻柔,如此哀伤…这样沉重。  

燕少飞拔出剑来,剑挑红莲。  

那绚烂如血玉雕就的红莲,轻飘飘地停在剑尖,不曾有一丝一毫的颤抖。  

但给人的感觉,太重了。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一生的罪孽都在其中,都担在这支剑上。  

所以即使是这样耀眼这样夺目的一柄剑,也这样的凄冷。  

此剑,已不堪重负!  

燕少飞的剑就这样挑着红莲,向中山渭孙送来。  

仿佛是将这一朵沉重的红莲,送给那嚣狂的龙雀。  

龙雀错杂,同张怒口。红莲已谢,颓然欲凋。  

它们撞在了一起。  

龙雀兵杀,剑挑红莲。  

正面碰撞。  

没有声音。  

就连光影也是缓慢的。  

一片一片的红莲花瓣,轻飘飘的落下。  

一支一支的朱雀碎羽,在空中打转。  

兵煞与剑气各自逸飞。  

一切都变得很慢。  

是那种谋杀了视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