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争魁(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前往黄河之会的队伍,走的正是“礼”字门。  

在黄河之会这样的场合,一般的国家,或者只需要鼓勇、奋命。  

如齐国这等天下强国,却在“威”之余,还得有“仪”。“勇”之时,也需有“礼”。  

齐国武风甚隆。重玄胜举办一场决斗,就能够赚得盆满钵满,由此便可见一斑。  

在大齐,每逢大军出征,送行者摩肩擦踵,衷愿凯旋。  

此次齐国前往观河台的队伍,阵容极其华丽。  

参战的三位国之天骄,不必再说。  

领队的是九卒统帅,掌春死之军的曹皆。  

而随行的,是一支足足两百名腾龙境修士组成的军队,其中还有两名内府境的“队正”。  

他们都是从天覆军里抽调出来的精锐,为壮大齐声威,每一个都长得高大威武。不仅看实力,也看“脸”。  

能被选上的,自然个个威武不凡。  

也唯有天覆军,能够抽调出这样一队士卒了。  

要知道腾龙境级别的修士,即使是在斩雨军这样的九卒精锐里,也是有资格竞争都统位置的。这里的有资格,是指迈入了晋升的门槛。真要完成晋升,还是需要功勋到了才行。  

当整齐划一的马蹄声,如擂鼓,如心跳,由远及近。  

道路两侧百姓,本来喧嚣不歇的议论声,似被一种肃杀的气势所慑,竟慢慢安静了下来。  

哒!哒!哒!  

三位国之天骄,骑马行在队伍的最前列,迎接着所有临淄百姓的注视,以及祝福。  

霜甲雪袍的计昭南,骑着一匹通体无一丝杂色的白马,位在三人中间。  

甲无双,人无双。  

银枪斜提于侧后,寒芒似要点破地砖。  

每当他寒星般的眸子扫过哪里,哪里就有姑娘喘不上气来。与他对视的刹那,几乎要窒息过去。  

白衣胜雪的重玄遵,正在计昭南左侧。  

他骑的则是一匹“乌云踏雪”。  

此马通体黝黑,只有四蹄见白。  

他那迷人的风姿,早已倾倒临淄城。  

鼻是青山明媚,眸是墨染星晕,嘴角若有似无的笑意。令他不再远在云端,而是真真切切,与这世间的人,同在世间。  

计昭南右边,则是去年就已经名动临淄的姜青羊。  

其人同境击败王夷吾,可以说是踩着这位古往今来第一通天境的名头,为齐人瞩目。  

若说那一战没几人亲见。  

那么之后的“无敌演武场”一战,则是观者如云。  

雷家不世出的天骄,号称“独占乾坤”的雷占乾,竟被姜望越一小境轻松击败。临淄几乎无人不知。  

很多人暗地里都说,这次黄河之会的名单决选,雷占乾竟然也能上名单与姜青羊再战,说不得就是走了什么门路。  

终究长生宫主姜无弃名声甚好,没几个人把闲言碎语丢在他身上。只说是雷家自己的无耻行径…  

败得干脆利落的雷占乾,着实也没办法解释什么。只能闭门不出,埋头苦修。  

此时的姜望,骑着一匹火红色的大马,位在右侧。脊直而挺,面色从容。  

天青色的武服干净利落,全身上下只在腰侧挂一枚简单的白玉。  

长发束在脑后,静静垂下。  

他的眉眼最初只是清秀,后来经历风霜,磨砺出来一些棱角。  

虽则仍不及计昭南那般风姿无双,也不似重玄遵那样风华绝代。  

但他有他自己的从容笃定。  

他的眼睛是如此干净,很难想象,经历了这么多,他还能有这样稚子一样干净的眼睛。而他微抿的唇,仿佛在描述这一路走来,所有不肯后退的时刻。  

鼻高而直,面和而定。  

他看起来如此真诚,有一种很让人安心的气场。  

你永远可以相信他。  

永远可以相信姜青羊!  

与两位天骄并骑,他风姿独具,不让分毫。  

在他们身后,就是两队出身天覆军的骑兵,人人披甲戴胄。就连战马也不例外。那雪亮的甲片,映得日光耀眼。  

百骑之后,是春死之军的统帅曹皆。  

既不去夺三位国之天骄的风头,又有坐镇“中军”之意。  

哪怕只是两百人的军阵,也有其规格体制。天下名将,在任何时候,都尊重“战争”本身。  

曹皆再后,则是剩下的百骑。  

铁骑相连。  

两名内府境的“队正”,披甲殿后。  

他们骑的马,全是从御马监调养出来的雄驹。  

个个高大矫健,全有妖兽血统,且都训练有素。真个厮杀起来,不输普通的游脉修士。  

它们和骑士配合起来,真个浑然一体,战力几近倍增。  

当然愈是强者,愈是要更强的坐骑才能配合。  

如当初齐阳战场上,阳建德所骑的宝驹,虽则已是天下神驹,也只不过堪堪承载阳建德,令其可以全心凝聚所有力量,毕全功于一伐。  

若要增幅阳建德…那匹马是做不到的。  

护卫骑兵的马都如此神骏。  

其中姜望等三位国之天骄的坐骑,更是优中选优,格外不凡。  

出征之前,齐帝已经有旨传下,将这三匹神驹赐予他们。  

原话是——“未到酬功之时,先酬其勇。”  

见多识广的计昭南和重玄遵都很欢喜,更别提姜望了。  

在他看来,自己的这匹火红色大马,甚至都不比李家姐姐的“去黑”差了。  

有一桩小事或能体现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