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章 宣怀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柳氏再怎么没落。  

柳应麒也是柳家之主,当代宣怀伯。  

他亲至酒楼来迎晏抚,这已经不能说是极尽礼遇了,这已经超过了“礼遇”的范畴。  

破了格了!  

晏抚绝没有仗着晏家的权势而倨傲,相反,在远远见到柳应麒的身影出现时,他就赶紧站了起来,急步往前迎。  

“柳伯父,您真是折煞晚辈了!”  

姜望作为晏抚同辈的朋友,自然也是跟着起身,不肯端坐。  

柳应麒哈哈一笑,老远就伸出手来,大步走至近前,牢牢抓住了晏抚的手:“贤侄,今天怎么得空前来?”  

好像已经全然不记得,晏抚上回亲自来退亲时的难堪。  

一边亲热握着晏抚的手,一边转头又看向姜望:“这位是?”  

晏抚顺势把手抽了出来,引见道:“这位是我好友,姜望。”  

在如今之齐国,不需别的介绍,姜望二字足矣。  

姜望更不会傲慢,主动礼道:“见过宣怀伯。”  

“原来是姜青羊!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远胜闻名!”柳应麒的表情又惊又喜:“风采照人,风姿卓绝啊!”  

姜望与晏抚不着痕迹地对了一下眼神。  

看来自晏抚亲自退亲之后,柳应麒这一脉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光看柳应麒出行,提前开道,属下清场,又有卫士巡街,排场大得吓人。  

但什么样的人,才需要这些外在的排场来撑场面?  

譬如重玄褚良,他哪怕独身一人,随便往哪个地方一坐,会有谁敢不重视他吗?  

而且柳应麒搞这么大阵仗,却只是来迎接晏抚这样一个晚辈而已。  

晏家再怎么势大。  

晏抚也只是一个晚辈。  

柳应麒这样来迎,不会让晏抚觉得自己被尊重,只会让他感受到压力——沉重的,道德层面的压力。看啊,你把我们害成了什么样。我堂堂宣怀伯,现在要这样巴结人。  

姜望不由得想,会不会这就是柳应麒的目的?  

“些许薄名,不值一提。”姜望并不擅长应付这种场合,但想来晏抚更难面对,故而还是主动道:“伯爷,您太隆重了。我和晏抚这次轻衣前来,只不过是私下拜访,没有什么大事。”  

“是啊。”晏抚补充说道:“早知道柳伯父要亲自出来迎接,说什么我也不敢递拜帖啊。”  

姜望和晏抚应该是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  

但柳应麒好像根本听不懂,笑得十分亲切:“来找秀章?”  

甚至语气也很暧昧。  

姜望心中对此人的印象,一下子跌至谷底。  

齐国人才济济,姜望接触过的高层人物,不说个个风姿绝顶,也大多都是拔尖的人物。  

不曾有谁像这柳应麒,似张狗皮膏药,粘上就扯不掉了。  

而他还是堂堂伯爷!  

这时候的姜望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以晏抚春风化雨的行事风格,当初却要亲自上门退亲,把场面闹得不好看。依柳应麒这个样子,晏抚若不亲自上门,这门亲事怎么可能退得掉?  

尤其让姜望生厌的是。  

柳秀章与晏抚婚约已解,两个人可以算是没有什么关系了。  

柳应麒为了制造仍与晏家和睦的假象,却故意语带暧昧,这把他女儿的名声置于何地?  

姜望看得到的事情,晏抚当然也看得清楚。  

惯来温文有礼的他,此刻脸色也很难看,只勉强着说了一句,维持着基本的风度:“柳伯父,您有事就先去忙。我与柳姑娘说几句话就走。”  

“没事,没事,伯父不忙!”柳应麒依然带笑,好像真的感受不到两位年轻人的抗拒:“走,伯父引你们回府!”  

话说到这个份上,除非当场撕破脸,晏抚怎么也不可能转身就走。  

两人只能跟在柳应麒身后,上了柳家的马车。  

马车上,柳应麒也是热情得过分,亲自与晏抚、姜望斟酒:“姜望还是第一次来我扶风郡吧?定要尝尝我扶风的特色美食,见见我扶风郡的美景。”  

姜望也只能应付着:“这次时间很紧张,下次一定。”  

“哦?贤侄忙着做什么大事?”柳应麒好像全无分寸感,穷根究底地问。  

“修炼上的事罢了,也没什么好说。”姜望的回答愈发敷衍。  

“哦,修炼好,年轻人,就是要胸怀大志,不可耽于现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嘛!”柳应麒又摆出过来人的姿态开始教导。  

倒是难为晏抚,还能始终保持着风度,时不时迎合几句:“柳伯父说得是,这话我记下了,回去再好好揣摩。”  

“孺子可教也。我早就说过,你晏抚是一等一的人物。对,姜望你也是。你们的前途都不可限量。倒是伯父老喽…”  

真是魔音灌脑的一路!  

好不容易等马车停下,姜望迫不及待地下去透气。  

这是一处独门小院。并非是柳家的大宅。  

院前有几株垂柳。  

不远处有一方水潭,环境清幽。  

两列卫士一路跟着马车,此时也肃立两侧。  

柳应麒站在院门前,对晏抚道:“贤侄,秀章就在里间住着。你有什么话,自进去与她聊。我这女儿性子倔,不懂事,有什么不通礼数的地方,你多担待。”  

又十分自然地对姜望道:“来,姜贤侄,伯父带你领略一下扶风美景,也别打扰他们说话…”  

为了给柳秀章和晏抚制造机会,他这个做长辈的,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