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授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楚鹿人先拿起了铁匣,打开之后,顿时一股剑意直入心间,刹那间楚鹿人的心神,被这股锋锐的剑意,带入到了剑道幻境中…  

这流程楚鹿人很熟悉,之前在华山思过洞的洞窟里,也经历过一次!  

不过那次是楚鹿人主动顿悟,才将其中的剑道意志,激发到这种程度。  

而这一次却是楚鹿人直接被剑道意境影响,坠入其中…  

楚鹿人想来,一部分原因是,独孤求败的境界,比那些人高到不知道哪里去,又是为了培养传人、甚至是能唤醒自己之人,特地将剑道意志留下,自然效果比石壁剑刻要好,另一部分原因,也是现在的楚鹿人,剑道造诣更高,故而要进入状态也更容易!  

此时楚鹿人依旧有种想要脱离的话,随时能够脱出这剑道幻境的感觉——虽说远不如当年的独孤求败,但楚鹿人也已经不是会被对方遗留许久的剑意困住的程度。  

与此同时,楚鹿人能够感觉到,这剑道幻境的套路,和思过崖剑刻中的完全不一样。  

毕竟后者只是巧合形成…  

而被独孤求败的剑道意志影响之后,楚鹿人不需要击败“剑人”,自己心间就在流淌着剑招与剑道指引。  

同样也出现着敌人,不过这些敌人中只有一部分是用剑,而且并不是击败他们来获得剑道感悟,而是用他们来磨炼自己心间流淌的感悟!  

恍惚间,楚鹿人似乎听到一个沧桑的声音在说:剑者,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似乎在这一阶段,独孤求败对剑的感悟,就是“刚、猛、坚、干就完了”。  

而出现的敌人,想来也都是“河朔群雄”,或者说是“独孤求败对河朔群雄的印象的具现化”。  

楚鹿人这时在剑道幻境中,手中拿着一柄百炼剑,顺着心中流淌的感悟,一个个的击败了对手——这种理解,对于楚鹿人来说,十分浅显!  

“五岳真解”中,就有一部分剑势,与其中的道理相合,对楚鹿人来说,只不过是有复习性质的相互印证而已。  

很快便吃透、通关,同时楚鹿人也看到剑道幻境中,浮现出一把青光闪烁的利剑,一把抓在剑柄上之后,剑道幻境破碎,变成了楚鹿人抓着铁剑匣中的利剑…  

见天色还早,楚鹿人打开了第二只玉匣,同样的套路袭来,只是这次楚鹿人手里的,换成了一柄软剑,而且要面对的对手也更强!  

此时独孤求败显然已经领悟到了另一个层次——刚中带柔,可刚可柔,曲直如意,圆转自如。  

一个个对手的幻影,一一倒在楚鹿人的剑下,接着…  

遇到了应该是这紫薇软剑之境的最后一位高手!  

此人武功可谓唯快不破,身法快、出手快,又是剑招又是飞针,令人防不胜防!  

只是…这怎么有点眼熟?  

确定这不是《葵花宝典》?  

的确有些区别,似乎…没有《葵花宝典》那么强!  

顺着剑境指导的过招的结果,就是最后柔中藏刚的一剑,不小心…将对方鸡飞蛋打。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乃弃之深谷,此剑已被弃之深谷,故不在剑冢之中,以石片代之…  

又是一段感叹,直接灌输到了楚鹿人的脑海中。  

合着葵花老祖不是自愿的?  

义士…  

所以说还是先被误伤下体,之后才入宫保护皇帝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难怪《葵花宝典》在心境方面难以捉摸——毕竟人家创始人根本不是真心要自宫,后人从“欲练此功,须先自宫”的角度,来领悟这武功,心性自然会出问题。  

这次楚鹿人也没有看到紫薇软剑,只看到一块石片浮现,楚鹿人握住之后,便通关了幻境。  

眼看天色见晚,楚鹿人准备先体悟一下所得,再继续领悟,同时不忘了让小红回去报个平安。  

而自己就留在剑冢中,修炼了一夜——主要是以道胎状态,体悟刚刚的独孤剑境。  

第二天一早,楚鹿人准时“醒”过来,吞了一颗蛇胆,来恢复最佳状态之后,想要开启第三只“精铁匣”时…  

大雕特地过来阻挡了一下,等楚鹿人疑惑的看过去,大雕犹豫再三,这才让开…  

楚鹿人不明所以,不过还是正常激活了“精铁匣”的剑意。  

这次楚鹿人手中的,换成了很有分量的一把阔剑…  

连楚鹿人都觉得有份量,这得有多重?  

当然,楚鹿人觉得,在幻境中感受到的重量,应该不是真的重量,只是这种“重”的状态而已,毕竟拿着精铁匣的时候,楚鹿人的身体都没有感觉重!  

“重”不是因为楚鹿人驾驭不了、不适合这剑,而是正需要一把令人感觉“重”的剑,来磨炼这一重的技巧。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如果只是八十一斤的玄铁剑本身,对于楚鹿人来说其实并不重…  

虽说达到不滞于物的境界之后,草木竹石均可为剑,但是这剑法用起来,始终有种束缚感。  

与此同时,楚鹿人也隐隐有种感觉——独孤求败领悟剑道的方向十分…奇怪?  

之前两重来看,独孤求败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到了求之于道的境界,在领悟剑势、磨炼剑心,然而从玄铁剑开始,楚鹿人觉得…  

独孤求败似乎在刻意不再领悟剑势、剑心,开始专心致志的精于技、极于技。  

幸好楚鹿人根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