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平地起波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本次模拟结束重新恢复意识的李凡还沉浸在道玄子那一剑的威力中。  

“这就是筑基大圆满修士么…”李凡心中充满震撼。  

先前寇洪那举手投足间足以毁灭玄京城的实力便已经让李凡惊叹,而道玄子最后使出的那一剑,则让李凡深切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  

如同蝼蚁面对大潮,以李凡的角度,根本无法理解那一剑,无法看到那一剑的全貌。  

而就算只是惊鸿一瞥,也足以让李凡了解了凡人和筑基期大圆满修士之间的差距。  

“如果没有仙凡瘴,恐怕就算我轮回百世,计谋百出,也不足以对他们造成威胁。”李凡心中暗自庆幸,同时也感到无比的疑惑和心惊。  

“这仙凡瘴到底是怎么回事,修仙者不是由凡人一步步成长而来么,怎么凡人的血液会对修仙者有如此可怕的克制作用?”这背后隐藏的意义,不由得让李凡浮想联翩。  

不过,很快李凡就将诸多想法强行压了下去。  

“先总结此世得失。”  

看着光幕上闪过的一幕幕场景,李凡心中暗自思忖。  

“伏击道玄子与寇洪一战,基本在我的预料之中。先是用死囚的血液浸泡过的子弹消耗他们的实力,随后用结丹功法一事动其心神,然后用血雨一锤定音,将二人虚弱到极致后生擒…”  

“没想到的是仙凡瘴对修仙者的克制如此厉害,直接导致寇洪身死道消。”  

“更在计划之外的是,原本以为这二人口中的百年兄弟只是随口一说,却没想到两人的关系确实非同寻常。被袭击时,道玄子会出声提醒寇洪,寇洪自知难逃一死,将结丹功法主动送于道玄子。”  

“道玄子见寇洪死于暗算,意难平之下放弃活路,使出了同归于尽的一剑,为寇洪报仇…这一切都说明了二人之间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友谊…”  

“既如此,他们二人怎么会因为一部结丹功法而相互厮杀呢。”李凡心中愈发不解。  

忽的,他想起最初见到二人的那一幕幕场景。  

“金丹大道,有我无他…”李凡顿时若有所思,“仙法不能同修么…”  

“亲如兄弟尚且如此,这外面的修仙界又究竟是怎么一副景象?”  

李凡有种预感,这个世界的修仙界或许跟他预想中的完全不同。  

“不管前方有多凶险,我都不会动摇。更何况有着还真相助,只要我足够小心,想必没有什么困境能阻碍我。”  

不过动摇了片刻,李凡的决心就重新坚定了下来。  

“在这所谓的仙绝之地,想要寻求仙道,还是要在寇洪和道玄子二人身上想办法。上一次我选择了同时袭击他们二人,或许这一次,我可以选择拉拢其中一个。”心思急转,李凡转眼间便在脑海中想到了数个对付他们的办法。  

虽说对方是高高在上的筑基修士,可是李凡并不怎么畏惧。甚至说,李凡都并没有郑重的将其当做正式的“对手”对待。  

不是李凡狂妄,而是还真能够不断重来的功能实在太过逆天!  

仅仅是筑基期的修为,又如何比得上五十年的先知先觉以及无数次的试错机会?  

模拟结束之后,李凡还是选择了加快化虚充能进度选项。  

姓名:李凡境界:凡人生理年龄:20/86  

心理年龄:216/1080↑  

化虚充能进度:30%  

“这次心理年龄上限只增加了几十年,看来快到上限了。”对此,李凡也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也没有特别在意。  

“如果算上穿越之前的那一世,我这已经是第五世了。求仙之路,何其难也。”李凡感叹。“希望这个五十年,不要白白浪费。”  

李凡再次开启了为期五十年的等待。  

如同设定好的程序一般,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科考,中举,当状元。  

当县令,开采矿物,造枪。  

当杀掉琅琊王,取而代之之后,李凡终归是有些心急了。  

十年时间太长,一日不能掌控天下,就始终要龟缩在江南一地。如果能多给他十年时间调动整个天下的力量,那么将两个修仙者生擒的计划,便多一分胜算。  

于是,李凡决定派心腹潜入宫中,给皇帝暗中下慢性毒药。  

谁曾想,就是这一决定,反而让事情起了波澜。  

原来,虽然李凡心腹下药的举动没有被发现,但是皇帝正年轻力壮,却忽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居然变得有些疑神疑鬼。  

他怀疑有人暗中加害他。而首席怀疑对象,就是原本与他最要好的兄弟,琅琊王。  

这也导致,在锚定7年,皇帝病危之时,他没有将皇位传给琅琊王,反而传给了向来有些玩世不恭的汝南王。  

好在李凡安插在宫中的内应及时传出消息,李凡闻讯后立刻行动。  

一方面,他派手下前往汝南王进京的道路上进行暗杀;另一方面,他则以琅琊王的名义,宣称皇帝被身边奸人所害,打着“靖国难”的旗号,带着这些年来组建的军队,一路急行军,在所有人反应过来之前,攻进了京城,以武力占据了朝庭。  

如此激烈手段,自然有着诸多后遗症。  

首先就是朝中诸位大臣不服。皇帝遗诏,传位汝南王。你琅琊王这么做,不是造反么?诸位大臣虽然明面上摄于李凡的武力压迫,不能公开反抗。但是阳奉阴违,消极罢工还是做得到的。甚至还有些暗中联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