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两道口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陛下口喻!”梁公公一声高唱。  

三位族老脸色皆变。  

“???”  

“口喻?不是封侯的圣旨吗?”  

“…”  

再然后,三位族老和司白兰便一齐起身,恭敬的走至厅中间,接着,便跪拜下去。  

而千山远和淮安郡主以及千山雪同样站起行礼。  

这是口喻,且因为是喻令镇北侯府,又加之淮安郡主属于王室宗亲,他们三人自然是不用直接行叩拜大礼的。  

梁公公的目光看向四周。  

众人或跪或礼,唯有燕宁一人高高独坐主位。  

好一副嚣张的姿态。  

“宁儿自小身虚体弱,八年来都是卧床不起,今日地凉…且待我命下人取一蒲团来,再让宁儿跪下接喻,可好?”二夫人司白兰根本不等梁公公开口,马上便主动帮燕宁找了个台阶,堪称新时代的“好继母”。  

“无妨,此地遥距京都,小侯爷既然体弱,只需小以礼节,坐着听喻便可。”梁公公摆了摆手,一副关心大度的样子。  

二族老和三族老听到这里,都是略松出一口气,只有大族老的眉头轻轻的皱了一下,看了一眼身侧的司白兰,却是并未说话。  

“假意帮我开脱在圣喻前的不跪之罪,实则却是故意在宁远大将军和千山雪的面前说出‘我身虚体弱,八年来卧床不起’的事情,二娘这手笑里藏刀,怕是从娘胎里便开始苦练了吧?”燕宁淡笑开口。  

“噗!”千山雪低头浅笑。  

“…”千山远和淮安郡主则是相顾无言。  

燕宁倒是没有去关注千山雪等人的表情,他现在只想把这个狗血剧情快点弄完,然后,回去玩聂小倩。  

女频套路深似海,最擅长的便是“先抬你起来,再踩你下去”,其中的精髓便是“我抬你的时候抬得越高,那我踩你的时候就踩得越爽”。  

此种套路,俗称:虐文!  

说白了就是在我“势弱”的时候向你“委屈求全”,等我“势强”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最毒妇人心了”。  

燕宁这十年来,在无数网文小说中沉沦,早已磨炼出一身的“铜皮铁骨”,什么样的小说他都能看。  

其实这种宅斗文,真不算什么。  

纯爱小说你看过吗?  

燕宁就看过。  

而且,还看过很多本!  

“宁儿,你可不要误会二娘啊…二娘我自嫁入侯府后,一心只为侯府着想,这八年前,二娘日夜照顾你的病情,就算你看不出来,三位族老应该是有目共睹的,何曾有过要框害你的意思,宁儿千万不能再听‘方飞’的构陷了…”司白兰开始哭诉起来。  

“…”  

“方飞?”  

“此事跟护卫大统领方飞有关系?”  

二族老和三族老都有些诧异。  

“好套路,把我对你的意见说成是我听了外人构陷,然后,再借机把我身边的人除掉,二娘若是演个知否应该能火!”燕宁笑了。  

“宁儿,二娘真的没…”  

“好了二娘,听圣喻吧,梁公公还等着呢。”燕宁摆了摆手,打断了司白兰的话,虽然他不介意和这位二娘嘴炮几句。  

可若是一直这样嘴来嘴去的,实在太过于柔软了一些,不太适合他这种霸气的风格,他比较喜欢硬一些。  

“咳咳!”梁公公此刻也咳了两声。  

一个小插曲。  

便已经让他看明白了一切。  

果然一切都如上面所预料的一样,镇北侯府中,燕宁和这位二夫人应该正在争夺“侯爵之位传承”的事情。  

内乱不定,又岂能有机会抽身抗外?  

梁公公的眼睛眯了眯,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这次来镇北侯府,其实是带了两道不同的“口喻”来的。  

第一道口喻,宣燕宁择日进京,继镇北侯。  

第二道口喻,宣燕宁即日进京,封庆安侯。  

两道口喻都是封侯。  

但其中的意思,却是截然不同。  

梁公公得了两道口喻,自然是万分的小心,这一路从京都赶到庆山城,他走的并不快,相反还有些缓慢。  

一路上,他借着宣旨之名,接触过的人同样颇多,各方城主,道台总监,他都见过。  

心里历程可以说是相当的坎坷。  

最开始,他是准备宣第二道口喻的,因为,这是上面绝大多数人的意思,而且,一路行来他也得到了很多的消息。  

比如:燕宁体弱,寿命恐不足三年,千山雪性格高傲又强势,绝对不可能和燕宁这样的短命鬼真的结成夫妻。  

但前几日,事情突然有了急转。  

燕宁忽然间被传出其实是一个隐藏的上品境高手,而且,紧接着就去了黑风谷,斩杀了一头大妖回来。  

至此,庆山城沸腾,京都震动。  

当时梁公公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手里的酒杯都惊得掉在了一个侍酒女子的头上,吓得他差点一个哆嗦。  

“此子竟然藏得这么深?!惹不起,惹不起…”梁公公踌躇良久,最后还是决定明哲保身,选择第一条口喻宣读为好。  

毕竟,他就只是一个传喻的太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镇北侯府现在可是一个真正的火坑,能不掉进去,真的不要去作死。  

这是梁公公在走进镇北侯府大门前的决定。  

不过,现在这个决定变了。  

因为,他已经确认了两件事情。  

第一:宁远大将军要悔婚了,如果不是这样,千山远又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