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毒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照邻接着又说道:“陛下,这种伤口太过刁钻,会一直流血流脓,若是四肢刺伤,截肢或许有治,一旦胸腔有了这样的伤口,只能看天命了。”  

“只能截肢?”李世民又问道。  

徐照邻解释道:“这样的伤口不好愈合,而且容易溃烂,会有不断的腐肉产生,若是不截肢溃烂的伤口会让人得病,这是要命的,不能小看。”  

看了一眼李世民凝重的神色,徐照邻再次问道:“陛下,敢问还有牲口这样吗?还是有人。”  

“没有人也没有其他的牲口了,就这样,你回太医署吧。”李世民说道。  

徐照邻点头,“臣这就告退了。”  

回到立政殿,李世民心里想着李正,程处默和李恪三人联名奏章。  

看起来奏章之中所言非虚,这种三棱刺杀伤力很大,看似一个小小的伤口很容易要人命。  

有伤天合?  

李世民心中捉摸不定。  

李治今天回到长安看望父皇和母后说着如今他在泾阳学到的东西。  

就像是李正一身奇奇怪怪的本事,李世民听着这些李治的讲述也很奇怪。  

李治接着说道:“其实之前李正送人上天,用的不过是热气上升的道理。”  

“是吗?”李世民不以为然。  

“还有!”李治接着说道:“我们生活中是存在一种叫做气压的东西压着我们所有人。”  

“气压。”李世民感觉到了一下似乎并没有感觉到什么东西压着自己。  

李治一天到晚跟着李正都在学一些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  

李治小声说道:“父皇,李正不肯教儿臣行商,说儿臣不适合做这个。”  

李世民叹息说道:“李正说的没错,你是皇子怎么能行商人之事。”  

“可是,儿臣想要挣钱。”  

李世民冷冷一笑,“你不是那块料。”  

“哼!”李治扭头冷哼。  

李世民无奈一笑,也不责怪他。  

不过李世民心中还是很纠结。  

一直以来自己都想用权势来诱惑李正进入朝堂,可是这小子油盐不进,如今更是连长安都未踏足过一步。  

这世上奇人异士不少,袁天罡算是一个,李正也是一个。  

偏偏李正不吃这一套。  

李世民耐心说道:“既然李正不教你行商,你不如回来跟着国子监夫子学?”  

“儿臣一定要把李正的本事都学会,像李正一样挣很多的钱来孝敬父皇和母后。”  

如今的宫中不像以前了,现在也没有这么的拮据。  

至少现如今内库之中还有很多的细盐,那些都是用李正的细盐提炼之法提炼出来的。  

李世民低声说道:“既然你在泾阳跟着李正身边学本事,你知道李正为什么不做官吗?”  

李治想了一会儿说道:“李正很懒。”  

“懒?”李世民摇头说道:“不见得,李正只是不想真心实意的为朕效力而已。”  

李治小声说道:“其实儿臣觉得李正逃不出父皇的五指山。”  

“五指山?”  

李治说道:“这是泾阳孩童之间说的一个故事,和一只猴子。”  

“猴子翻不过五指山?”李世民笑道:“李正可不是猴子,他是一只狡猾的小狐狸。”  

“对,李正是一直非常狡猾的狐狸。”李治用力点头。  

李世民无奈笑笑,看着立正殿一群孩子的玩闹,高阳和李丽质正在一起写做着女红。  

显然高阳有些心不在焉,一直想着要玩那只李正做的木头青蛙。  

长孙皇后安抚着正在哭泣的小兕子。  

第二天散朝之中,李世民叫来了程咬金,李孝恭,秦琼和牛进达几个将军。  

李世民拿出三棱刺放在几人的面前说道:“你们看看这个武器怎么样?”  

程咬金看了一眼便说道:“这是一个不错的锥子。”  

李世民面带微笑地喝着茶水,看着这几个国公老将军猜测着。  

秦琼看出来一些名堂,“这个是用来刺人的。”  

程咬金当即说道:“锥子不就是用来刺人的吗?”  

李孝恭把三棱刺拿在手里说道:“这莫非是新式兵器?”  

李世民这才点头,“这确实是李正铸造的新兵器。”  

程咬金对这个三棱刺很嫌弃,“没有陌刀的大开大合,也没有横刀的锋利,这玩意儿也能叫兵器?”  

李世民脸上的笑意越浓。  

秦琼说道:“陛下,末将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李世民喝着茶水说道:“有些兵器你一眼看去就知道它很厉害,有些兵器你看起来没什么很大的杀伤力。”  

秦琼观察着这个三棱刺说道:“陛下的意思是?”  

程咬金当即说道:“某明白陛下的意思了,这兵器看起来没什么花样,但是它很有用。”  

李孝恭斜眼看着程咬金,“你以为我们几个听不出来吗?”  

李世民说道:“此物名叫三棱刺,刺入身体之后伤口很难愈合,会溃烂。”  

带着这三个朝中的老将,李世民让王鼎拿来了一大块猪肉演示了一下,把三棱刺捅进这块猪肉之中再拔出来。  

程处默看着三棱刺捅过的伤口说道:“怎么就成了一个洞?”  

秦琼的神情凛然看了一眼李孝恭,李孝恭也明悟一般地点了点头。  

李孝恭当即站起身说道:“此物确实可以入军中。”  

秦琼说道:“短兵相接有大用。”  

秦琼和李孝恭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