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下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禄东赞又看向站在李正身边的李恪说道:“蜀王殿下,还请原谅我的冒犯。”  

李恪扭头看向李正,见李正面无表情。  

也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伏逆说道:“蜀王殿下,县候,禄东赞此人虚伪至极,若是此刻县侯原谅了他,他一定会反咬县侯一口。  

禄东赞大喝道:“你信口雌黄,我对县侯的道歉是真心实意的。”  

伏逆说道:“县侯,吐蕃狼子野心!”  

禄东赞毫不退让大声说道:“县侯,吐谷浑迟早要亡,何不和我们吐蕃结盟。”  

伏逆用吐谷浑话指着禄东赞大骂。  

禄东赞也用吐蕃话还嘴。  

听着两人争吵李恪观察了一眼李正的神色。  

发现李正不仅不为所动。  

反而这两人争吵看得还有些意犹未尽。  

两人用彼此的家乡话对骂了好一阵,似乎是词穷了之后才停止。  

李正忙活完把换下的纱布放入火堆里烧着。  

“不吵了?”  

禄东赞心里着急,自己来向李正和蜀王认错,这个伏逆来掺和什么。  

吐谷浑的战局不论是哪一方,只要能够得到大唐的援助对于另外一方来说都是莫非的威胁。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伏逆正了正自己的衣衫不去搭理禄东赞而是笑着说道:“没想到县侯还懂医术,都说县侯济世为怀,眼下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听到这话,李正想了想随后说道:“两国邦交一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也不想生灵涂炭。”  

不想生灵涂炭?  

听闻这话,伏逆立刻来了精神,“县侯仁义,我们吐谷浑也是一样。”  

李正接着悲天悯人地说道:“我愿世界和平。”  

伏逆又是一阵点头。  

李正继续说道:“有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伏逆问道:“莫非县侯也信佛?”  

收起姿态和神情,李正清了清嗓子,信佛?别闹了,上辈子和这辈子都不可能信佛的,太玄学,还是比较信仰金钱,比较靠谱一些。  

毕竟那是实实在在揣在自己兜里的。  

李正又是一声叹息说道:“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太执着信与不信然而着了道,有道是多喝热水少做梦。”  

伏逆听了倒吸一口凉气,稍稍朝着李正行礼,恭敬地说道:“县侯年纪轻轻竟然有如此境界,上国陛下果然有识人之名,下臣佩服万分。”  

李正笑得很尴尬,“谬赞了谬赞了,我哪有你说的这般,就是随口一说,切莫认真。”  

禄东赞呆愣地看在一旁。  

这是什么情况?明明是自己来道歉,这个李正和吐谷浑的伏逆你一言我一语的模样。  

李正和伏逆聊得不亦乐乎。  

从人情世故聊到民生就业,从天文地理聊到世间真理。  

李正虽然什么都说不上精,但是不论什么样的话题,李正都能插上几句话。  

还帮这个伏逆用现代知识扫盲。  

当然也有某些地方发生了分歧。  

就比如说地理知识,伏逆实在想不明白,这个世界竟然是一个圆球。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圆球上。  

“怎么可能,若我们真的活在球上,我们为何不会掉下去。”伏逆立刻问道。  

李正面色发愁地解释道:“这个就说来话长了,从前有个姓牛的孩子,他闲着没事就喜欢在苹果树下看书。”  

声情并茂地和伏逆讲了一个故事。  

伏逆听了之后沉思道:“县侯的境界果然高深,下臣竟然完全听不懂。”  

李正拱手说道:“客气了,客气了。”  

禄东赞看着这两人看似非常聊得来。  

甚至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才见了几次,让李正再和伏逆说下去怕是没有自己的说话的份了。  

禄东赞连忙说道:“泾阳县侯,蜀王殿下,在下是来赔罪的!”  

李正与李恪相视了一眼,心中有数并且达成了共识,关系吐谷浑,吐蕃,大唐三方之间的大事总不能一个劲的闲聊。  

禄东赞一开口,之前和谐的气氛立刻消失。  

拉回了正题,禄东赞说道:“我们吐蕃兵强马壮,我们尊敬的赞普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李正神情懒散地问道:“所以呢?”  

禄东赞整理了一番语言说道:“还请县侯与蜀王殿下原谅在下之前的失礼,只要大唐和我们吐蕃结盟,我们可以一起经略吐谷浑,结为世代邦交。”  

听到这话伏逆立刻无法镇定了,指着禄东赞用吐谷浑话破口大骂,神色俱厉,看那眼神几乎要把禄东赞给吃了。  

禄东赞回应着伏逆也用吐蕃话大骂。  

李正和李恪听着两个人用各自的语言骂着。  

也不知道他们听不听得懂彼此的话语。  

跨服聊天还能这般地酣畅淋漓实在是生平罕见。  

不过这样也好,吐谷浑和吐蕃之间的火药味当然是越大越好。  

你们不吵架大唐去哪儿坐收渔翁之利去?  

吐谷浑和吐蕃要是和睦得像是一家人,大唐的边关还怎么安宁。  

不过他们吵归吵,李正还是打圆场说道:“两位不要吵了,有话咱们心平气和好好说。”  

禄东赞大声对伏逆说道:“伏逆,我禄东赞要和你决斗!”  

听到禄东赞的话,伏逆也回应道:“好!谁赢了,谁就退出这次结盟。”  

眼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