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他有病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世民舞完了剑心中的怒气也消去不少。  

平心静气地吃完了一碗绿豆汤。  

“丽质,你觉得李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世民开口问道。  

李丽质想了一会儿说道:“女儿以为,李正不想做一个多么好的人,他就是一个想过小日子的人。”  

“小日子?他还真会打算。”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碗。  

李丽质又说道:“要说李正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他又是一个见钱眼看开的人,要是遇到和性命相关的事情,他一定比谁都跑的快。”  

李世民咬着牙,这小子是算准了,就算写了这样的一封信,自己也不会杀了他。  

见李世民的神色不对,李丽质说道:“女儿先退下了。”  

想了许久,李世民对一旁的太监说道:“再送一道口谕给泾阳令。”  

骂李世民是一种技术活。  

当然不会和当朝第一不要命的魏征相比,那种敢在太极宫指着鼻子骂李世民,敢在大殿上一头撞死以谢天下。  

总而言之心情舒坦了不少,自己虽然没有那些前辈的雄才大略,但至少自己知道一些历史的走向,大唐历史往后几百年还不简单。  

首先要活下去,然后混吃等死。  

你看看多么伟大的人生理想。  

想完这些李正又开始了他消磨时光的一天。  

正在睡着,大牛领着一个太监来了。  

“老师,宫里来的太监。”大牛说道。  

李正躺在树荫下穿着自制的拖鞋眼睛稍稍张开一道缝,见到了大牛身后那个满脸笑容的太监。  

清了清嗓子,李正说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和陛下说,剥去我的官衣我也不会怪他的,是我自己一时冲动,当该受罚。”  

听了李正的话,气氛安静了好一会儿。  

太监微微躬身说道:“泾阳令这是在说什么呢?”  

李正说道:“其实我都知道陛下意思,虽然我很有才华吧,但像我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官,也不是这块料。”  

“泾阳令这是怎么了,咱家越来越听不懂了。”  

摆摆手,李正说道:“你回去的时候告诉陛下,千万不要因为我有才华,而怜惜我。”  

太监苦笑说道:“陛下有旨,封泾阳令中书省门下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安静了好久,李正也好一会儿才回过神。  

见李正没有反应,太监呼唤道:“泾阳令?”  

李正站起身,身体靠着树说道:“你先让我安静一下。”  

太监又说道:“恭喜泾阳令。”  

一阵风吹过,李正醒了醒脑说道:“所以我升官了对不对?”  

“对。”  

“反而没被罚,而且还升官了?”  

“是咱家说得不明白,还要再说一遍。”  

李正走到这个太监面前说道:“我都这么骂他了,没来剁了我都算不错,他还给我升官?”  

“是陛下的旨意,老奴不好过问的。”  

“陛下是不是说错了,你要不要再去确认一遍?”李正依旧试探着问道。  

太监拿出一份册子,“都已经登册造案了,这是官碟。”  

李正接过官碟赶紧看了一眼,确认上面的名字和官位没错。  

“不会有错的,老奴传旨这么多年,也不敢犯错。”  

自己力度明明已经很大了,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莫非他有受虐倾向希望我加大力度再接着骂他?  

“他有病吧他!”  

“旨意送到了,老奴也该告辞了。”  

“慢着!”李正连忙喊住他。  

“泾阳令还有什么吩咐。”  

李正小声问道:“那个…我不是很懂,中书省门下同平章事是个什么官位?”  

太监回话说道:“处理政务,平日里就是在中书省的中书令还有房相他们打打下手。”  

“要每天上朝吗?”  

“不用,每两三日一到便可以。”太监保持着微笑。  

李正接着问道:“忙吗?”  

“不忙,就是个闲差,平日里在政务有什么拿捏不下的,泾阳令也可以提点意见,平日里出出主意的那种。”  

“我还有一个问题。”  

老太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僵硬。  

李正递给他一小块银饼,“我能请长假吗?”  

老太监接过银饼笑呵呵说道:“泾阳令可是身子不适?”  

“哈哈哈。”  

李正笑道:“当然不适了,非常的不适。”  

走了两步李正看天看地,想了一会儿说道:“我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总是头晕,路走多了就会晕倒,现在我连一个泾阳县都走不出去。”  

“原来是这样。”  

“这位公公懂了?”李正说道。  

“咱家明白了,自然会与陛下说的。”  

“需要请假条吗?”  

“请假条…”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老太监还是摆手说道:“应该是不用的,咱家会代为转告陛下的。”  

“公公辛苦,以后常来。”  

“别送了。”  

老太监越走越远,大牛小声问道:“老师是病了吗?”  

“没有,忽悠他的。”李正收起神色,“给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学生这就去做作业了。”大牛迅速跑开。  

一波三折还不治不了你李二了?  

李世民听到消息后问道:“李正生病了?”  

“泾阳令确实是这么说的,说是走几步就会头晕,而且根本走不出泾阳县走远就会晕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