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泾阳书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世民现在不是很想和吐谷浑开战,如今的大唐百废待兴想要好好养国力,积蓄力量。  

可是河西走廊这块地,自己很想要得到,不是不能打,只是如今朝中的粮食不多。  

这要是一开打把国本给打完了,可咋整。  

既想要河西走廊,又不想付出太多的代价。  

李世民苦恼地抹了一些清凉油。  

一抹清凉油神情神清气爽多了,可惜太医署的那些医官怎么都琢磨不出清凉油的配方。  

要不要问问李正?想起李正的那张贼兮兮笑脸,李世民又不想去了。  

李世民开口说道:“明日早朝,太极殿再议。”  

等到房玄龄和杜如晦离开之后,李世民也这才知道李正要开书院的事情。  

“陛下。”太监又说道:“据说赵国公也要再开一座书院,说是要招收更多的寒门学子。”  

李正要开书院,长孙无忌也要再开书院?这件事有趣。  

泾阳李正,基建狂魔。  

一座半成型的书院面前,李正面前站着十多个孩子。  

这些孩子都是泾阳村子里的,看起来都只有十岁不到。  

“怎么就只有这么几个。”李正问着李义府。  

李义府站在一旁板着脸说道:“稍微大点的孩子要帮着家里干农活,哪有闲功夫。”  

“附近的村子呢?”李正问道。  

李义府叹息说道:“事情赶巧了,长孙家又开了一家书院。”  

李正:“所以呢?”  

李义府:“所以附近村子的孩子都去长安的长孙家书院了,说是一个月十文钱可便宜了。”  

李正若有所思点头,“原来是这样。”  

看来抢是抢是抢不过了,人家长孙家有名望有钱。  

这些孩子都是自家村子里的,瞧着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  

李正开口说道:“我要在你们之中选一个班长,三个组长。”  

“班长是什么?”有孩子问道。  

“问得好,你叫什么名字。”李正问道。  

“我叫大牛。”  

李正点头:“大牛是吧,以后你就是班长了,除了我这些孩子都归你管,你要好好保护他们。”  

“好。”  

大牛乖巧地坐下。  

这年头也没有黑板,李正拿着一根棍子在地上写下一个数字,“我们先从认识数字。”  

李正教着孩子们认识一到九的数字。  

李义府在一旁看着,李正写得字自己从未见过。  

也不像是胡乱写的,还挺有章法。  

不到一个时辰孩子们已经认识一到九并且已经会写下来。  

这些字非常的形象,不像是平常人写的字这么繁琐。  

半天时间,李正已经教会了他们认识数字和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李义府很惊讶,这些孩子怎么学得这么快?  

等到李正离开之后,李义府找到一个刚刚结束上课的小孩。  

指着远处的水车问道:“那里应该有几架水车。”  

“六架。”孩子开口回答。  

“六架又六架是多少架。”李义府再次问道。  

这孩子想了一会儿说道:“应该是十二架。”  

他竟然都不用数手指,脑子一过就算出来了。  

正常的孩子应该还要掰着手指头数吧。  

李正的方法自己见所未见,确实用李正的方法可以把数术变得很简单。  

第二天一早,李正还是教这些孩子数学。  

李义府用心在一旁听着,很想知道李正是怎么把数术变得这么简单。  

又是半天的课程结束,孩子已经学会三个个位数相加了。  

李义府还是看不懂李正是怎么做到的。  

实在是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李义府找到李正,“泾阳令,你是怎么做到的。”  

“什么怎么做到的。”李正一边走说道。  

“你是怎么这么快教会孩子们数术的?”  

十岁的孩子要是放在后世已经是三年级了。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孩子们起步太晚了,其实他们已经对数字有了一些认知,我教起来也容易。”  

“是这样吗?”李义府反问。  

李正抬着下巴说道:“那当然,想当年我十岁的时候加减乘除都用得很熟练了。”  

到了夜里李义府独自一人专研着李正的门道。  

怎么都想不明白其中的奥秘在哪里。  

接下来的几天,李正的每一堂课李义府都会去旁听。  

十天下来,李正已经在教乘法口诀表了…  

瞧着李正画在地上的乘法口诀表,李义府眼睛都看直了。  

第一次见到可以这么教数术的。  

按照李正的方法念了几遍,李义府立刻觉得这念法非常地有意思。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像是一首小调歌谣,很容易让人记得。  

听说过李正解开了九章数术。  

可真正看到李正是怎么教数术,李义府才觉得李淳风之辈也不过尔尔。  

等到这堂课结束之后。  

李义府连忙把地上的乘法口诀表抹去。  

“你怎么了?”  

“这些可都是泾阳令的本事,可不能让其他人给偷学了去。除了自己的这些弟子不要教给其他人。”  

接下来几天的课,李义府找了村里十多个壮汉把守门外。  

只要是李正给孩子们讲课的时候,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眼瞅着书院建成,书院不大,也就一间大房子还有一个院子。  

属地检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