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洹鲸(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骗别人。我生怕我搞错了一些事,然后越错越多。  

所以,就先不说了吧。  

如上。”  

一月的雪,二月的柳,三月的雨,四月的风…  

现在是二月。  

从君安府离开后,叶抚和秦三月便沿着连沧国的南通官道,一路朝着西北方前进。  

在连沧国西北一个有趣的小城里待了几天。  

这个小城叫纸城,很特别。城里面每一样东西都是用各种各样的纸做的。用结实不易燃烧的石纸,堆成纵横交错的街道。因为是纸做的缘故,所以街道上画着各样的画,写着各样的字。虽说往往一场雨,一场雪就使其消散了。但这座城里的人,乐此不疲。雨后的晴天里,可以见到许多人在纸做的街道上画画写写。没有人去说什么画得好不好,写得上不上眼,每个人都可以画,都可以写。生活在这个小城里的人,格外的质朴。  

叶抚和秦三月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二月的第一个晴天。因此,见到了整条街道上,全都拿着纸笔,在街道上涂涂画画的场景。  

纸城很小,里面大概就只有两三万人。但有时候,看着他们,总觉得,这里有着几千万上亿人口的大城都没有的热闹。  

两人在这里留了几天。期间也有好几次同城里的人一般,投入到在街道上涂涂画画的场景。  

更多的时候,他们还是在不断地探寻这座小城里更加有趣的事情。  

皮影戏、上纸桥、叠纸屋、纸鸢齐飞、纸缘寻梦…  

许许多多别开生面的东西。让叶抚和秦三月好好地涨了一番见识。  

在离开的时候,都总觉得这座小城其实是只存在于理想世界的东西。因为里面的一切实在是太过质朴与美好了。在这样一个尔虞我诈、焦虑不平的时期里。这样的城池,真的是如同幻梦一般的存在了。  

离开纸城后,再往上就没有碰到什么特别值得驻足观赏的风景了。  

时至二月中旬,柳树开始抽芽,能在枯条中看到一点绿意。东土南边的人喜好种植柳树,一方面受着婉约派文人的影响,一方面是乡土气息更为浓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较之浓切一些,种柳、折柳常常有“留”的意味。不论是盼天涯人留下来,还是盼望心里头的情感留下来,都是对“留”的一个表达。  

柳树很好地寄托了他们的精神思想。  

其实,说着是乡土气息浓郁。说到底,归根应该在于“修仙人士”不多,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以有更多的时间去酝酿发展,不至于全身心投入到那虚无缥缈的大道中去。  

不过,这也不失一个好处。能让这座天下的文化传统不那么同质化,单调化。能够催生出多种多样的风土人情来,不至于全部都是修仙辈人的追求长生大道,也还有着人更在乎儿女情长,小家气节。  

越是往着北边走,柳树便见得越少了。叶抚和秦三月驻足于某地的时间,也就更短了。因为,没什么特别值得去看的东西。  

最终,他们进了大周王朝,在大周王朝最西边的鲸肚城搭上了前往中州的渡船。  

说着是渡船,其实是一条鲸。鲸种是洹鲸,算是天下可驯化的巨兽里,体型能跻身前十的鲸种。  

传言里说,鲸肚城以前其实就处在一条十分庞大的鲸的肚子当中,名字也是这么来的,是中州那边的人修筑的,据说是为了避难,才选择在驻扎在鲸肚子里,进入深海之中。不过许久过去了,这条鲸在现在鲸肚城地位置搁浅后,慢慢死去了。但鲸肚城保留了下来,被大周王朝收容后,渐渐打造成现在这副模样的。  

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已经没有官方文献的考证了,大家听着也就是图个乐。  

叶抚和秦三月乘坐的这条洹鲸呢,依旧是朝天商行的产业。朝天商行产业遍布全天下,能够在鲸肚城碰到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朝天商行虽说收费高,但一分钱一分货,服务和体验也是相当高的。关键是,有安全保障。只要不是像上次碰到云兽之王那样的情形,基本都能很快处理。当然了,真的碰到云兽之王那样的,也处理不了。  

登“船”的时候特别有趣。就是洹鲸遥遥地从鲸海游过来,在码头大大地张开嘴巴,然后乘客从嘴巴走进去。因为是人为驯化和特别培养的,并没有那种深海巨兽的腥臭气味儿,反而地空气还格外清醒。原因嘛,便是洹鲸在经过人为驯化后,衍生出了十分强大的净化能力。在满足它自身呼吸的同时,还能为乘客提供品质格外高的空气。  

除了登船时的场景,在第一次坐洹鲸的人看来有些悚然以外,其他的与渡船并无多大区别。  

从鲸口进去后,并不是沿着食道往肚子里走,而是走特殊的骨道,在背脊四周的空处居住。这个地方原本是洹鲸用来囤积食物的地方,但是人工驯化后,自然不需要再囤积食物,便被神通催生成现在的样子。巨大繁多的“桥骨”支撑着这里。  

空间很大,估摸着看去,秦三月觉得都有前不久碰到的那个纸城一样大了。  

当然了,空间大,自然地人也就多,就这样一尊环境,搭载了足足三万的乘客。若是不知道是在洹鲸的体内的话,还会觉得其实就是在一个普通的小城里。毕竟,一个小城该有的,这里差不多都该有。因为特殊的光影阵法的缘故,甚至有白天和黑夜,和外面都是同步的。还能直接看到深海里面的东西,虽然那时阵法影响的缘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