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交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将军,周围地形已经打探完毕。”有斥候来报。  

根据斥候整理的情报,曹操将周围的地形和山势城池微缩制造成沙盘。  

“敌军在这里制造成了一个封锁路线,前燕军队做好了和我们兑子的准备,依靠地利和我们更换人命。”曹操指着这一片区域说道。  

诸葛亮点头,“孟德兄言之有理,但还是需要打一场,可以派遣一员将军前去试探一下敌军的防御如何,若是有破绽就增添兵力一举拿下。”  

“可以一试,只是哪位将军可以担此重任。”曹操皱眉。  

“或许可让曹仁将军担任主将,曹彰将军担任副将率领少股精锐攻城。”诸葛亮提议。  

“应该双管齐下。”曹操看向沙盘上另外一边。  

那里是一片空白,上面没有微型山峦地势,只有一个模糊的北燕二字。  

“前燕不久前刚攻打北燕,可联合北燕前后夹击。”曹操说道。  

“北燕君主慕容云本名高云,他是慕容家养子,后因家族斗争被手下冯跋拥簇建立北燕。”诸葛亮说道。“冯跋此人胸有沟壑,心怀大志,或可利用其人,让其劝说高云出兵。”  

“可。”曹操说道,“只是何人可行北燕担任使臣。”  

“贾文和临行前派遣部分精锐随军,据传文和麾下秘使在南北域诸国之中皆有联络人。”诸葛亮说道。  

“此事交给军师处理便是。”曹操笑道。  

“报——城外有一支大军正在向白河城赶来。”慕容恪收到斥候来报。  

大军?  

慕容恪手中毛笔放下,可以看出慕容恪正在书写一封信。  

“可看清旗帜?有多少人。”  

“旗帜上只有一个曹字,军队数量约莫四万左右。”  

难道是曹操亲自领军?  

慕容恪心底沉吟。  

但曹操统领八十万大军,如果只是四万人应该不会亲自领军,这支军队多半只是来试探情报的。  

统军主将约莫就是曹操的宗氏将领了。  

前燕也有自己的情报渠道,虽然和大永比不了,但对大永军方各个将领的信息还是比较详细的。  

慕容恪登上城楼。  

就见到远处地平线的尽头,滚滚狼烟行来,大批骑军远行而来,随后在距离城池数里外的空地上停下。  

城下,曹仁军中。  

曹仁单手执剑,仰望城墙。  

这座关卡不算很高,只有十几丈的高度,上面还有不少农夫和士兵在修葺城楼增加高度,不过此时已经停下。  

城楼上旌旗密布,守卫严密。  

曹仁统:106(106)/政:92(92)/智:86(86)/武:103(103)天赋1稳重:曹仁镇守城池或者奉命出征时,提升曹仁2点统率。天赋2从功:曹仁与曹操同军出征时,曹仁提升自己2点统率2点智力。  

曹仁身旁是手持长矛,意气风发留有黄须的曹彰。  

“叔叔,不如让我前去挑将如何。”曹彰迫不及待的说道。  

“可。”曹仁思索,他记得前燕里似乎没有什么厉害的猛将,南北域的猛将基本都集中在北周北齐北魏前秦东晋这五国之中。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猛将不多,基本上都是善于统兵的将帅。  

让曹彰前去挑衅一番打击敌人士气也不错。  

曹彰得到准允双腿一夹马腹,手持长矛单枪匹马出阵。  

“曹彰在此,何人敢与我一战!”  

曹彰身骑黄骠大马,手持长矛在白河城下来回徘徊,手中长矛高高抬起,矛尖指向城楼挑衅众人。  

慕容恪身后一员裨将双手抱拳,“末将愿战!”  

这员裨将手持双锤出城,一回合被曹彰刺于马下。  

城楼上气氛为之一僵。  

这员裨将也算得上军中好手,结果在曹彰手中连一回合都走不下去。  

“此人怕是一万人敌。”慕容恪眼光毒辣。  

“挂免战牌便是。”慕容恪淡淡说道。  

只逞匹夫之勇罢了。  

军队从不是可以逞个人之勇的地方,这些年被他领军绞杀的返虚何止一人。  

“哈哈,何须挂免战牌,黄毛小儿嚣张,让我去教训他一番就好了。”赫连勃勃大笑道。  

赫连勃勃说的是教训,而非斩杀。  

显然就算赫连勃勃也不敢断言自己一定能击败曹彰。  

只是难得遇见一个水准相近的对手,赫连勃勃未免有些手痒。  

“左右取我刀来。”赫连勃勃唤道。  

亲兵扛着大刀上前,刀长近两米,刃宽近两尺。  

赫连勃勃单手一抓,身骑坐骑将刀托于地面杀出城门。  

曹彰一矛杀向赫连勃勃,淡黄色的眼珠仿佛一头凶猛的老虎。  

淡黄色的罡气包裹住长矛。  

赫连勃勃手中大刀用力一劈。  

铿——  

赫连勃勃大刀被震歪。  

曹彰手中长矛余势不减,重重拍落在赫连勃勃的刀刃上。  

两人你来我往。  

曹彰压制了赫连勃勃五点武力值,还有一个大境界的层次。  

很快就交手三十回合。  

赫连勃勃逐渐落入下风,施了个虚招,拍马逃回城内。  

“这黄须小儿当得勇猛。”赫连勃勃说道。  

“但在此之前根本无人听说过此人勇猛,此人身高八尺黄须虬面,应该是曹操之子曹彰。”慕容恪说道。  

慕容恪随后命人高挂免战牌。  

曹仁随后试探性发起攻城,被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