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风波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却不知是该指责丁大公子胡作非为,还是该指责这帮苦主胆大妄为,竟然是要状告按察使丁以忠家的公子。  

且不说,丁以忠即将高升到山东任巡抚,单是他如今广东按察使的身份,就已经是一位手可遮天的大人物。  

偏偏这帮苦主如此的不长眼,竟然前来察院告状,这分明是在自讨苦吃。  

一时之间,围观的人群是同情有之、怜悯有之,但更多的是无奈地摇头。  

“烦死了!我们先回去再想其他办法!”  

虎妞看着察院不能受理案件,便是小手一挥道。  

唐素儿无疑是失望的,但她亦有着心理预期,知道这鸣冤之路不好走,毕竟事涉按察使家的公子。  

一行人浩浩荡荡离开,但并没有离开惠爱大街,而是走进不远处的广州府衙。  

“原来那一位是林雷公的妹妹,这次恐怕是有戏看了。”  

有人终于认出了虎妞的身份,却不再认为是鸡蛋撞石头之举,而是后世所形容的火星撞地球。  

民告官,无疑是自取灭亡,但官告官,这自然是另当别论。  

但不管如此,现在察院无人驻守,按察使司又不是告状之所,当真是诉苦无门。  

在这省城之地的好处在于,一旦稍有些风吹草动之事,便会搞得满城皆知。  

不论是事涉按察使丁以忠的公子,还是苦主跟广州知府林晧然有关,这都能够博取足够的关注度。  

到了下午时分,更具体的消息传出,旋即传遍了广州城的大街小巷。  

原来丁大公子想要一睹联合作坊女工的风采,于春节期间前往雷州,但却不想如此的胆大妄为,竟然犯下了累累罪行,正是轰动整个粤西地区雷州血案的元凶。  

日前,广州知府林雷公派遣妹妹虎妞返回雷州,在调查到事情的真相后,带着苦主唐素儿前来广州城察院,正是要将丁大公子送上断头台。  

这则传闻无疑调动了吃瓜群众的激情,实在是事情太大条了,都想看一出广州知府和按察使相搏的戏码。  

正常而言,自然是正三品的按察使占据绝对的上风,但当今的正四品广州知府林晧然却是一个异类,更有将昔日高高在上的布政使汪柏拉下神坛的赫赫战绩。  

究竟是按察使丁以忠只手遮天,还是广州知府林雷公代天行道,一切变得扑朔迷离。  

广东按察使司衙门跟其他官衙有所不同,并不在惠爱大街之中,而是坐落在南门附近一带。  

丁以忠这段时间的心思并不在公务上,已经低调地料理掉广东的产业,已然悄悄做好随时前往山东赴任的准备。  

但却不曾想,朝廷的任命没下来,反而是传来了如此的噩耗。  

大明官场极度讲究身家清白,一旦他儿子丁吕证实犯了血案,别说他一个小小的正三品官员,哪怕是首辅都得下野。  

“那混小子在哪里?”  

丁以忠在外面听到消息,回到按察使司衙门后宅,当即对着迎上来的管家咬牙切齿地问道。  

管家并不知情,但还是老实地回答道:“少爷并不在家里,他…又去找那个寡妇了!”  

这话无疑是火上浇油,丁以忠显得怒不可遏地道:“去!将那混小子给我绑回来!将他绑回来!”  

“是!”管家很久没看到老爷发如此大的火,尽管心里有诸多的疑惑,但还是带人匆匆离开。  

丁以忠心里的气是可想而知,这眼看就要以巡抚的身份主政山东,结果却闹了这么一出,一切似乎都要变成镜中月、水中花。  

虽然林晧然跟他属于同盟,且现在还有求于他,想必会选择网开一面。但如今事情已经搞得满城皆知,稍有不慎的,必定会摔得粉身碎骨。  

事已至此,丁以忠不再平静,只希望能平稳渡过这场危机。  

南头城,巡海道衙门。  

签押房中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严如斗正端坐在案前,手里拿着一份刚刚得到的消息。  

严如斗一直觉得自己运气不错,不然官路不会如此顺畅,而如今在这个非常时期,更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一旦林晧然跟丁以忠撕破脸,那丁以忠势必不会上书支持香山新城计划,他那边的声音必然锐减。  

若林晧然敢以此为交换筹码,跟丁以忠达成某项见不得光的交易。那他只需要搜罗一些证据,将这件事件捅到朝廷,便可以将这两人一并撸掉。  

现在事情的形势有利于他,下一步的主动权亦在他手里,可谓是胜券在握了。  

“先生认为当如何做?”严如斗将纸条递给幕僚方明智,认真地征求意见道。  

方明智看过纸条,便是会心一笑,当即显得狡黠地说道:“现在形势到我们大大有利,不需要做太多东西,咱们在旁边帮着扇风点火、推波助澜!”  

“好!就这么办!”严如斗正是此意,当即点头道。  

广州城并不小,居住人口达到百万之巨。由于四月便是府试之期,很多士子聚于广州城中,已经开始进行备考。  

如今得知按察使丁以忠的儿子竟然就是雷州血案的元凶,士子的情绪很是激动,有一大帮士子聚到按察使司衙门要求丁以忠大义灭亲。  

由于大明主要是科举取士,致使士子的地位极高,且这帮人比较清闲,故而很容易就三五成群,且并不过于畏惧官府。  

按察使司衙门被围,衙差却不敢驱逐士子,而是选择闭门不见。  

只是这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