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石辰失踪(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灵之前说过,如果在云梦大泽顺利拿到想要的东西,李元可回一趟大夏,送家族一场造化。  

现在他成功激活寄生骨气,已经有此能力。  

而今的李家,虽有十数位涅槃境,但修为基本处于停滞,大多在涅槃初期。  

若体内没有元骨,涅槃境修为上的提升比起元丹境难度提升百倍。  

但若给予他们一定压力,或许能够激发潜力。  

想要非身怀元骨的涅槃境元者之中诞生出元神境的强者,给予关乎性命的压力,无疑是提升实力最快的方法。  

从灵那里得到一些手段后,李元轻声道:“父亲,除了你们之外,将族中在外的涅槃境召集回来。  

“我耗费些时日,在你们身上种下一道雷印,助你们修炼。”  

听到这话,长老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眼前充满无限可能。  

“接不接受,完全自愿。  

“因为稍有不慎,可能会因此丢了性命。”  

李元正色道。  

“会丢掉性命?”  

房间兴奋的气氛,瞬间沉寂。  

轻轻点头,李元干笑两声,便向大家解释。  

他将在大家胸口留下一层雷膜印记,其中蕴含寄生骨气。  

李家的涅槃境与李元的修为相差太大,虽然只是一层小小的雷膜,但对他们的威胁却不容小觑。  

他们需耗费大量元力来抑制蕴含寄生骨气的元力生长。  

而且,在没有突破到元神境之前,雷膜将会不断变强。  

一旦这层雷膜被李元种下,需他亲自出手方可除去。  

当然,若有元神境强者出手,也可解除。  

换言之,被种下雷印的李家族人踏入元神境,雷膜自然而解,毕竟李元只是涅槃圆满顶峰修为。  

若任其成长,那其中的寄生元力将会跳出涅槃境,达到元神境都难以解除的地步。  

如此一来,他们无疑是在与时间赛跑。  

知道有一定风险,但李家族人没有一个退缩。  

在离开灵泽神阁后,他们一一接受李元种下的雷印。  

根据每个人的实力不同,李元需把握好寄生元力的程度。  

太多会适得其反,太少又达不到真正的效果。  

这般精准控制,足足消耗十数日的时间,才为家族十几位涅槃境种下雷印。  

寄生骨气的过度使用,让他变得极其虚弱,调息半月,状态才稍有好转。  

离开前,李元带着李耀龙和李青霓在李城核心区域转了一圈,交代一些事情。  

“父亲,这枚蕴戒,存放着落云柳家的那艘元舟,方便日后前往大夏之外。  

“里面的极品元石,适合伱们和家族长老们修炼。  

“还有一些元宝,丹药,功法,元术等等修炼资源。”  

这些资源皆是李元从各方强者手中得来,包括他炼制的丹药,一并留在李家,带上也无太多用处。  

“还有一些涅槃丹,可助停留在元丹境圆满顶峰的族人,突破至涅槃境。  

“切记,在李家没有元神境强者出现之前,不可让外人知晓。  

“我将此丹的具体炼制方法留在灵泽神阁,现在虽无族人炼制,可让后辈准备。”  

李元将一枚黑色蕴戒交于李耀龙手中,之后又拿出一卷卷轴,递给李青霓,道:“姑奶奶,你的灵魂力不弱。  

“此卷轴中有一些初级元纹铭刻方法,我做了一些处理,适合你现在研究。  

“待灵魂境界突破到玄境,凝聚出元神,便可以尝试铭刻。  

“以后有不解之处,可入灵泽神阁找寻答案。”  

李青霓地接过卷轴,激动道:“我一定好好研究学习。”  

“父亲,姑奶奶,日后得了什么重宝,防止他人觊觎,也可放入灵泽神阁,有大阵守护。  

“另外,我在你们身上种下的雷印比其他人强上不少。  

“最好在四十年内踏入元神境。  

“若不能,我又未及时回来,联系冰云仙阁的强者帮忙解决。  

“我还会打通青木殿的传送大阵,到时候,也可请他们帮忙。”  

在交代完这些事情后,李元轻轻地吐出口气,微笑道:“我这就动身了。”  

闻言,李耀龙和李青霓虽有不舍,还是点头道:“去吧…保重,记得带上清儿回来看看。”  

微微颔首,又笑了笑,李元不再多说,行了一个晚辈礼后,身形一晃,掠上天空,飞向天际,瞬间化作小点,最后消失。  

李耀龙和李青霓目不转睛地望着人影消失的天际,目光久久不愿移开。  

另外一边。  

李元飞行了数百里后,望着西边天空,轻叹一声,眼中流露出些许期待。  

良久后,他取出元舟赶路。  

雪月湖浓郁的天地元气变得稀薄许多。  

一高一矮,两道美丽的身影,站在湖边,凝视着湖面上飘荡的无数雪花。  

时间仿佛已停滞。  

如果是普通人,恐怕早已患上雪盲症。  

“清儿,这个游戏一点儿都不好玩。  

“我认输了…  

“认输了…  

“我们什么时候离开这个鬼地方。”  

元瑶一屁股坐在雪地上,两条小腿一阵乱蹬。  

轻叹一声,李云清莞尔一笑,低声道:“等他们突破,我们就离开。”  

“啊!”  

小姑娘尖叫,侧首看向不远处盘坐修炼的中年人,道:“关大哥已是涅槃境后期顶峰,再突破就是涅槃圆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