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多宝如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重华宫中的异象,早就惊动了天庭,通明殿的昊天上帝,更是清清楚楚的感知到了异象的根源。  

“奇哉怪也,老爷怎会让玄门之外的大神通者复活归来?”  

他是鸿钧老祖的童子,深知鸿钧老祖的掌控欲有多么旺盛。  

鸿钧老祖,不会允许任何人超过他,更不会允许有人脱离他制订的命数。  

他的修为还在“盘王”之上,真的看不出董永是“盘王”转世吗?  

他当然看得出,所以他才会反对。  

大神通者回归天地,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真正的天地量劫将至。  

封神大劫本来不是什么量劫,只是玄门内部的神仙杀劫,被圣人大战无限扩大,把杀劫发展成了量劫。  

阐教,截教一群小辈,修为不过大罗,道行不过尔尔,他们之间的争斗,说穿了只是菜鸡互啄,哪有巫妖大劫,龙汉初劫等的规模。  

“盘王”如果回归,那只能是作为在劫难逃之人回归,没有第二种可能。  

昊天上帝的举动,还是偏向保护七仙女。  

而且,昊天上帝也身不由己。  

天条天规,都不是他制订的,而是鸿钧老祖制订的。  

他一个傀儡天帝,根本就没有更改天条的权力。  

他作为天帝,都只能够按照天规天条行事。  

他思索良久,最后终于确认了事实的真相,那就是“盘王”因为不知名原因,已然摆脱了鸿钧老祖的命运压制。  

虽然如此,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  

他遵循旧例,看向千里眼和顺风耳:“二位卿家,尔等用神通查一查,天庭出了何事。”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盘王”那种上古大能,绝非易于之辈,万一争斗起来,他自己也会遭遇危险。  

他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走走形式。  

千里眼和顺风耳怏怏出列,他们自己有什么本事,自己十分明白。  

他们的神眼和神耳虽然有看破虚妄之能,但遇见大能,起不到什么作用。  

不过,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已经和昊天上帝养成了默契。  

他们先郑重其事,装模作样的施神功,运大法,观察三界。  

结果当然是什么都观察不到。  

“陛下,臣等观之,天界有大事发生,我天庭需要严加戒备,以防不测。”  

千里眼说了一段废话,昊天上帝却非常满意。  

他点了点头,道:“爱卿言之有理。华平仙将,你负责三十三重天的防卫,此事就交由你去办!”  

“臣遵旨!”  

其实,所有神仙都知道,昊天上帝在划水,他们也巴不得昊天上帝划水,那样他们才能跟着划水。  

通明殿之神无一知晓,异变的源头已经离开了天庭,去了西方佛国。  

天庭为洪荒正统,然而,天庭之内,只有东方的仙人,却无西方仙人的立足之地。  

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愤怒之下,建立了西方佛国,又称西方极乐世界,独立在天庭之外。  

后来,燃灯道人入佛,用先天灵宝定海珠演化出了二十四诸天,西方佛国就成了一个小天庭。  

从外部看,西方佛国是一座巨大的柱状神山,被诸天万界生灵称为灵山。  

灵山至高,为二十四诸天之首的弥陀天中。  

正值佛界盂兰盆法会,三千诸佛,十方菩萨,诸天罗汉,都齐聚大雄宝殿。  

如来显露出佛门金身,体态比任何一尊佛陀都大,他讲经说法,声声震撼虚空,直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异象纷呈。  

他身怀老子,通天,接引,准提四大圣人的真传,佛法道法都修炼得登峰造极。他的讲道,确实有几把刷子。  

而且,有圣人给他造势,又有诸天佛陀给他当水军,他逐渐成为圣人之下第一人。  

圣人之下第一人讲道,佛门的其他仙人出于各种原因,都听得很认真。  

轰隆!  

悄然间,一片黑云悄然而生,飘荡在大雄宝殿的上空,诡异与不详充斥了大雄宝殿。  

如来讲经为之一顿。  

“世尊,灵山圣境,怎会有黑云遮天?”  

观世音菩萨宝相庄严,端坐在自己的莲台之上,故意问道。  

她的修为并不比如来差多少,也能够知道一些天机。  

“盘王”回归,如来这位始作俑者,必定不好过。  

如来佛祖被圣人之下第一人的称号迷了眼,以为自己法力高强,观世音菩萨却很清醒,她在巫妖大战时曾近距离的感受过镇元大仙的实力。  

镇元大仙那些人的跟脚本来就在他们之上,还进入过紫霄宫听道,实力绝对比他们这些小辈强。  

鸿钧老祖教出来的,和六圣教出来的,不用比结果就出来了。  

如来佛祖闻言,高深莫测道:“那是魔头幻化,此魔法力高强,诸位且看本座降妖伏魔。”  

佛门诸人连忙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谨遵世尊法旨。”  

踏踏踏!  

突然,一阵脚步声从天外虚空踏来,传进了大雷音寺中。  

每一步都响彻寰宇,每一步都惊天动地,每一步整个二十四诸天就为之一颤。  

众神朝殿外看去,就看到一个黑衣青年,居高临下,朝着大雷音寺走来。  

两个金刚护法见状,连忙持着佛器横在前方。  

“佛门圣地,来人止步!”  

“盘王”看都不看金刚护法,目光直视被万佛簇拥的如来佛祖,淡淡的道:“本座既然归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