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化解量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神州仙盟的众大能看着一件件极品先天灵宝落入盘王手中,心中只有高兴。  

盘王现在的境界,先天灵宝对他的作用不大了,等他证道混元,连先天至宝,都未必对他有用。  

盘王现在得到的先天灵宝,未来一定是属于他们这些人的。  

神州世界,那已经开始独立于洪荒,能够自己孕育先天灵宝,没有必要拿洪荒世界的宝物。  

继冥河老祖之后,无生老母,天猫老祖,碧霞元君...也接二连三的出血,从盘王处换取另类成道之法。  

这些大能自然不如妖族,巫族,冥河老祖富裕,他们拿出的,是自身大道的精髓,以道法换取道法。除了这个办法,他们也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了。  

盘王一概全收,他开法会的目的又不是为了赚先天灵宝,收取人事,他是为了世界和平,才举办祖洲法会的。  

不过,命运有时候就这样,盘王需要先天灵宝之时,怎么也寻找不到,他不需要了,却又来了一大堆。  

玄门众大能看着盘王凭借一门证道之法赚了个盆满钵满,心中羡慕之余,也下定决心,要创造出类似的成道法门,不能输给盘王。  

可惜的是,无论是世界本源,还是周天星辰图,都是独一份,就算他们再创造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证道之术,也不可能得到了。  

与诸天大能做完..了结因果盘王才继续进入正题。  

“洪荒世界的诸位道友如今的情形,诸位都十分的了解了。因此本座希望在找出异世界的奸细之前,洪荒最好不要出现大型争斗给敌人可乘之机。”  

他这一句话,十分的中肯。  

世界的破灭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的。  

内部不腐朽要毁灭一个大世界,是十分困难的。  

魔界就是一个例子,若不是六大天魔,魔界天道灭世魔龙三者各怀鬼胎,互相扯后腿,盘王做不到不费一兵一卒就灭掉了魔界。  

而要灭掉洪荒,就更困难了。  

凶兽大劫,异界弄出了一个兽皇神逆那时候天道都不存在,还是被洪荒世界的大能给灭掉了。  

诸天大能对盘王的话自然没有太大的异议,连巫妖二族的大能都没有站出来反对。  

现在的洪荒世界,局势十分的微妙。  

势力太多了太乱太杂。  

最强大的两股势力自然是神州仙盟和玄门,只有他们有圣人级数的大能。  

其次,就是巫妖二族,他们是天地主角,占据洪荒气运,并且还有护族大阵。  

最后,就是各方大能,各方老祖了,各种教派了。  

因为势力太多,因此,就没有哪一个势力敢去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掀起争斗。  

洪荒之中,可是讲究功德气运的。  

大能们的每一次出手,若是不破坏天地还好,假如令洪荒世界受到影响,那功德和气运的消耗,是惊人的。  

当功德消耗一空,气运散尽,就是被人群起而攻,步帝俊太一后尘的时刻。  

这一点上,玄门的大能都不例外。  

他们的死对头盘王一直注视着他们,等着他们犯错,等着他们失去天眷,等着击败玄门。  

这种情况,就比玄门一家独大,巫妖二族无脑死磕的洪荒要复杂得多。  

可以说,谁敢掀起战乱,就等于给对手送把柄,让对压自己,覆灭自己。  

对于盘王的话,老子却有意见:“盘王道友应知,因为巫妖二族此前杀戮无度,犯下杀劫的原因,天地之间已经开始酝酿量劫的气息。一旦量劫爆发,我等又能怎样阻止呢?”  

天地量劫,是劫运之道的极致,他影响众生,影响所有的大能,对此,老子想看看,盘王如何化解。  

众位大能也是一惊。  

天地量劫爆发,可不是好事。  

量劫期间,只要你与外界还存在因果,就必须要了结,不然等到量劫一过,就再也了结不了了。  

而不了结因果,就不能继续提升修为了。  

岂料,面对老子的问题,盘王只是微微一笑。  

“本座心知,道友担心量劫的程度加剧,想让量劫早一些爆发。老子道友,天地量劫,都是因因果纠缠,众生怨气而起。道友作为圣人,职责就是教化众生,消弭恩怨因果,还天地以朗朗乾坤。只要量劫的源头消失了,量劫自然就消失了。”  

盘王的理念,与玄门是完全不同的。  

当天地间出现量劫,玄门的第一反应,就是有秩序让量劫爆发,控制量劫的范围。  

比如说封神量劫,前期玄门控制得很不错,让量劫只波及到阐教和截教,洪荒众生并未受到影响。  

如果鸿钧老祖的法旨能顺利完成,周天星神归位,一次量劫就轻轻松松的过去了。  

可是,鸿钧老祖忽略了,或者说鸿钧老祖没有防备过来,洪荒之中还存在一个异界的奸细。  

玄门的想法是好的,目的也是好的,可是结果,却因为异界的手段,让洪荒大陆被打成了碎片。  

盘王不想赌这一局,既然知道量劫产生的源头,在源头上遏制其爆发不就好了。  

可能,要化解巫妖二族的因果,消弭天地间的生灵怨气是一件无比耗费心力的工作,但是,圣人成圣,本来就该承担此重任。  

巫妖二族不可教化,那更不是理由。  

人家无天佛祖到婆罗门教的地盘去宣传教化,一开始也受到了当地大祭司的抵制以及一些困难。  

但是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