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佛本是道(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都在朝着陈希象散发出一种亲昵的姿态,好似成为了一条…  

家犬!  

这就是降服天心之后的收获。  

而表现在了圣唐天地之中的变化,则是…  

长安城中。  

那只雪白的巨掌,在缓缓收回,巨掌背后的秦琼和尉迟恭等人,皆动容失色,再一刻,已经看见了巨掌背后的长安城。  

“此巨手散去了,莫非是我大唐圣魂将那人镇压了!”  

两人正在猜测的时候。  

陡然,耳畔突然传来了大地之上数之不尽的男男女女惨嚎之音,那种痛嚎撕心裂肺,好似被人在从灵魂之中在抽取出什么东西。  

长安京城的皇宫之中。  

“啊啊啊…”  

惨号声在这里如鼎沸不绝,最恐怖的是来自于太子承乾和李泰,以及李治几位皇室嫡亲王爷身上。  

一道道狼烟也似的青紫之气,从他们的头顶之上,被抽离而出!  

“这…这是太子殿下监国之后,身上所背负大唐气数,竟在远离!”  

长孙无忌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当即发出了呻吟般的哀鸣,连嘴唇都在发抖:  

“不为天所钟爱!”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不,不啊,我乃圣人嫡长子,我乃大唐储君,谁敢夺我气数!!!”  

太子承乾在歇斯底里的咆哮着。  

他的脸上青筋盘满,眼球之中都是血丝,仰望苍天。  

直到他看到了一幕:  

“不…不可能…这不可能…”  

只见伴随着大唐天地山河的天下九道和长安京城之中,列位身居高位的皇子和王爷,以及太子身上被抽离而出的国运,亦或者可以称之为大唐气运…  

此刻,竟纷纷如亿万瀑布涌向天穹。  

而后,汇聚到了一个位置,从那里垂流而下,统统降临到了一个人的身上!  

一时天地皆青。  

那些大唐皇子们的气运仿佛在天穹之上汇聚成为了一个青色的巨大眼眸,宛若天公开眼,落在了那个人的身上。  

那人,正是此时也处于长安皇城之上的…  

李玄!  

此刻,看着李玄身上沐浴着从天穹上降临下来的大唐第一气运,吕洞宾等人也沾了光,得以分润到了许多:  

“天意垂青,这就是天意垂青…”  

吕洞宾等八仙,在感受着大唐气数入体之后,一个个的纷纷感觉道行都有一种道行能够眨眼突破,踏入金仙,乃至太乙的错觉。  

而实话说,这并不是错觉。  

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时运便是气运。  

便是天道注视,对一个人青眼有加,此后这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有天地偕力,四海乾坤都在拱卫。  

此刻在李玄的身上,那天穹上睁开的一眸,化作无尽青紫之气垂流而下。  

将天意垂青,青眼有加这一受天地钟爱的两个词汇诠释的淋漓尽致。  

“说是天意垂青,但其实应是祖师大功告成了,成功将李唐天意化为了属于我太上道门的…太上天意。”  

吕洞宾开口。  

随后,八仙同时朝着天穹之上,跪拜叩首:  

“多谢道祖赐福!”  

尤其是李玄,他内心都在颤抖,难以接受这样大的造化。  

他是真正被推上了一个皇位。  

源源不断的圣唐气数,全都汇聚向了他一人,这是真正的洪福齐天,虽然现在还没有登基,但在根子上,已经拥有了无比真实的人皇天命!  

哗啦啦整个圣唐的无垠山河,苍茫长空,都在这一刻欢庆着什么。  

“我大唐…亡了…”  

秦琼和敬徳两位神将,如石塑一般站在长空中,两行泪水从两人眼角滚下,悲愤的心中大吼:  

“亡了!”  

乾坤变易,皇位换人。  

连天,被人都换了新的!  

而在混沌国门之中,李靖、苏定方、薛仁贵等盖世神将,大帅们,虎目纷纷充血,死死地看着皇城上的李玄。  

纵然他们每一个此刻都想瞬间过去,捏死那人。  

但只要生出一念,他们就浑身颤栗,感觉天谴雷罚就要随时降临。  

因为李玄在这新的天地时空之中,已然是…皇帝。  

天意监察,若想对李玄出手,便是刺王杀驾,还不等他们动手,天便会怒,会有劫雷。  

昔年洪荒时空的封神时期,混元圣人女娲娘娘何等尊贵,被纣王题诗猥亵之后,本可眨眼就能令纣王死上亿万次,却同样为纣王身上的鸿运所阻挡。  

那就是天意垂青。  

只不过那个的天,是洪荒之中的鸿钧。  

而现在圣唐的天,变成了…陈希象!  

而结果是一样的,混元圣人都不可违逆天意下的因果,他们也是一样。  

陈希象虽然从始至终就只在洛阳侯府露了一面,只给李玄几人书写了一封意旨,甚至不派兵遣将,便足以让李玄在内的上洞八仙,可以轻易治了这偌大的圣唐天地。  

只因…天意在这八人!  

“圣唐这边可暂时告一段落了…”  

陈希象将圣唐的意志镇压之后,并没有去第一时间就将这混元意志炼化,融入自身,去冲击多元,这一过程很不必要,会很缓慢。  

所以,当他走出圣唐之时空深处后。  

已经为李玄等人留下了最大的‘天意’后台后,脚步一踏,迈向了另一个宇宙…  

那里,正是圣唐之外的洪荒!  

作为此时时空之下的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