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朱易写易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静,心中却有些意外。  

这名叫朱易的年轻人,竟能引得谢文渊这样的天下宗师主动走过去打招呼,心想着:  

“不知这个朱易曾写过什么文章?才让谢文渊都侧目…”  

龙楼大殿之中。  

杨盘和洪玄机两个人君臣对坐,也收到了贡院开考之前的众多消息:  

“旋即,你儿子洪易来了,这次就看他能不能如造化老师说的那样,文惊诸子,让百圣齐鸣…”  

纪元之子,这个纪元的希望,杨盘眸放精光。  

紧接着,他们也听到了关于朱易和谢文渊交谈的事情,以及那八岁孩童方圆。  

“朱易,易,这个名字,居然和洪易一样…”  

杨盘微微意外,心中莫名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洪玄机平静道:“听造化老师说,天外天领袖名字里也有一个易字,叫做虚易,这是中央世界想代替易之气数的阴谋,但,造化老师还是奠定了洪易的气数,说明,其他人就算也叫洪易,对于已经确定了的纪元之子身份也无影响。”  

身边的太监此时适时地小心道:“听说谢文渊宗师是因为看了这朱易的一篇《天人赋》,才时常和人谈起他。”  

杨盘心念闪动,道:“把这篇赋找来,朕要看看。”  

他的一言令下,那片朱易曾经写过的天人赋很快就被找了出来,交到了他和洪玄机的手上。  

杨盘看了之后,微微凝重:  

“玄机,你也是读书人中的大家,曾高中过探花,你认为此赋如何…”  

洪玄机手捧天人赋,淡淡点头:“确有才情,不过这种话口头说说还行,实际操作起来无异于画饼充饥。  

毕竟万民同心,天地大同,这是当初连盘皇、元皇、极皇等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读书人也就只能在笔尖上幻想一二,无益于国体。”  

杨盘平淡一笑:“一针见血。”  

洪玄机淡笑不语。  

也就在洪玄机,杨盘这对君臣聊天的时候。  

贡院三声钟声敲响,也示意着所有学子都被带入了自己的一个小房间。  

监考的名叫李神光,捋须看着这九千举子将整个贡院近万间房屋都占满了,极其感慨,道:“将试卷都发下去吧。”  

各方衙役将试卷交给了每一个举子的面前。  

题目为:子曰。  

“子曰,好题目,诸子格言开篇都是这个,这两个字可谓既枯燥,又真义磅礴,由大见小,由小见大,大乾这次科考下了功夫…”  

谢文渊捋须之后,缓缓蘸墨,填饱了笔,在纸上运转笔锋,开始轻松破题。  

而在监考房中的各位监考官们,全都通过也通过摒弃杂念观看各个房子里透出来的文章精气神:  

“你们看,那个房子,文章精气神如狼烟,堂堂正正,宛如日月星辰郎然悬挂大地上,那是文渊宗师吧,子曰这个题目,也就只有他才能这么快破题,还能写出这样恢弘的精气神。”  

片刻之后,其他举子也开始动笔,但却跟谢文渊屋子里冲出来的文章精神相比,犹如萤火之光,难能和日月星辰争辉。  

紧接着,突然,一栋屋子之中冲入一股好似锦绣河山般的意境,宛若江山万里,形成画卷,在整个贡院上空铺陈开来。  

隐隐有一种和谢文渊争锋的架势。  

“锦绣文章!锦绣文章!”  

“那是那个小神童方圆的屋子,居然写出了锦绣文章这种精神,这一定是一篇辞藻华丽至极的文章!”  

“果然是神童!”  

洪易的屋子内。  

“子曰,以子曰选题,让人从子和曰两个字破题。”  

洪易淡淡一笑,有种信手拈来的灵机迸现心田,旋即大笔一挥:  

“匹夫可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以“匹夫可谓百世师”破子曰中的“子”,“一言而为天下法”破子曰中的“曰”。  

这一个破题简直大气磅礴。  

霎时字字迸现,如芒如电,汇聚一股精光,从屋子内直冲霄汉而去。  

在洪易落笔之后,可以说是此番举子当中神魂境界最高之人,朱易立时有了察觉。  

“嗯?这股文章气势,远超谢文渊宗师和那个小神童方圆,仿佛接着写下去的话,要和百圣的意志共鸣起来了。”  

他在屋子中抬起了头,感应着从洪易屋子内传来了的气势,再看自己的的破题:  

“配万世之师表,言振金而声玉。”  

摇了摇头:  

“好一个破题,虽然我不知道他破题是什么,但仅凭一个破题,我就知道单从破题一道,我是没办法压他一头的。”  

“这股气势,一定是这个世界的洪易了。”  

终于从九千人之中感受到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要面对的敌手,朱易眸光平静,吐出了一口气。  

他心情并没有多大的波动,因为他的破题也并不差。  

但是要想力压洪易,夺得百圣齐鸣的话,只凭这么一个破题开头是不行的。  

如此的话…  

便不得不这么写了。  

八股文的话,破题虽然重要,但既是八股,那就有一连八段。  

朱易虽不知道洪易以“匹夫可为百世事,一言而为天下法”的破题,但他只写自己的,以“配万世之师表,言振金而声玉”破题,开始起讲。  

把自己站在诸子圣人的位置,去揣摩他们的思维。  

“易,什么是易,我就是易,我就是子,我讲的话,就是子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