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王小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风也是附道:  

“确实,自陛下镇杀了朱无视之后,他麾下的势力,都被陛下所展露出来的锋芒和威压震得不敢露头。”  

连护龙山庄的神,都那么轻易被一拳轰杀。  

只他们一些麾下的人,又怎么敢翻起风浪。  

郭巨侠回首眺望皇宫,也是再次感知到了皇上的巨大变化,心中复杂:  

“才不到半年,坐在那个位子上的,简直如换了一个人。”  

当然这些话连给自己四个徒弟都不敢说,只能装在心里。  

五人很快走出了宫门。  

无情想到师父此次回来,还带了师伯天一居士。  

忽又想到了一件事,不由面色微难:  

“我们要进攻三大门派,那小石师弟他,这次要怎么…”  

闻言。  

郭巨侠和其他三大名捕,面色微微沉默下去。  

王小石。  

天一居士的唯一徒弟,早些年来到离开天一居士,来到了京城闯荡,是他们的同门师兄弟。  

但是却不是为朝廷效力,而是自己选择闯荡,因此加入了这次要被皇上铲除的京城三大门派之一的风雨楼。  

还成为了风雨楼的三楼主。  

但刚才郭小花却在列举风雨楼高手的时候,刻意没有提王小石。  

郭巨侠背手呼出一口气,道:  

“也不需太过担心,以今日陛下所展现出来的态度,并不是要对所有江湖中人赶尽杀绝,只是想要做到那句话而已。”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四大名捕几个人,也都心中认同。  

皇上的出发点也很简单。  

这如今的天下江湖,拥有不臣之心,甚至于狼子野心的门派势力太多了。  

有哪一个皇帝会能容许。  

“所以,小石的生死问题,我们不要太担心,皇上只是想要让这些江湖门派尊奉皇上,安安静静的做顺民。  

只要他不主动与我们起冲突,我们都可以为他洗脱身份,甚至于…老夫还希望将他吸纳入六扇门。”  

这也是他师兄的意思。  

毕竟他们老一辈就是朝廷的老四大名捕,思想都是忠君爱国的。  

除了元限。  

几人回到了六扇门总部,却被告知与天一居士一并回来的王小石,已经独自一人回风雨楼而去了。  

如名士一般的风流老人,正是天一居士。  

郭巨侠回来之后,将今日南书房之中的君臣奏对,以及接下来准备对京城三大势力出手的事情,告知了这位老名捕,顺便也提到了王小石。  

天一居士面色稍显震动,有些被当今皇帝的野望冲击到。  

旋即,缓过心情:  

“关于小石的话,有老夫在,他虽不至于全听我的,却也不担心他会走偏路。”  

“那就好。”  

得到了师兄的保证之后,郭巨侠更放心。  

毕竟他们自在门再也不想出现如元限那样分裂出去的人了。  

王小石回归京城之后,根本没有回到六扇门去。  

他选择了一家客栈歇息。  

王小石现在坐在客栈的二楼,时常引得一些人好奇看过来。  

因为这个青年的气质很特殊,尤其是一双眼睛,很清澈,如同泉水一样,只有婴儿才有这样无瑕的纯净眼神。  

就因为他有着这样的眼神,显得整个人十分阳光,纯净。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天一居士说他是一个容易多愁善感,却又能转瞬开朗起来的人。  

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天一居士才觉得王小石能够真正的将“相思刀”和“销魂剑”这两种武功练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这两门武功,都是十分看重意境的武功。  

一个人如果没有特殊的情绪,便不可能让自己的武功和兵器中出现强大的意境。  

“这次关七练功出现了问题,是我风雨楼的好机会,喝完这杯酒,就去找大哥和飞惊。”  

王小石口中的大哥,是风雨楼的楼主苏梦枕。  

飞惊则是二楼主狄飞惊。  

大哥苏梦枕对他有知遇之恩。  

在他初出茅庐,来京城闯荡,不愿意去找四大名捕等人攀亲的时候。  

那时候的王小石落魄街头,是苏梦枕接纳了他和狄飞惊,并且还将他们扶持到了二、三当家的位置。  

他是为了江湖上的英雄儿女,侠义情长下山的。  

但王小石总觉得自己不是英雄,也做不到英雄豪杰。  

他只是向往英雄。  

所以他愿意跟着苏梦枕。  

因为在王小石心中,自己的大哥苏梦枕完全符合自己心中对于英雄豪杰的幻想。  

乃是真英雄,真豪杰。  

所以他愿意为这个大哥去打拼。  

喝完了一杯酒之后,将酒杯放在了桌上,无视那些已经习惯的众人眼神。  

王小石准备走出客栈。  

然后去风雨楼告诉大哥自己从郭巨侠那里得到的这个消息,为大哥攻打下武林盟的地盘和势力。  

却不想,还没走出客栈。  

“嗯,那个人是,是飞惊吗…”  

走在二楼窗户边的王小石,顺着客栈窗户。偶尔看到了大街上走着的一个人。  

其实他只是看见了一眼,那人就转瞬消失在了街巷角落。  

可王小石仍旧一眼就看出了那是和自己一起来到京城的闯荡的狄飞惊。  

也是现在风雨楼的二当家,他的义兄。  

“也好,既然碰到了,先去告诉飞惊这个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